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橄榄古典音乐
华语电影史上绕不开的
三大武侠巨作
在视觉上带来无限震撼的同时
也在听觉上勾勒出了一幅侠客群像
《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是一部由两岸三地与美国合拍的2000年华语武侠电影,由李安执导,根据王度庐的武侠小说系列“铁鹤五部”第四部《卧虎藏龙》为改编,由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等担任主演。
《卧虎藏龙》作为华语电影史上划时代的杰作,创造了多项纪录。它是美国第一部取得过亿美元票房的外语电影,在第二年的奥斯卡奖上豪夺四项大奖,包括最佳外语片奖,迄今为止都是唯一一部获得此奖项的华语电影。其余三项大奖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配乐则代表了奥斯卡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对于东方美学的认可。自电影发明而来,西方一直处于输出的强势地位。《卧虎藏龙》的胜利则标志了文化“逆向”传播的可能性。而在这其中,谭盾谱写的配乐功不可没。
影片一开场便是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马友友用大提琴演奏的忧伤而深沉的旋律自此就贯穿了整部影片。大提琴是整部音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份。
一部古装武侠片,李安表现出的是无尽的寂寞和怅然,而谭盾的音乐也是如此。即使在《The Eternal Vow》(永恒的誓言)这首曲子中,开始短暂的欢快而跳跃的新疆风格音乐之后,延续和发展的依然是《卧虎藏龙》的舒缓和忧伤。
曾有人这样评价《卧虎藏龙》:
最华丽的是武打,最深远的是对白,而最感人的是音乐。
《卧虎藏龙》竹林大战
国师张艺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着实火了一把,这把火烧遍了欧美,他以《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征服欧洲三大电影节。进入新世纪后,他的一部巨作《英雄》既标志了张艺谋个人的转型,也以3000万美元的巨额制作费用带领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
《英雄》于2002年末上映之后,先后在2003年初的柏林电影节和奥斯卡颁奖礼上引发了热议。尽管对“国师”的转型存在着各种非议,但毋庸置疑的是《英雄》一片的摄影和配乐堪称年度最佳。
着迷于马友友为《卧虎藏龙》配乐带来的新气象,更不能错过的是小提琴大师帕尔曼与日本鼓王“鼓童”画龙点睛的精湛技巧。帕尔曼继《辛德勒名单》后第二次为原声带演奏,献给了《英雄》。帕尔曼凄美的琴声,将故事主角的儿女情长刻划的委婉曲折。
鼓童气吞山河的击鼓炫技,让人联想剧中超然的武打场景。
谭盾评价说:
《英雄》树林大战
《夜宴》是“大众导演”冯小刚唯一一部武侠片,该片根据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改编,在他的作品序列里显得尤其亮眼。
谭盾为《夜宴》原声音乐的创作定下的基调颇为创新:1+1=1。
谭盾对此的解释是这次的创作是中国电影音乐、民族音乐的全新尝试,是古代与现代、古典与流行、东方与西方的完美结合,但所有的撞击最后在音乐中的体现是交融。
白色面具、竹林、古舞,铁面人、宫殿、剑光,情爱、欲望、寂寞,伴随着情节的铺陈起伏,凝聚凋零的悲怆情韵,营造出一个荡然史诗,传达出身处人物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寂寞,中国民族音乐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西方古典音乐的浓烈中燃烧,彰显影片中那份蕴藏在天地之间的凛冽孤单情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