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 -
图为青年画家许永城的油画作品《安静的房间》。敞开的门、房间里的吊灯、墙壁上的衣服,桌上的茶壶,一切都错落有致。幽魅的灯影下,独居老人是在打盹儿,还是想把一些心事说给小猫听?
世上有要回来的愿望
来爱
而不是离开
继上周河南方言读诗后,我们收获到了越来越多的惊喜,每个七天,等一个乡音第二期我们征集到了四川绵阳方言,方言读诗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更大的信心,去尝试更多新的可能:方言可以读现代诗吗?方言可以读外国诗歌吗?方言是否可以和年轻人一起成长?基于以上感悟和思考,本期我们尝试了用方言读一首外国诗歌。
欢迎聆听,欢迎报名,欢迎讨论,每一个星期,我们都将寻找一个地方的声音,让耳朵在一个地方停留。扫描图上二维码,下载为你读诗APP,进入“方言读诗——每个七天等一个乡音”官方小站,参与方言读诗~
- 收听 -
(点击音频或视频,即可收听)
远方的脚步
作者:巴列霍[秘鲁]
为你读诗:梦晓 | 互联网从业者
我父亲睡了,他那威严的脸上
表露着平静的心情;
这会儿是多么美好……
如果有什么使他痛苦,那就是我。
孤独笼罩着家里;他在抱怨;
至今,孩子们都无音讯。
父亲起身,面向埃及的方向倾听,倾听,
耳边回荡着当年话别的声音。
这会儿是多么亲近;
如果有什么使他感到遥远,那就是我。
母亲在那小小的果园中漫步,
品尝着不是滋味的辛酸
这会儿是多么温馨,
有多少温柔、体贴、爱情。
孤独无声无息地笼罩着家里,
没有音讯,没有新绿,没有叶子,
如果这天午后的气氛
有什么缓和与变化,
那就是门前空无一人的弯曲老路上
响着我的心向家里迈来的脚步声。
译者:陈光孚
(《20世纪外国诗歌经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而我/来自硬木群落/来自一个世纪的优柔寡断
——巴列霍
- 关于作者 -
巴列霍(1892~1938),秘鲁诗人。生于北部山区的圣地亚哥·德·丘科,卒于巴黎。父亲是西班牙人后裔,母亲是印第安人。他的诗歌有浓烈的印第安色彩,是拉丁美洲现代诗歌中被称为印第安流派的代表,著有诗集《黑色的使者》等。
- 诗歌互动 -
你和父母,因为什么
而冲突而和解
请移步图文下方
「留言区」
◆ ◆ ◆
整首诗的基调建立在一个远在他乡的儿子带有自责意味的臆想之上。父亲睡下时分本该有的平静美好,母亲漫步果园该有的温馨闲适,都因为儿子的不在场而悬置、停顿、延迟。
在一个深邃的夜晚,儿子心的脚步像幽灵一样循着熟悉的家乡老路,朝着家的方向迈开,家中的一切,还是旧时模样。辗转在光线晦暗的房间,仔细咀嚼当年离开时的义无反顾,这也是多年来,愧疚而不能释怀的症结之所在啊。
“如果有什么使他痛苦,那就是我。”而让“我”痛苦的,何尝不是家里被孤独笼罩着的父母?父母不要求“我”归来或是其他,只是他向着埃及方向倾听的羸弱和无力感,折磨“我”负罪的心。承认吧,在父母面前,无论对抗还是顺从,最终都会溃败。
“我”当然有一大堆可以让自己心安的理由:我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父母也有属于他们的;“我”对父母最大的孝顺,该是自己循着自己的人生轨迹走得很好;“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种老掉牙的道德绑架早该被搁置。“我”越是找各种理由这样说服自己,愈有足够的理由和一切“孝顺父母就该陪伴在他们身边”的言论抗衡,并越发可以用一种耀武扬威的姿态占据道德的制高点。
然而,当思维的碎片捕到父亲独坐家中的孤独时,才发现,之前那言之凿凿的辩解终究拗不过舐犊情深的天性。理智可以支持“我”不带一丝愧疚地离开父母,可思绪总是毫无征兆地游荡在家中,游离于父母的孤独,和“我”的孤独之间。
如果有什么使他感到遥远,“我”就是那遥远。如果他听不到“我”心迈来的脚步声,至少至少,平静地入梦吧。
文/小奇
- 乐说 -
配乐剪辑自日本音乐家坂本龍一的作品Solitude,出自专辑《トニー滝谷》。顿挫的乐音像极了胆怯和忐忑的步子,若你再次走在小时候熟悉的空无一人的小路上,会不会近乡情怯?
●
▎明日预告
明晚10点(11月28日),演员赵倩为你读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下次的约会》。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购买珠宝计划冬日恋歌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