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信
最高法司法观点、裁判规则推送平台;法律人实务技能、实用资讯汇聚平台。“法信”平台互联网版(www.faxin.cn)开放注册中,目前可以免费体验部分权限,全部权限开放时间请关注法信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  春节小剧场丨今日剧场放映《一张一闭一张嘴》 ·  11 小时前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  春节小剧场丨今日剧场放映《一张一闭一张嘴》 ·  11 小时前  
中国法律评论  ·  《中国法律评论》祝所有作者与读者新春快乐! ·  6 天前  
天同诉讼圈  ·  祥蛇献瑞,恭贺新春 | 乙巳年 ·  5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视频】法学名家贺新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信

催婚?压岁钱代管?看法律人如何“突围”!

法信  · 公众号  · 法律  · 2025-02-02 10:00

正文

2025  乙巳蛇年

新春佳节,热热闹闹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光

然而对部分年轻人而言

长辈的 “热情问候”

如同无法回避的“关卡”

“工作怎么样,升职了没有?”

“打算什么时候买房?”

这不,随着阿信旁边的沙发一陷


夫妻一方在婚内出轨异性,并生育子女的,另一方有权请求支付离婚损害赔偿——关某诉黄某离婚纠纷案

【裁判规则】

夫妻一方在婚内出轨异性,并生育子女,不仅违反夫妻忠实义务,而且致使夫妻另一方精神上承受感情不忠的负担和压力,应认定其存在重大过错,在双方离婚的前提下,另一方有权请求支付离婚损害赔偿。

【基本案情】 

1995年初黄某与关某经人介绍相识,1996年登记结婚,婚后未生育。2017年5月份,黄某抱回一男婴,谎称是两位大学生所生,因无力抚养才送给黄某抱养。关某信以为真接受该男婴,并悉心照料。2020年下半年,关某从无意间发现的出生医学证明得知,该男婴系黄某与婚外异性胡某所生,身心备受打击和摧残,在无法接受该现实之下起诉离婚,并主张离婚损害赔偿。

【法官说法】 

夫妻双方互相享有配偶权,负有相互忠实义务。任何一方对义务的违反,都会构成对另一方配偶权的侵犯,使对方蒙受物质及精神上的损害,有必要使过错方因其损害行为得到惩罚,使无过错方被损害的权利得到补偿和救济。离婚时过错方应对无过错方因此而受到的损害进行赔偿,已成为世界各国或地区婚姻家庭相关规定的共识。我国《民法典》第1091条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即“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五)有其他重大过错。”上述条文采取列举加托底条款的模式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性损害和精神损害,其构成要件为:1.一方对离婚存在过错,而另一方没有过错;2.过错方实施了妨害婚姻家庭关系的违法行为;3.过错方的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本案中,虽然现有证据不能证明黄某有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等情形,但黄某婚内出轨生子的行为与《民法典》第1091条前四项规定的违法行为相比,其造成的损害后果与《民法典》第1091条前四项规定的损害后果相当,属于第五项“有其他重大过错”的情形,黄某婚内出轨生子的行为是导致关某提起离婚诉讼的直接原因,关某对此并没有过错。据此法院支持了关某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维护其他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平等、和睦、文明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

案例来源:江苏法院网 2022年3月29日



眼看逃不过了,阿信赶紧转移话

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一把抱起看电视的侄子

却不想被大姨截了胡



孩子银行账户的压岁钱是长辈基于亲属关系的财产性赠与,归孩子本人所有——涛某某诉施某某侵权责任纠纷案

【裁判规则】

长辈主动将压岁钱打入孩子银行账户的行为应认定为赠与,不论其是否掌握银行账户密码,都无权取回存款。

【基本案情】

逢年过节,长辈给小辈包红包,小辈给长辈拜年,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然而,对孩子们来说,红包除了能带来惊喜,或许还会带来烦恼。年仅11岁的小男孩涛某某就非常郁闷,父母离婚后,78岁的奶奶分多次把自己卡里的4万多压岁钱取走了,为了讨回这些钱,他将奶奶告上了法庭。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涛某某的奶奶向其返还压岁钱及生日礼金共计4.5万余元。

【审理结果】

法庭上,涛某某和朱女士称,这些钱都是涛某某从小到大积攒下的。即使如施某某所说,银行卡里的钱是她存入的,但其自愿将钱款存入涛某某名下的账户,这本身就是一种赠与行为,虽然施某某从来没有向其告知取款密码,但涛某某凭自己的身份信息也能够将这些钱取出来,因此赠与行为已经完成,她无权擅自取款。
施某某却辩称,这些钱并不是给涛某某的压岁钱及生日礼金,而是自己的工资存款,她只是用了涛某某的名义开了户而已。不仅是取款密码,连存折也没有给过涛某某,所以这些钱仍然是自己的。

施某某的这个说法让涛某某和朱女士顿时慌了神,却瞒不住法官的“法眼”。细致的法官发现,该账户的存款时间十分有规律,都是涛某某的生日或者春节前后,施某某说这是其工资存款的说法逻辑上说不通。何况,在自己有银行卡的情况下,施某某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不将工资存于自己账户下,而要大费周章地存到尚未成年的孙子那里。

同时,按照相关规定,钱款存入储蓄机构后,个人便可凭有效证件随时进行支取、挂失等,并不需要凭借存折和密码。因此,赠与的行为自钱款存入时就已经完成了,施某某未经涛某某同意擅自取走存款,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应当予以返还。据此,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案例来源:人民法院报 2017年2月15日第3版



一家人笑做一团

长辈那些看似 “犀利” 的问候

如今想来,满满都是关心

他们或许不懂我们在大城市里打拼的艰辛

也不太理解我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

在嘘寒问暖中传递着浓浓的亲情



你都是如何化解长辈们的“热情风暴”呢?

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法信第3308期

内容编辑、排版编辑:阿喜嘻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