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用逼人喝酒彰显权威和控制力,弱者用自虐式主动喝酒表白忠诚和服从。
你看得到交换的酒杯,没看到交换的利益,你看得到干掉的白酒,看不到干掉的尊严。
文 | 江夜雨
1
早几年前,酒对我而言有种莫名的神圣感。
酒是什么?
是田伯光砸了谪仙楼,只留下两坛长安醇酒,从长安挑到华山,令狐冲不疑有他一饮而下。
是乔峰在聚贤庄痛饮,将往日恩义一笔勾销,自此与江湖绝交,虽万千人吾往矣。
2
都说中国人没有“规则意识”,我不赞同。
看看中国人喝酒,就知道我们很重视“制度建设”、按章办事。
各地喝酒规矩不同,但都得有规矩。在我的家乡,流行主陪带三杯酒,副主陪再带6杯酒,这一下,全桌人就喝下去了9杯,酒量小的基本就交代了。
这还好,用的是“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的办法,有的地方更牛,要给客人端酒,“我端给你喝,表示尊重,但我不喝”,据说,这是因为以前穷,酒要省下来给客人喝,弄到现在,就变成了战术,“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我自岿然不动,让你喝好喝倒。
规则吧,是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缺点就是缺乏针对性,不适用于1V1。没关系,中国人的智慧,在劝酒上最明显。“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这搞的是情感绑架;“不干瞧不起我”,这搞的是尊严绑架。两招下去,一般人就撑不住了,只能喝。
虽然但凡长点脑子的都知道,吃药的人哪能多喝酒,但凡了解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喝酒红脸是缺乏某种酶,大量饮酒是变相玩命。
但没事,咱们中国人最擅长人定胜天,雾霾靠广场舞能跳走,喝点酒算什么,吐完了再来,酒经考验,才能强身健体,长命百岁!
似乎酒桌上有一条隐形的战壕:一边要被敬,一边要管陪。被敬的不想喝,被陪的也未必爱喝,但是一旦开了场,就务必要让对方喝下去。就像一边是盟军,一边是轴心国,你也不想死,我也不想死,一开战都要冲上去杀死对方。
这是每晚都上演的,酒桌上的战争。
3
这些酒桌战争,虽然又无知又耗费,大概还稍微有点骑士精神,赤膊上阵,刺刀见红。可更多的酒桌,喝的不是情分,拼的不是实力。
不然,为什么喝吐了的业务员,还要在客户的喝彩声中吹一瓶啤酒?
为什么两眼充血的下属,还能替领导勇猛地挡下满满的一杯高度白酒?
为什么一群衣冠楚楚的中年男子,非要起哄让红脸的年轻小姑娘再多喝一杯?
简单的很,你看得到交换的酒杯,没看到交换的利益,你看得到干掉的白酒,看不到干掉的尊严。
归根结底,大部分的中国式酒桌,是场权力的游戏。
强者用逼人喝酒彰显权威和控制力,弱者用自虐式主动喝酒表白忠诚和服从。这里暗含着大部分人都没意识到的逻辑:
人最重要、最宝贵的是健康,喝到吐了还在喝,好比是递了一张投名状、归降书。
为了你,我连身体都不顾,老板/领导/客户/老丈人,您满意了吗?
中国劝酒文化背后的惊人逻辑!
1.服从性测试
通过你是否服从劝酒者要你继续饮酒的指令, 来观察你是否肯为了“场面”伤害自己身体。听着好像很变态,但其实这是一种权力的彰显方式,对方被逼喝酒的窘态,是权力持有者在酒桌上最佳的享受。
有些劝酒者喜欢把利诱包装成威胁,“你不喝可不够朋友啊”,言下之意是喝了就是朋友;
有些劝酒者喜欢把威胁包装成利诱,“这杯干了,这个合同就是你的了”,言下之意是不喝你就出局了。
有些人觉得这个逻辑很荒谬,但服从性测试恰恰必须荒谬。就比如“指鹿为马”,上级知道这不是马,下级也知道这不是马,上级知道下级知道这不是马,下级也知道上级知道自己知道这不是马,但是你还得说这是马。
对显而易见的荒谬表示服从,才是服从性测试的核心。
同样,在酒桌上,你以为他真的不知道喝下去你会难受?不知道对身体有害?不知道你第二天会头疼欲裂?
劝酒者完全知道,太知道了。但这种伤害和痛苦恰恰是意义所在。如果没有后果,则无法测出“服从”的程度。就像帮会入会需要在手上划一刀,是在以最微量的自我伤害的形式,来展示服从的姿态。
在政界,这种测试是往往是一场宣誓效忠的仪式,提醒你上下关系要怎么摆;在商界,这种测试是给大家明确“到底是谁有求于谁”,看似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其实从来都不是平等的。
2. 诚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