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道学舍
——何为“知道”: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 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知道怎样做! 让我们用社会的常识和道理改变自己,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改变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熬夜看完,庆奶的自传真的太燃了! ·  4 天前  
周国平  ·  过年如何把握交往的分寸感? ·  5 天前  
青年文摘  ·  不要太尊重你的孩子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道学舍

教育部通知:15天后,中小学生将面临大变革!

知道学舍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8-19 09:23

正文



全国教育改革有了最新动向和历史性变革!


家里有孩子正在上学的家长们,赶紧看看吧,这个很重要,将关系到孩子的高考和未来前途!


下学期,孩子们的课本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具体变化是哪些, 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重点讲述中小学教材的变化内容以及语文学习的应对策略,望老师转给家长,家校联合,为孩子的教育统一作战!


在三科教材由教育部统编以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三十年的“一纲多本”政策。


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三年过渡期后,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告别课堂,成为历史。


“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 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具体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带大家来看一下↓↓↓



01、语文课本变天,一年级就有《论语》


其实,对于很多一直关注中高考动向的教育者来说,这种“难”考生们早该想到!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时,高考“语文难”就已经是定势,可惜还是没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


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新高考”,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表示:



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一共上课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的21%以上。


中小学一共上了20门课,语文占1/5的课时还要多,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


那么,2018、2019语文高考已经难出了新高度,今后语文究竟会有多难?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惊呆了众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接下来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温儒敏透露:“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2.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继续透露:


“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也就是说,只看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


中高考变化来得太快,家长、老师和孩子惊慌失措,中国这么多名著,孩子的时间又太紧张,到底该看哪一本?


根据课标及各年级教材,与语文行业的多位作家、教授、特高级教师和专项研究的博士们,共同为大家推荐以下中高考必读、必考名著。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智力与认知发展,我们分级做出推荐。


一年级必读经典书目



二年级必读经典书目



三年级必读经典书目



四年级必读经典书目



五年级必读经典书目



六年级必读经典书目



七年级必读经典书目



八年级必读经典书目



九年级必读经典书目



04、中高考语文,未来会难在哪里?


1.考卷文字的增加。


如果你的孩子不经常阅读,考试时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吃亏!


举例“全国卷Ⅱ”的语文考卷,现代文言文篇幅极多,题目或许不多,但是阅读起来很费时间。这样就考验了考生的阅读速度和抓住重点的能力。


未来语文将成为中高考的杀器,高考要实现15%考生做不完卷子。


2.范围变得更广,不再局限于课本。


对于名著的考核标准已经逐渐提高。


例如,相对简单的是这样的题目:



该题中考核了《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中的人物与情节的识记。


而在未来,名著阅读的试题会考到更多的细节,以免学生只是在得过且过地背诵。


或者是对比分析人物,让孩子谈谈对主人翁的个性化感悟;


或是结合给出的具体片段内容,鉴赏评价人物或者作品语言特色;


或者是对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探究作者的多种写作风格等等。


从最开始的作者年代、身份的考察,到现在的阅读理解,无一不在提示家长和老师,务必提高对孩子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


3.不积累古诗文文言文,吃大亏。


古诗文在语文试卷里有34分左右,北京卷文言文+古诗文的考察分数高达44分!再加上名著阅读的分数,可以说有50分左右,堪比一篇作文啊!占了语文分数的百分之三十。


所以不重视古诗积累、文言文阅读,将失去这几十分。


而这不是考前抱佛脚,临阵磨枪就能做到的,需要考生日积月累中完成!


“大语文”将成未来教育趋势


自前两年起中小学都已陆续更换教材,开始使用“部编本”的语文教材。


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是:


语文和语文阅读在中、高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语文考试越来越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内外的结合将是必经之路。


各地已在相继增加语文中考总分,且高达30分:


2015年,湖南长沙等地中考语文增加30分;


2018年,山东济南等地中考语文将增加30分


......


从明年下半学期开始(2019年9月),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


语文在各学科间的重要程度也已经凸显。


(来自财经网2018年5月讯)


看看高考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学科重要程度的变化、还有这几年爆红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语文节目……所有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以后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确切地说是阅读水平”。


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次教改是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化进行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


这次的新教改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经过了10多轮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


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和中招办主任曾在中考前透露:


日后的中考理科题目中会增加阅读量,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来看一张中考科学试卷,阅读量一点不比语文试卷少……



今后的中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增加!


阅读量少、语文水平欠佳,都会使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会出现考生连题都没时间做完的情况。


未来,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如果你依然说自己的孩子没时间读书,等同于说要自己的孩子放弃所有学科。


05、语文那么重要,变化那么大该怎么学?


几大教育机构巨头做了那么多年课外培训,把英语、数学做的风生水起,为什么唯独语文做不起来?


因为数学,可能刷几张卷子,成绩就能提高;可语文呢,可能你刷一年的题,也未必有效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