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松鼠会
剥开科学的坚果,让科学流行起来。科学松鼠会唯一官方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宇宙解码  ·  科学家首次拍到粒子和波相互转化的场景 ·  3 天前  
科普中国  ·  为什么妈妈们热衷参加模特队啊?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松鼠会

这场景似曾相识,难道是我的大脑有问题?恰恰相反!

科学松鼠会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6-08 03:02

正文

理论物理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菠萝科学奖”策划人。利用业余时间尝试各种形式的科学传播活动,译有《宇宙之书》、《隐藏的现实:平行宇宙是什么》和《宇宙的奇迹》。目前在创作科学漫画,个人公众号:sheldon42。


Sheldon

松鼠名片







其实,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生活中遇到某个场景,

忽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西方,

这种现象被称为“Déjà Vu”。

这是一个法语词汇,

意思是“已经见过”。

在中文里,

有一个对应的说法:

既视感。



调查显示,

大约三分之二的人经历过这种现象。

青年人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平均一年2-3次。



人们对于这种现象提出了许多解释

比如:


到底哪种解释是对的?

既视感背后的根本原因,

科学家仍然在探索之中。


不过,

其中的科学原理应该没有那么玄乎,

既视感应该是大脑和我们

开的一个小玩笑而已。




一切要从我们的记忆系统说起。


当大脑看到一样东西的时候,

常常要判断以前是否见过它。

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再认记忆”。


再认记忆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记得”,

第二种是“熟悉”。



问题就出在熟悉感上。

有的时候,

我们没见过某个东西或场景,

但是它的某些特点,

与之前见过的东西或场景类似

于是大脑就会产生一种虚假的熟悉感


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彼此关联的单词,



然后,

再给他们呈现一系列单词,

让他们判断哪些见过,

哪些没见过。


如果有个单词没出现过,

但与之前的某个单词有联系

许多被试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认为自己之前见过。



这种现象叫做“虚假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也会遇到有类似的情况。

眼前场景的某些特征与之前的场景类似,

于是,大脑产生了虚假的熟悉感,

就认为这个场景似曾相识



甚至,梦境里经历过的场景,

也可能带来这种熟悉感。



研究发现,做梦比较多的人,

既视感出现的频率也更高。



进一步说,

在生理层面,

既视感可能与大脑的颞叶及额叶之间的互动有关



记忆系统主要与颞叶有关。


颞叶遇到某种扰动,

就会产生记忆的紊乱

额叶检测到这种紊乱以后,

就会强行做出解释

从而引发既视感这种奇怪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

年轻人常常遇到既视感,

老年人就没那么频繁。

因为年轻人的额叶功能更加健全

更容易监测到记忆系统出现的扰动。




作者:Sheldon,牛猫,沉默的马大爷

绘制:赏鉴

排版:胡豆,红色皇后

来源:Sheldon






松鼠会ID : squirrelclub 
 扫码关注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是一家以推动科学传播行业发展为己任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2008年4月。我们希望像松鼠一样,帮助公众剥开科学的坚果,分享科学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