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松鼠会
剥开科学的坚果,让科学流行起来。科学松鼠会唯一官方账号。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松鼠会

这场景似曾相识,难道是我的大脑有问题?恰恰相反!

科学松鼠会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6-08 03:02

正文

理论物理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菠萝科学奖”策划人。利用业余时间尝试各种形式的科学传播活动,译有《宇宙之书》、《隐藏的现实:平行宇宙是什么》和《宇宙的奇迹》。目前在创作科学漫画,个人公众号:sheldon42。


Sheldon

松鼠名片







其实,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生活中遇到某个场景,

忽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西方,

这种现象被称为“Déjà Vu”。

这是一个法语词汇,

意思是“已经见过”。

在中文里,

有一个对应的说法:

既视感。



调查显示,

大约三分之二的人经历过这种现象。

青年人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平均一年2-3次。



人们对于这种现象提出了许多解释

比如:


到底哪种解释是对的?

既视感背后的根本原因,

科学家仍然在探索之中。


不过,

其中的科学原理应该没有那么玄乎,

既视感应该是大脑和我们

开的一个小玩笑而已。




一切要从我们的记忆系统说起。


当大脑看到一样东西的时候,

常常要判断以前是否见过它。

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再认记忆 ”。


再认记忆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 记得 ”,

第二种是“ 熟悉 ”。



问题就出在熟悉感上。

有的时候,

我们没见过某个东西或场景,

但是它的某些特点,

与之前见过的东西或场景 类似

于是大脑就会产生一种 虚假的熟悉感


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彼此关联的单词,



然后,

再给他们呈现一系列单词,

让他们判断哪些见过,

哪些没见过。


如果有个单词没出现过,

但与之前的某个单词有 联系

许多被试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认为自己之前见过。



这种现象叫做“虚假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也会遇到有类似的情况。

眼前场景的某些特征与之前的场景类似,

于是,大脑产生了虚假的熟悉感,

就认为这个场景 似曾相识



甚至, 梦境 里经历过的场景,

也可能带来这种熟悉感。



研究发现,做梦比较多的人,

既视感出现的频率也更高。



进一步说,

在生理层面,

既视感可能与大脑的 颞叶及额叶之间的互动 有关



记忆系统主要与颞叶有关。


颞叶 遇到某种扰动,

就会产生 记忆的紊乱

额叶 检测到这种紊乱以后,

就会 强行做出解释

从而引发既视感这种奇怪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

年轻人常常遇到既视感,

老年人就没那么频繁。

因为 年轻人的额叶功能更加健全

更容易监测到记忆系统出现的扰动。




作者:Sheldon,牛猫,沉默的马大爷

绘制:赏鉴

排版:胡豆,红色皇后

来源:Sheldon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