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多年里,
他几乎是村子里唯一一个留守青年,
他做过的工作几乎没有超过10天的,
因为固执地坚持着“不知天高地厚”的理想
——当个画家,
他成了村民口中不务正业的“蠢材”,
但最后,
他的作品被朋友上传,
一夜爆红,
点击量累计达百万,
被请进798,
收藏家、艺术机构纷纷上门求画!
他成了“中国毕加索”,
他就是乡村画家熊庆华,
一个用28年坚持才换来认可的画家。
(一)
熊庆华1976年出生于湖北仙桃农村,
6岁就喜欢上画画。
家里有个大他3岁的表哥,
表哥是个文艺青年,梦想当个诗人,
但由于高考落榜,只能回家务农,
诗人梦想搁浅。
但他对这个颇有画画天赋的表弟很器重,
鼓励
熊庆华
要有理想,
少年
熊庆华便根植下画家梦。
少年熊庆华(后排左二)
中学时他的绘画天分被美术老师发现,
老师说:
从未遇到过画得这样出色的学生
将来一定会成为“伟大的画家”
从此熊庆华对绘画更痴迷了,
上课就躲在书本后埋头作画,
但学习成绩一泻千里,
初中毕业后,熊庆华便没有再继续读书了。
《那帮子》
他对于画画的执念,
在村里竟变成了“不务正业”,
对于熊庆华来说压力很大,
但他仍然选择坚持,
也许画画对他来说是庸常生活里的一场英雄梦想,
深入呼吸和骨髓。
(二)
就这样,
熊庆华一坚持就是28年。
在过去的20多年里,
他成了村子有名的“家里蹲”,
熊庆华做过的工作几乎没有超过10天的,
每次外出务工没几天,
就会被“遣返”。
《楚河江界》
他还去深圳打过工,也是做不久就回家了,
他甚至去了“中国油画第一村”大芬村想一展身手,
但因为不愿意做临摹工,便再一次返乡。
有一回他在田野里写生,儿子在一旁嬉戏,用喷壶对着自己的嘴里喷水,路过的村民看见,说:你看跟他爸一样是个蠢材,他受访时说:这大概是别人对我最真实的评价吧。
久而久之,
他成了人人皆知的不务正业的“懒汉”“神经病”
是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典型
甚至有人叫他“蠢材”
《鸭司令》
但就是这个全村都瞧不起的异类,
28年间,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在没有老师,甚至买不起颜料的情况下,
固执地坚持着“不知天高地厚”的理想,
并且成功了!
当周围人都不认可你的时候,
也许就是机遇即将到来的时刻,
只要不放弃,一直在努力,
就会等到与它相遇的那一天。
熊庆华终于等到了!
谁也没想到,28年后,
这个村子里最没名堂的“蠢材”
最后居然还真搞出了点名堂。
(三)
熊庆华的转机出现在一次亲友喜宴上,
当时初中同学雷才兵看见阔别18年的熊庆华
竟然变得颧骨嶙峋,
人也很沉默,一直低着头,
和初中时精气神完全不一样,表示特别震惊。
经过一番寒暄,
雷得知熊庆华一直在坚持画画,
于是决定跟着熊庆华回家看看,
一进屋,
那些带着强烈个人风格的创作一下子打动了
雷才兵
,
随即用相机拍下传到几个论坛上。
就这样,不知不觉涌来上百万点击,
网友赞他是“中国毕加索”,
开始找他买画。
《母亲的河》
从1000元/张到2500元/张,
此后三年,
他平均一年卖出10幅画,
画的价格也逐渐走高。
“村里是能赚钱就没有风言风语。”
熊庆华再不是那个“蠢材”了,
他用这个社会最稀缺的执着品质,
花了整整28年才取得突破,获得认可,
十年磨一剑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曾是一个不被认可的失败者,但拿起画笔,心情就会好 ”
如今,
熊庆华跟北京一家艺术机构签了约,
可以安心画画了,
也有了每年30万元的保底收入,
他对物质的欲求变得越来越低。
从一开始1000元是生活,是翻盘,是一切,
到现在只求宽松的环境专心画画,
这大概就是喜欢和痴迷的区别。
《纸飞机》
《破碎的西瓜》
《家庭》
很多人羡慕熊庆华,
羡慕他天才的创造力,
但了解了他的经历之后,
试问有几个人能接受这份孤独呢?
《不羁的牛》
熊庆华在之后的采访里说过两句话:
“画画是我穷日子里的游戏,
我从没指望过换取什么,
但心里一直记着:一定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好像这个周围世界排斥我,
我就得以两倍排斥它,
然后用一种暴跳如雷的形式进行发泄。”
所谓梦想,
大概就是这种偏要尽了兴,拼了命的执念吧,
愿你心中也有这样的信条:
一定要有自己痴迷的东西,
痴迷到可以与世界为敌;
一定要走出自己的路,
一条不介意最后能否成功的路。
—THE END—
☀灼见出品
◐◑
董卿转型制作人首秀,21年主持生涯仿佛回到起点,精心打磨的《朗读者》带来了什么?
◐◑
她被誉为“东方舞蹈女神”,78岁却有30岁的肌肉年龄,如何做到的?
◐◑
你看到她“美得不可方物”,我却看到:即便天赋超人,也要付出全身心的努力
◐◑
豆瓣罕见高分9.0,拒绝所有综艺节目的老戏骨都来了,谁说中国没有优秀综艺节目?
◐◑
火了!这个超有文化的节目秒杀其他综艺,作为学渣被虐到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