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图二维码,可进入今晚7点30的路演链接:
数据口径:“偏股混合+普通股票+灵活配置型”基金。截至1月22日14:00,基金四季报披露率在99%左右。
欢迎向我们索取最新的分行业动态图数据库:
Q4市场活跃度提升,而主动权益的仓位、份额、市值均未增长
四季度市场成交额放大,主题轮动快速,但主动权益基金并无明显受益: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下降,主动权益类基金持股市值下降9%,份额缩水近7%。
各类型机构的最新持股市值对比:剔除基金的保险持股市值2.3万亿(24Q3最新数据),主动权益基金持股市值2.9万亿(Q4),外资持股市值2.2万亿(Q4),股票型ETF持股市值2.9万亿(较23年底增长99%,首次追平主动权益)。
科创板、港股配置创历史新高
港股配置超过20Q1的峰值,创历史新高(配置比例14.3%),恒生科技显著抬升,主要增持港股的电子、汽车。
科创板配置比例13%,相较于流通市值占比超配5.5%,也是开板以来新高。
如何看电子再度成为单季加仓第一的行业?
自23年Q4、24年Q2以来,电子再度成为24Q4单季增持第一的行业,比例抬升至18%。这表明在新的产业浪潮形成的过程中,公募基金会反复围绕主线行业进行配置。
在此前的报告中,我们复盘了单季增持第一的行业下个季度的股价表现,自22年以来,市场存量博弈的环境中,单季增持最高的行业下个季度的股价表现往往排名居于中下游。
如果是处于明确的产业趋势过程中,这种单季的增持带来的股价波动只在短期,在基本面的支撑下,这种短期扰动反而是提供了布局的机会。反之,如果没有基本面的支持而单纯的主题炒作,那么单季的大幅增持可能意味着短期的风险。
机构重仓板块的Q4最新情况:
1、科技链条:依然是增持的主要方向
电子围绕自主可控等硬件环节加仓,半导体剔除产业基金后的配置比例依然是历史新高。而计算机、传媒等行业配置并无明显变化。
AI产业链内部出现分化,AI芯片、SOC创新高,光模块有明显下降。
2、产业赛道:新能源、军工自低配位置稳步抬升
上个季度我们提到,新能源、军工产业链剔除产业基金的配置比例已经在低配位置呈现出企稳迹象。这个季度,上述两个传统赛道的配置比例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产业链内部,主要加仓新能源车里的动力电池、正极、电解液、负极,光伏里的电池组件、辅材、硅料硅片,风电里的整机。
医药维持在全基低配的状态,结构上底部对于CXO有所关注。
出口产业链,配置比例维持高位,白电、摩托车、纺织、客车等行业的配置比例都连续提升,结构上“亚非拉出口链”的配置比例更稳定。
3、红利资产:延续减配趋势,仅银行连续加仓
Q3-Q4典型红利行业的配置比例持续下降(动力煤、水电、铜、石油石化等),部分典型行业的配置比例已回到23年年末。仅银行连续加仓。
4、经济周期:以“交易手段”的行业为主,而“交易现实”的仍需等待
政策刺激的领域有结构性的关注,例如两重两新(白电,消费电子,机械),服务消费(酒店餐饮),化债(环保、建筑)。
但更广谱的内需相关资产,机构的配置热情仍未改善(白酒,地产产业链等)。
整体而言,“困境反转”仍是25年基金增持的主要线索
可以看到,除了AI等独立的产业趋势之外,“困境反转”行业逐渐成为机构挑选行业的关键线索,相关行业仍然是25年行业配置的思路。
25年潜在的困境反转主要依赖于三种力量:第一,政策刺激(扩大内需,化债等);第二,供给侧产业自发出清(磷酸铁锂,部分中游材料,锂电设备);第三,需求侧有特殊变化(自主可控,信创,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