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有腔调
文化高地,文艺之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坦克的书摊儿  ·  《我的郁金香小姐》十大…… ·  2 天前  
当代  ·  巴金:把心交给读者 | 纪念 ·  5 天前  
为你读诗  ·  若想人生快乐多,愿君多读梁实秋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有腔调

清代科举舞弊奇招:小抄含嘴里、藏帽中,夹在裤裆内丨清史观

文化有腔调  · 公众号  · 文学  · 2016-12-17 11:39

正文

本文引自企鹅号“清史观”

作者冯翊


清代乡试考场模型。一个格子里,坐一个考生。


只要有考试,就会有作弊。只要有作弊,就会有反作弊。古往今来,莫不如此。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哪怕在后人称作盛世的年代,都不可能做到弊绝风清,哪怕在离天子最近的地方,仍有人无视圣旨,不收敛,不收手。


小编要说的例子是乾隆九年八月发生在顺天(即京师)乡试考场上的舞弊事件,彼时,雍正帝驭吏之严尚有余温,乾隆帝的命令尚能走出紫禁城。然并卵,两场考试,身为主考官的兵部左侍郎(正二品高官)舒赫德,照样抓了42人,第一场21人,第二场也是21人。


这些都是什么人?他们怎么作弊?请看下表:






表中的所有信息都来自于舒赫德以及副考官哈达哈的奏折。可以看到,舞弊的人,最小的22岁,最大的52岁,其中旗人13个,大臣子弟6个。最受考生欢迎的作弊工具是帽子,多达11例,其次是嘴儿(9例),袜子(5例)、裤子(4例)分列三、四名。


帽子空间大,小抄可以多放。嘴里含着小抄,虽有纸张浸湿、墨迹模糊的危险,但一旦被怀疑作弊,可立即“咽入腹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裤子,它并非最受欢迎作弊工具,却最受主考官注意,副考官哈达哈对此大为震惊,怒斥舞弊者“丧心无耻”。


小抄内衣


花式作弊之所以露馅,想必是执行了例行搜查的缘故。许多考生没想到,这回搜查要来真的。试想以往搜查若不只是做做样子,考生作弊不会傻到用上最易露馅的帽子。所以当第一场结束之后,第二场的帽子使用率大大下降,嘴巴使用率大幅度提升,明显增大了露馅儿的难度,毕竟,放在嘴里,只要不说话就好。只是搜查连嘴巴也不放过,实出意想之外。


不过,作弊工具——裤子的使用率很稳定,无论是第一场还是第二场,都有两名考生用上,搜查员能把裤裆里的小抄揪出来,一定用了不可描述的手段。


这一手段,被工科给事中吴炜的注意到了。他向皇帝鸣不平:


今以诸臣纷纷陈请严立搜检之法,不可谓不周密,但以如此立法之严,而每场犹不免犯法……每场劳劳攘攘,以一二十人之不肖,累及千万余人之多,不但立法烦琐,苦累昼夜,且以宾兴大典,并搜及下体,此固一二人之不肖有以启之,而以一二人之丧心,尽使万余人露体亵慢,廉耻之道失,恐非所以培士气而鼓善类。


吴炜的反对意见告诉我们,这一不可描述的手段便是“搜及下体”。

小抄袜子


他反对“搜及下体”,认为搜检是让千万个士子为一二十个败类背锅,小抄藏于裤裆只是一二人所为,更不能把“搜及下体”普遍化。试想,几万个读书人当众“露体”,亵慢至极,谈什么廉耻与士气呢?况且主考官还悬赏搜查行为,“每搜得一人,即赏银三两”,导致搜查员为获利而私自把小抄嫁祸给读书人。“致二场士子人人自危,纷纷各散不愿终试者甚多”。


乾隆帝接报后折中处理,先骂了一通士子不顾廉耻,后为搜查做辩护,最终要求考试主管部门礼部制定一套既能照顾到读书人的面子,又能防止作弊的搜检办法。


小抄书。话说能用毛笔把字写得这么小的,书法一定一级棒。


礼部给出的关于搜查的意见是,在入场通道设两个关卡,每个关卡设两人搜查。如果第一道关卡没搜出小抄,而第二道搜出来了,那么第一道的搜检员就要受罚。同时规定,考生穿的衣服必须简洁,考篮必须“制用玲珑”,带一点孔,以便于搜查。


办法的确能够钳制一些夹带行为。然而,作弊比反作弊高明得不知道哪里去了,比如考生寻找枪手代考,在试卷内留下暗号,贿赂阅卷官等,规定出台的三个月后,这些手段就被湖北、湖南、浙江等地的考生就用上啦。


本文经授权引自企鹅号“清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