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30岁单身女生,“为爱上头”值得吗? ·  8 小时前  
真实故事计划  ·  上官正义,地下代孕网络的吹哨人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14岁的初二生,终于戴上了眼镜 ·  昨天  
新周刊  ·  岭南人的生活,就在这20个词里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外公离去,一个“90后”替母亲挑起了“大梁”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12 18:00

正文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 k.com.cn

文 | 读者: 步闻


手机上的时间跳转到12:55。我点开表姐的微信对话框,打下:姥爷走了。

她很快秒回:我这就请假。我说:你还要上班,别来了。



这已经是去年年底的事情了,但是我现在才有勇气把这件事情完整地落在键盘上。其实不是因为害怕悲伤,我已经跟朋友完整地复述过每一个细节,一次又一次地回忆就像河道里经年累月的泥沙,它无法填满哀伤带来的沟壑,但会掩埋锋利的碎石,不至于让我流血。
其实是害怕面对一个事实——家族的重担已经落在我们身上了。

《欢乐颂》剧照
我99年,我的表姐93年。我的母亲和她的父亲是亲兄妹,我从小就跟她走得最近。六岁的年龄差足以让她引导我的世界观:MP4里的歌曲要存周杰伦和SHE的;Super Junior是风靡亚洲的韩国偶像团体;星空卫视播放的《魔女幼熙》每一集都不可以落下。正是这样有意无意的引导,和天生的血缘关系,把我们绑定在一起。

我的母亲在我上小学后没多久就成为了家庭主妇,近二十年来把我当成生活的重心,和社会的联系早就淡漠。还有性格使然,她喜欢独处不爱社交,也几乎没有渠道接触新鲜事物。 和我父亲离婚前,所有需要对外协调的事情都是我父亲操持。和我父亲 离婚后,小到修水阀,大到她的父亲去世,都是我来支撑。而 她是一个出国旅游了很多次,但不会自己坐飞机的女人。
表姐的父亲,也是我的亲舅舅。做了一辈子体制内工人,刚退休没几年,基础疾病缠身却仍然不肯戒烟戒酒。糖尿病已经让他的眼睛近乎失明,甚至走路也需要拐棍辅助,六十多岁的年龄还比不上公园里八十多岁的体育健将。
他他脑部有积水,已经影响到他的情绪和语言交流,不过他本身脾气就不好,这毛病在他那一堆难以自理的基础疾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如果年龄也有汇率,那么以当今亚健康年轻化的程度来看,大概上世纪的1岁能换如今的5岁。

《都挺好》剧照
言归正传。我姥爷八年前没了老伴儿,膝下就剩这一双儿女。他老人家在九十岁高龄撒手人寰,可落下的屋檐没砸着他俩,倒是让我和我姐顶起来了。

从医生拉出一条直线的心电图时起,我不由自主地承担起跟医生交流的任务。就好像体内有一条出厂程序,会自动监测家庭责任的传承,当时间到了,它就会自动触发“顶天立地”技能。

当这位老人的儿女都站在病房外面神情恍惚时,我一个人按住止血棉签——插了十几天的点滴针头刚刚撤掉。年轻的护士端着一个铁盘进来,上面放着镊子和棉签,用来堵住人的七窍。她看我泪流满面,语气温柔地问我:“你多大了?害怕的话就去外面等着吧。”

我摇摇头,执意要多看他一眼。同样的事情我八年前经历过一次,少看一眼,下次再见就是一袋灰了。

等太平间的人来拉遗体,送入冰柜。一系列加在一起不过半个钟头,一个人作为生物体的一生就结束了。接下来最繁琐的是处理“社会化离世”,这是我自己编的词。如果把人类社会比作一个巨大的机器工厂,每一个死掉的人类就是报废的机器人。要填很多的表、上报很多个部门才能把它从“在役”的流水线里搬到“已报废”。

我现在医生那里领到死亡证明,又记住下周要来补信息。紧接着跟随遗体到太平间,太平间的员工又来跟我商量冷柜里放几天?怎么联系殡仪馆……整个过程我妈已经无法接受信息,她哥在专注用拐棍支撑自己走路,不时还急躁地怒吼工作人员。 我是这个家里唯一一个能冷静交流的人类。

《我的前半生》剧照
社会化离世是一系列冰冷的流程,它的目的是让活人社会有序地运转下去。它要求的是理性与严谨,这与亲人刚离世的家属状态完全背道而驰。其实我也不想表现得多么冷静与自持,只是天塌到我这了,我必须要顶起来。

好在我的姐姐还是请假来了,她骑着共享单车风风火火地回来,支起另外半边天。我们两个人来不及悲伤,迅速开始计算火化和下葬的时间——十二月底,工作不好请假、下葬也不能拖到明年。我们分工明确:我联系八宝山殡仪馆、她联系墓地。两个人各打各的电话,在半个小时以内敲定了后面几天所有的安排。

当我们以为一切按照流程走就能尘埃落定的时候,天不遂人愿,甲流来了。我妈他们兄妹,还有我的舅妈全部发烧倒下。这个家健康、还能站起来做事的人类就剩下我、表姐和姐夫。

下葬那天风很大,刮得人脸颊生疼。老人的亲生儿女全部卧床在家,我们三个抱着骨灰盒驱车一个多小时,终于让他入土为安。 我跟表姐说: “还好有你在,不然我不知道自己怎么撑住。 ”她有个一岁多的孩子,于是立刻想到自己: “以后的孩子更难,都要自己面对,没有兄弟姐妹。
我想打岔,就说:“本来这件事也不该落在咱们身上,应该是他的亲生孩子挑大梁才对。”

《三十而已》剧照
姐姐叹了口气:“他们两个谁能挑得动?”

“可我还是觉得不应该。”我执拗地说。

人生总是会有很多时刻认为命运不公——明明已经很努力为什么没有好结果;好人为什么会没有好报;家族大事应该先落在上一辈肩上再传给我们……北京钻心刺骨的冷风,一巴掌把我拍醒。

或许,命运本来就不是一杆天平,也从来就没有应不应该,人生的巨浪涌到我面前了,我能做的唯有跳上冲浪板,踏浪而行。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排版:初初 / 审核:然宁

图片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 ,个人故事 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 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 。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将投稿与 【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 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 【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图片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