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此文写的非常不顺。浸泡在一种沉重的惋惜情绪里,忍不住将两位英年早逝的雪球网友作为警醒生者的案例,可是码字时,心中又老是跳出“为逝者讳”的想法,迟滞着老唐敲击键盘的手指。几种情绪夹杂之下,码字是前所未有的不顺畅。但无论顺畅与否,谨以此文纪念曾经陪伴我们的网友
@
樱桃之王和
@
飞翔铁……
2016
年
11
月
29
日,雪球用户
@
樱桃之王的主页,在停更
25
天后,突然发出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他已离我们而去,感谢大家对他的肯定,感谢大家一路陪伴。
没有人想到,这位被大家称为数据之王的网友,
25
天前,还在不停的贡献各类明细到让人恐惧的数据,
25
天后,已经与我们天人永别。
冥冥中,似乎有种可怕的力量,若有若无的存在着。就在11月
3
日,樱桃之王生前最后一条主贴下面,被赞最多的两条评论是:
然而,他离开了,留下了家人,留下了美丽可爱的小女儿,静静的走了
……
事实上,在离世通知发出的一个月前,他自己已经明显感知到身体的透支。
2016年10月
28
日,那一天,樱桃之王统计了市场全部基金持股的行业、板块和个股,发布了《
2016
年基金三季报:行业市值配置趋势分析》;
阅读
7
家银行的三季报,并发布了《图解招商银行
2016
年三季报》、《图解浦发银行
2016
年三季报》、《图解民生银行
2016
年三季报》、《图解工商银行
2016
年三季报》、《图解交通银行
2016
年三季报》、《图解兴业银行
2016
年三季报》七篇长文。
在那天的最后一分钟,樱桃之王写下了这样一个帖子:
10月
29
日中午
12
点以前,樱桃之王发布了《图解农业银行
2016
年三季报》和《图解光大银行
2016
年三季报》长文;
10月
30
日,樱桃之王发布了《图解北京银行
2016
年三季报》、《图解华夏银行
2016
年三季报》;
10月
31
日,樱桃之王发布了《
16
家上市银行
2016
年三季报探秘》长文;
11月
1
日,樱桃之王发布了《沪深
A
股股东数目大数据(
2016Q3
)》;
11月
3
日早上
8:55
,樱桃之王发布了《
2016
年三季报沪深
A
股业绩大全》,涉及深沪两地
2928
只股票的业绩统计;
11月
3
日下午
16:32
,发布人生最后一条帖子,通知大家,已经给《
2016
年三季报沪深
A
股业绩大全》添加了各行业净利润合计
2010
年以来的趋势图,更容易看清哪些行业持续向好!
之后便是11月
29
日的噩耗。
这是老唐去年知道的第二位投资高手的离世。
另一位是人称“
T
王”的
@
飞翔铁,雪球签名是“趋势投资,信奉选择公司做股东
,
交易降低持股成本”,是国投和川投的著名股东,写过很多关于两投的精彩原创帖,在雪球留下的最后一个帖子,是转发的我关于国投的“手拉手投个反对票”帖。
据说身家过亿,据说投资回报率高的吓人,据说每天都会大仓位做一遍
T
,据说罕有失手。
2016
年
3
月初(可能是
8
号或者
9
号),与世长辞。听几位和他私交密切的好友说,年仅五十岁左右。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樱桃之王和飞翔铁,都已经进入全职投资阶段,无论财富多寡,中产以上是肯定了。或许从收益的角度是成功的,但从人生和家庭的角度,却只能说是充满遗憾的。
恍惚间,老唐又想起巴菲特评价长期资本基金那十几位天才的话:
为了得到对自己不重要的东西,甘愿拿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去冒险,哪能这么干?
资本市场诱惑太多,尤其是你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或者能力以后,如果你愿意耗费精力,真的可能是满地黄金。如果每块黄金我们都想捡回来,那些可能暗藏黄金的垃圾堆,那些上串下跳的曲线图,会化身一只一只的生命水蛭,吸干你的精力,挤占你和家人的休闲时光,让你的世界只剩下金钱、K线,更多的金钱和更长的
K
线……
——这不应该是投资人的追求。
——投资之本,是长寿,是健康。
50
年的
15%
,你的获利将超过千倍(
20
万的千倍是
2
亿),收益率上你会成为世界级的大师,受到的景仰和尊重不会比马云少多少——先锋基金创始人,传奇投资人菲利普
.
卡雷特,
1928
年创立先锋基金,
55
年投资生涯里,年化回报
13%
,如果从大萧条底部算起,年化回报
15%
。
至于日常生活,
2
亿的你,
20
亿的贾跃亭,
200
亿的帅放文(尔康制药的老板),
2000
亿的王健林,谁过的更舒爽,可能还真不好说。
以当今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76.5岁(人均预期寿命
80
岁以上的国家有
24
个)计算,
30
岁左右的樱桃之王和
50
岁左右的飞翔铁,或许本应该还有三五十年的投资生涯。
50
年的
15%
,是千倍回报;
40
年的
15%
,也有
268
倍回报;
30
年的
15%
,是
66
倍……
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可能还有30年至
50
年的投资生命。好好呵护自己吧!这是“对自己重要的东西”。
如何呵护?我觉着
从忘记虚拟利润开始
,会是个非常有效的办法。
什么是虚拟利润呢?
在上周一老唐发布的《持有等于买入吗?》一文的留言区里,有位朋友留言说:
这个问题本质上等价于:浮盈是否和本金无差别。若承认无差别,那么持有=买入;反之,若认为持有≠买入,则必定认为浮盈和本金有本质差别,那么很不幸,行为金融学告诉我们这是掉进了心理账户和锚定效应的坑里。个人认为持有
=
买入,即浮盈和本金没有区别。
这种想法,才恰好是“心理账户和锚定效应的坑”,其带来的最常见结果就是
不甘心回吐利润
。随着股价上涨,浮盈增加,自我感觉财富增加,开心快乐;股价下跌,浮盈减少,自我感觉财富被掠夺,痛苦伤心。
“浮盈”就是一种虚拟利润,是一种财富幻象。在《手把手教你读财报》
96
页,老唐曾经拿中石油举了个例子,原文说:
公允价值带来的增值,很可能只是存在于幻觉中的虚拟财富。如同你打高
1
分钱买
100
股中石油,总投入约
800
元,却能使中石油公司市值增加超过
18
亿元一样。
——找到这句的时候,突然发现,三年过去了,中石油股价还在
8.34
元,依然可以用八百多元让股东增加
18
亿“浮盈”——果然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有些事情上,我们非常理智。馆子里有个醉鬼,出价10万元买一瓶茅台酒,我们不能立刻将茅台公司里库存的
20
万吨茅台按照
10
万估价,算出库存价值
40
万亿;小区里有套房因为某种猫腻,按两倍市场价成交了,你不会马上认为自己身家翻倍了……
但是很奇怪,到证券市场上,这种理智就不见了。只要有人多出一元钱买了
100
股,就会有很多人立刻觉得自己的
10
万股赚了
10
万元,如果此时有人又降低了一元抛出,好似自己口袋里那一万元丢了一样难受。
一个月以前的10月
27
日,茅台暴涨,最高涨至
655
元,收于
649.63
元。当天老唐顺手记录过,日记里这样提到:“好疯狂,阿茅昨日上涨
7%
,今天继续上涨
7%
,这速度简直吓人,疯起来刹不住车啊!”好巧,
11
月
27
日的账户总市值,居然和
10
月
27
日账户内总市值几乎一模一样(差别不足一万)。
假设老唐因某种原因一个月没有机会看过账户,今天打开它,看上去就是纹丝没动,市值处于历史新高,简直值得喝一杯。然而,我们待在市场的人感知到的是茅台暴跌!从高点720跌到昨天低点
613
,下跌超过
100
元,跌幅高达
15%
,对某些朋友来说已经是肠子悔青。
其实后台已经有好几位朋友问过老唐,为什么700元的时候不卖?不仅茅台,最近海康、洋河、古井贡
B
,自高点的跌幅均在
15%~18%
之间,也都面临同样情况。
一种认识是历史新高,一种认识是肠子悔青,产生两种状态的区别是什么?是茅台曾经到过720元,是海康到过
43
元。推到极致来看,背后的原因就是:
别人的
1
分钱买卖,使你的
18
亿得而复失。“我的18亿”飞了,所以我悔,我痛,我难受……
同样道理,为什么有那么多每天日间盯着曲线图热衷于做T的朋友?我觉着,可能在他们眼里,
那一根根上下晃动的曲线里面都是钱,忍不住想伸手进去把它捉将出来
。
是啊,如果在9000亿出清茅台,如果在
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