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假装在纽约
世界的广阔和美好,内心的浩瀚与宁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纯银V  ·  AI ... ·  昨天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  卢卡·东契奇交换浓眉?! ·  4 天前  
界面新闻  ·  小鹏超理想,造车新势力1月销冠易主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假装在纽约

你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我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咖啡、谈过的每一次恋爱、去过的每一个地方……

假装在纽约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6-10-18 22:52

正文



《模拟人生》(The Sims)是一款历史悠久的模拟游戏,它是现在市面上很多模拟类游戏的鼻祖,从2008年推出以来,现在已经演进到第四代。


这么多年来,这款游戏长盛不衰,很多人一玩好几年。全世界范围内一共卖出1500万套,是电子艺界公司(Electronic Arts)迄今为止最赚钱的作品。


虽然粘性很强,但这款游戏的结构和设计,却非常简单,既没有任何故事背景,也完全没有对抗性,几乎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它的吸引力,来自于对真实人生的贴切模拟。


玩家进入游戏创建角色后,需要控制的,是这个角色的日常起居。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出门上班,早饭吃什么,晚饭吃什么,给哪个朋友打电话, 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下班以后做点什么——全是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


游戏中的角色,有饥饿、体能、如厕、卫生、社交和娱乐六大需求,玩家要做的就是通过操作,满足这些需求。饿了,就让他去做饭。累了,就躺一会儿。孤独了,就出门找朋友。


但是玩着玩着,问题来了。



难度来自于时间。正如在真实的世界里,一个人每天的时间都只有24小时,游戏里也一样,时间同样是不够用的。把时间花在一件事上,就意味着来不及做另一件事。


比如说吃饭,你可以选择每天从冰箱里拿出速冻食品,用微波炉加热一下。你的角色同样能够填饱肚子,但体力并不能得到充分的恢复,每天面黄肌瘦,魅力值也要打折扣。


你也可以选择每天下班后做大餐,让你的角色精力充沛。但这样一来,吃完饭就是深夜了,你就没有时间看书充电。


不看书充电,你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就没办法升职,只能做收入很少的低端工作——游戏里,你同样需要工作赚钱养活自己,和真实的人生一样残酷。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减少出去玩,把时间省下来花在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值上——在镜子前练习演说15分钟可以提高口才和魅力值,看书1小时可以增加魅力值。


但这样一来,社交的机会少了,你和朋友之间也会逐渐变得生疏。游戏中和其他角色成为朋友,就会出现一颗心。如果总不见面,心会慢慢变淡直至消失,朋友就不复存在了。当表示友情的那段绿色耗尽以后,你会感到孤独,最后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饿了要吃饭,困了要休息,要提高厨艺,要锻炼口才,要社交,要娱乐,马桶坏了要修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而时间,总是不够用的。


我曾经一度痴迷这个游戏。但是有一次,当我因为没有做好时间分配,让我的角色每天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不但因为连续三天迟到失去工作,还因为体力不支而昏倒在地板上的时候,我猛然意识到,这根本就不是游戏,这分明就是真实的人生。



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玩这个游戏。因为这个游戏,太真实,太残酷了,一不留神就会让你意识到自己真实人生的窘境。


人生如戏,这个戏,原来,是游戏。


顺便说一下,就在上个星期,电子艺界专门负责这个游戏的高级副总裁蕾切尔·弗兰克林(Rachel Franklin),被Facebook挖走,成为FB社交虚拟现实团队的负责人。



FB在今年革命性地提出“社交VR”,要把他们依托全球几十亿人建立的社交网络,与现实的世界更加深度地结合在一起。


虚拟游戏和真实人生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而人生,说起来复杂,大道理很多,但其实它的本质,就是《模拟人生》这个游戏所揭示的,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


当然,相比起游戏来说,真实的人生没有那么简单粗暴,它有更多的选项,更丰富的色彩。


游戏里的一切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任何多花的时间,都会被视为是不必要的浪费,而影响到下一步的进程。


但人生这件事最好的地方在于,没有什么事情是浪费的。任何发生的一切,都是体验,都是经历。


台湾广告人包益民曾经在他的书里讲过一件事,他在一家4A广告公司负责过一个很大的项目,是一款威士忌的庆祝广告。因为预算很多,所以他想去找美国的印度裔导演塔西姆·辛(Tarsem Singh),这是他心目中执导这个广告片的理想人选。


结果没想到的是,塔西姆非常贵,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虽然他的预算高达7200万台币,也负担不起。最后他只能另请了一个美国导演,但效果却不如预期。



包益民一直在为这件事耿耿于怀,他相信如果是塔西姆来拍摄,效果和味道绝对会不一样。


后来他说,让他释然的是在杂志上看到塔西姆说过的一段话。大意是,“你付出了一个价钱,不是只买到我的导演能力和来替你工作的这段时间,而是买到我过去所有生活精华的结晶——我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每一杯咖啡、吃过的每一餐美食、看过的每一本书、坐过的每一把椅子、谈过的每一次恋爱、眼里看到过的美丽女子和风景、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你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并将其化为30秒的广告,怎么会不贵?


一个人一生的精华,竟然可以卖到这么高的价钱。


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少有精华之处,甚至全都是一文不值的渣滓,他又能卖到什么样的价钱? 


正因为如此,我更愿意把人生比喻成是一个养成游戏。一直以来,这是我看待人生的方式。


一个人会成为样什么的人,归根结底是由两部分决定的:你的生活方式,和你的人生经历。


人生经历包括你交过的朋友,谈过的恋爱,走过的路,旅行时看过的风景。而生活方式则包括你喝过的酒,品过的咖啡,甚至还有用过的品牌。


所有这些,最后都会变成你的一部分,都会沉淀在你的生命中,最后成为你的一部分,最后成为你。


而这个养成游戏取胜的关键,无非就是用那些美好的东西填充你的人生。


只有像塔西姆那样,让自己的人生里充满精华,而不是糟粕,才能卖得贵,你的人生才会养成一块瑰宝。


You are how you live。你的生活方式,你日常使用的品牌,除了影响你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你的气质。所以,要远离烂品牌,要选择那些真正美好的品牌。


但愿有一天,当别人问你凭什么这么贵的时候,你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因为你买到的,是我最美好的人生。”


广告


今年天猫的双十一全球狂欢节,集结了全球范围内几十个美好的品牌,要把全球最好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带给消费者。


从乐高到立邦。



从沙宣到桂格。



从玛莎拉蒂到无印良品。



天猫双十一已不再是大促和成交数字的狂欢,它是品牌展示自我的全球秀场,是消费者和品牌最强的互动舞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