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辑思维
每天一段60秒语音,一篇新角度看世界的文章。关注罗胖,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纯银V  ·  #有知有行:家庭财务分析全家桶# ... ·  昨天  
阑夕  ·  Google财报亮点,YouTube的年收入 ... ·  5 天前  
阑夕  ·  人没事就好-20241030204057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辑思维

成年子女和父母相处的8个秘诀

罗辑思维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11-02 06:30

正文


如何跟自己的父母相处,是一个困扰很多成年人的问题

与人打交道是一门艺术,和父母相处也不例外,既包含爱和尊重,也需要边界和独立。我们与老一辈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差异变大,如何既保持亲密联系,又不被生活细节束缚,是需要用心掌握的课题。

今天,我们请来吴军老师为你解答这方面的困惑。吴军老师是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前硅谷投资人,他在得到的课程《吴军来信2》等,有超48万学员跟随学习。

下面,吴军老师给你分享了8个心法,帮你在自我与亲情之中找到平衡。

作者:吴军

来源:《吴军来信2》

01
不要什么事都和父母讲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不要什么事都和父母讲。
今天,不少自媒体上讲,对老年父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他们瞎担心,也帮不上忙。其实,不仅不能报忧,喜最好也不要报。大家见面或者打电话时,只谈天气,只谈风月。
为什么不要报喜呢?有三个原因。
一个是他们听你报喜,就会产生一些过度的期望。比如你告诉他们最近投资挣了不少钱,他们会觉得你的经济情况很好,等到你的兄弟姐妹要花钱时,他们的亲戚要借钱时,就会张嘴问你要。他们甚至还会在其他老人面前吹牛。而投资这种事,总是有赚有赔的,等到你赔了,正好他们问你要钱,你就尴尬了。
第二个是他们和你的生活年代不完全重叠,不完全能理解你的喜怒哀乐。比如你今天淘汰了你的燃油车,换了一辆电动车,你满心欢喜地告诉他们。他们可能完全无感,还会说,“哎,你们年轻人就是爱乱花钱,原来的车不是好好的么。再说了,电动车充电方便么?”你满心欢喜,指望他们恭维你两句,祝贺你一下,结果却被泼了凉水,心里肯定不舒服。
第三是防止他们插手你的生活。你和父母讲得多了,他对你了解多了,一定会发表意见,你如果不接受,他们就不高兴。反之,他对你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自然也不会给你出主意。

02

适当保持距离

第二条,距离产生美。
不要整天在父母身边晃悠,定期去看望就可以了。今天7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没有边界感,走得太近,就提供了干涉你生活的条件。最好的方式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是彼此互相不伤害的前提。
作为子女,18岁离开家就应该独立了。至少大学毕业后,有了收入,怎么也该独立了。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有些人结婚生子后,还和自己的原生家庭没有分割,而且美其名曰“亲”,或者“孝顺”。其实,这是人格不独立的表现。
今天很多人,到了四十岁,孩子都上小学了,家里的事情还动不动找自己的父母商量,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可能有害。所有的人都是从真正离开父母的那一刻开始成熟的,物理上的联系不远一点,人就长不大。
人到了一定年龄,凡事就需要自己拿主意了,做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真正独立。
另一方面,对于老人来讲,也需要做到心理上的独立。老年人因为孤单,有的身体还不好,容易产生对子女的依赖。过度的依赖会影响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夫妻感情。因此老年人在子女离开家以后,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新的生活,到社会上找新的朋友。
因此,无论是对年轻人来讲,还是对老人来说,彼此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事实上,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做到相见欢。相反,如果是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天天朝夕相处,很难不产生摩擦。
03
适当分享,避免讨论和争执
第三条,你的看法不一定要和你的父母分享,也不要和他们讨论,更不要和他们争执。
老年的父母一方面可能有认知缺陷,另一方面又非常倔强,他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化,尤其是农村的父母。顺便说一句,我这里只是陈述事实,没有歧视的意思。
因此,即使你想通过好好说话,让他们赞同你的想法,如果他们一开始就不赞同,你说一百遍,怎么讲道理也是讲不通的。
彼此不争执,就算和睦。他们有看法,就让他们保留自己的看法。如果你的看法和他们一样,你可以赞同。如果不一样,不一定要说出来,对他们讲的话,可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04

逢年过节多给钱

第四条,节假日和特殊的日子,比如生日,给他们钱。

这样不仅让他们高兴,而且让他们在别人面前有脸面。至于给多少钱,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以及父母的生活情况决定。太少了固然不好,太多了不仅不必要,可能还有害。
害处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让他们错误地估计你的经济能力。假如你是姐姐,回头父母张口让你给弟弟支付买房子的首付,你就尴尬了。
另一方面,今天几乎所有老人都没有理财能力,而且是被骗子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们钱多了,并不会用于改善生活,要么被骗去买了保健品,要么买了没有保障的理财产品。
05

不要试图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

第五条,千万不要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
很多老人有不好的生活习惯,只要他们没灾没难,也不影响你的生活,就随他们去,比如抽烟喝酒。如果他已经抽了一辈子的烟,就让他抽,但不要给他买烟。如果你一定要让他戒烟,说这样对他的身体有好处,他会很不舒服。可能烟没有戒掉,还因为生活不舒服,身体变坏了。
朋友的这个建议,我听了很受启发。对于老年人来讲,不改变现状其实是最好的,任何改动即便有收益,成本可能也是他们承担不起的。
06

大胆追求自我,不被父母的期望裹挟

第六条,年轻人要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父母想让你过的生活,不要把父母的期待变成你的包袱。
很多父母,会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转到孩子头上。中国有句话,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正因为父母不是龙凤,才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父母不是龙凤,也过得挺好,子女未必要把成龙成凤变成自己的负担。更何况,绝大部分人无法成龙成凤,最后目的达不到,徒增烦恼。
今天,我听到不少人在讲,我必须做某件事,比如读博士,否则就辜负了我父母的期待。其实,父母的期待是他们培养你的目标,不是你的人生目标。你的人生目标,应该由你自主地做出最佳的选择。虽然有些时候两者是一致的,但很多时候,它们并不相同。
因此,年轻人应该坦然地看待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更应该放下那些包袱。只有当你放下了包袱,你的父母才会放下包袱。
前一阵子,刘亦菲主演的一部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在热播。剧中的母亲就是一个对女儿的职业和未来有自己强烈看法的人,而刘亦菲演的女儿黄亦玫,则是个完全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人,这自然会有矛盾。今天,这种矛盾非常普遍,而年轻人应该学的是黄亦玫,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另外,年轻人不要怕满足不了父母的要求。比如父母一定要求孩子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这种事通常做不到。我有一位学姐,父母都是清华的高知,家庭条件按说不错。因此学姐的母亲就对未来的女婿定了一堆要求,无奈我那学姐长的实在不算漂亮,母亲的期望难以满足,于是学姐就一直拖到了三十岁。
有一天,学姐和她母亲讲,下个月我要结婚了,她母亲大吃一惊,说你找了什么人啊,也不让我把把关。学姐一句话就把她母亲堵回去,她说“是我嫁人还是你嫁人”。好在学姐的父亲很通情达理,就由女儿自己决定了。
作为父母,也是成年人,要接受自己的孩子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07

父母来了也是客,客随主便

第七条,客随主便。这一条不是我朋友讲的,是我补充的。
每一个人都有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而你的家,就是你行使这种权力的地方。我和我周围的第一代移民,都会有双方父母来家里住一段时间的情况。很多时候,父母来了,家里的摆设也变了,院子里的草坪也改成了菜地。子女即便不喜欢,也只好忍着。
在这方面,我一直坚持一点,我的家我做主,来的都是客,不论什么人。因此我家里所有的摆设,客人不要动,也不要发表意见。不是我自夸,我家里的摆设品味比得上欧洲的一些城堡,院子也像公园一样。
我岳母刚到的时候,总想给我添点中国元素,在我的院子里种点她喜欢的花,那就如同穿西装配了个瓜皮帽,被我坚决制止了。我的原则就是客随主便,你到了欧洲的五星级宾馆,那些摆设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不能换。同时,我也说,如果我到了你家,我一定不改变你家里的任何摆设。好,或者不好,我都来适应。
有人就问我,说你这做法老太太能接受么,我说重要的是双方保持平等和相互尊重,保持清晰的沟通。当然,你要让别人明白,在你的家里,你的权利最重要。
08

管理好父母的微信

最后还有一条,如果你能做到,尽量去做;如果做不到,也不要勉强,就是管理好他们的微信。
今天老人对社会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几乎无一例外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的转发。今天的老年人普遍有一个特点,对于微信上那些完全不靠谱的、阴谋论的新闻和其他内容深信不疑,对你说的话、对可靠的消息反而不相信。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和他们谈论任何看法,最终都要发展成和你吵架。
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断了他们谣言的来源,帮助他们把那些不靠谱的公众号删了。如果这一点办不到,至少可以给他装几个靠谱的APP,或者让他们加几个靠谱的公众号。
另外,不要把他们加到你和同龄亲朋好友的微信群中。你们讨论的事情,他们常常听不懂。你们开个玩笑,他们可能当真了。最好单独建一个包括他们的微信群,年轻人谈论的事情、开的玩笑,就不要在那个群里讨论了。

本文取自吴军老师的得到年度专栏《吴军来信2》,全年310讲。吴军老师会用一年时间,带你重新思考财富自由、自我发展、科学思维、人文素养、家庭关系等重要议题,帮你重建底层逻辑,在人生关键节点做对选择。


现在,正值双十一特惠期间,课程满299元减50元,这门年度专栏《吴军来信2》,推荐你现在入手。

‍‍‍‍‍‍‍‍‍‍‍‍‍‍‍‍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吴军来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