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位就在门边。
无论公司同事还是外部人员,但凡进出,必定从我身旁经过。
在所有来访的外部人员中,又以快递小哥和销售小哥出现频率最高。
通常,快递小哥大多比较礼貌,站在门口环视一周,没人回应才拨电话,三言两语一切搞定,基本上不会波及太多人。
销售小哥就不一样了:如果门关着,就哐当哐当地敲门;如果门开着就风风火火冲进来,抬嘴就喊:“XXX产品,你们(公司)需要吗?”
每每此时,我们的行政妹纸都会例行回应:“不需要,我们在上班呢!”
抬头一看,销售小哥已经不见了。
老实说,销售这活我是干不了——如果让我去做销售,指不定把公司搞黄。但每次遇到类型的情形,我心里就犯嘀咕:“这样做销售怎么出得了业绩呢?”
设身处地想一下,假如你在专心致志做一件事,突然被一只高音喇叭打断,且播放的不是音乐而是广告,你会是什么感受呢?这显然是策略性失误。
我想,一个优秀的销售,肯定不是这样的。
前几天和一个做销售的朋友吃饭,此君在传统行业待了四五年,最近想跨界互联网行业,苦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推杯换盏之间,他大发感慨:
“哎,现在开始后悔前几年没有好好钻研一门技能了!”
“怎么说?”我问他。
"像你啊,写作就是一门技能,我这就不行——销售门槛太低了,谁都可以做,没‘钱’途!”
“销售门槛低?我倒觉得门槛挺高的,比如我这样的人就做不了销售啊。要说门槛,那写作的门槛就更低了——识个字的都能写,岂不是更没‘钱途’!”
“哪有啊?得别人爱看才算啊!”
“那不是一样的道理?我觉得应该是这么回事:
低门槛,高标准;入门容易,拔尖很难。
换句话说,不管什么行业,准入门槛越低,吸纳的人员越多,竞争也就越激烈,所以,活下来对谁都绝非易事。但是,当你达到一定水准、突破了其中的瓶颈,之后就会活得比较滋润了。
”
朋友听了连连点头。
其实,这一点对任何一行都是通用的:
没有哪一种技能是万金油,关键在于能力迁移。
你烤腰子信手拈来,那你能否将烤腰子的本事迁移到做寿司呢?你卖家电得心应手,那你能否将卖家电的本事迁移到卖服装呢?都是厨艺,但食材变了;都是销售,但产品变了——你还能应付得了不?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天,我无数次听人说“生意不好做了”“工作不好找了”……据我所知,过去一年就有很多公司倒闭、破产,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成千上万的人丢掉工作。
如果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可能失业,那么,你能够快速的迁移自己的能力吗?
在过往的文章里我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月薪两万、拿过高级别科学奖的石油工程师,自降身价寻求互联网运营的工作,最终铩羽而归。为什么会这样呢?
看几则“旧闻”你就略知一二:
2017年8月,著名跑车玛莎拉蒂品牌所属公司菲亚特·克莱斯勒公司公开宣布,旗下所有车型将在2019年开始只生产电动汽车版本;
9月14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在2022年之前全面停产停售燃油车,并将旗下整个汽车产品线全部实现电动化;
同年9月,德国宝马汽车宣布,将在2020年之前大批量生产电动汽车,并在2025年之前推出25款电动化车型;
福特旗下的知名豪华汽车品牌林肯宣布,将以2022年为时间节点,全面停售停产燃油车;
10月,捷豹路虎宣布,将在2020年前完成所有传统燃油车电动或混合电动化。
除此之外,我国的北汽、长安等国产车也在2017年下半年相继宣布将在2020-2025年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传统燃油车,吉利沃尔沃宣布2019年将全面停售停产燃油车。
曾经何其牛逼的油企,如果汽车都不烧油了,还能继续牛(装)逼吗?用张泉灵的话讲:“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所以,不管你现在从事的工作多么高大上,金融也好,互联网也罢,眼下这几年固然红火,但谁也难保若干年后不会面临类似的困境。
那么,作为普通从业者的我们如何实现能力迁移呢?
对一份新工作而言,熟悉行业是每一位新手必须经历的阶段。有的人适应快,有的人适应慢,这和各自的知识储备息息相关。
通常来说,跳槽最适宜往同行或者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跳,所以,
你的知识储备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你的跳槽半径。
我个人的建议是,
无论你做什么工作,都要有意识地去学习和了解周边知识,而不能一味扎在自己分内那一亩三分地,得过且过。
“快速学习”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能够快速掌握的东西,大部分门槛也不会太高,含金量自然也就有限。但如果基于自己的禀赋和知识储备去选择,快速学习是可以实现的。
所以,
当你在换工作的时候,把握住一条主线十分重要——要么换行不换岗,要么换岗不换行,反正尽量避免行业和岗位同时更换。
当然,大牛可以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