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贵州地区元宵节汤圆的特色和创新做法,包括酸菜汤圆、苕汤圆、鸡肉汤圆等,展现了贵州人对于食物的独特理解和创新力。文章还提到了不同汤圆之间的口感差异和制作方法,以及贵州美食给人们的深刻印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贵州元宵节汤圆的特色和创新做法
贵州人在元宵节期间,除了传统的芝麻汤圆外,还创新出了酸菜汤圆、苕汤圆、鸡肉汤圆等多种口味的汤圆。这些汤圆在做法和口味上都有独特之处,展现了贵州人的创意和烹饪技艺。
关键观点2: 贵州汤圆的口感和制作特点
贵州的汤圆在口感和制作上都有其独特之处。比如酸菜汤圆咸口加辣椒味,又香又脆;苕汤圆外皮软糯微甜,内馅咸香油润;鸡肉汤圆则以鸡肉为馅,鸡汤为底,口感滋糯细滑。这些汤圆都展现了贵州美食的特色和风味。
关键观点3: 贵州美食的创意和独特性
贵州美食在本土化改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保留传统特色,还能推陈出新。比如毕节汤圆用高粱制作,呈三角形,馅料丰富多样;甜酒冰汤圆则是传统冰粉与汤圆的混搭,色香味俱全。这些美食都展现了贵州人的创意和烹饪技艺。
正文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俗话说过完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年
农历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节
除了赏花灯、猜灯谜之外,
吃元宵则成为节日当天少不了的习俗
在贵州的关于食物的谱系中
“甜”不是主角,能吃会做的贵州人
在元宵节当天
全国山河一片“甜”的大趋势下
贵州汤圆剑走偏锋,运用各种烹饪方式
把汤圆做出了“花”来,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今天贵贵就带大家
盘一盘这些“脑洞大开”的汤圆
贵州,任何传统食物到这里都免不了被“魔改”,相对于芝麻汤圆这类传统的“规定动作”,贵州人对于汤圆的理解永远都是特立独行的。
作为洋芋国的“首府”,贵阳人对于酸菜和煎炸类食物的热爱可谓到了极致,比如这道酸菜汤圆,听上去暗黑程度堪比可乐煮鸡蛋。但是,话说回来,这道不用煮反而用炸,再配上酸菜和干辣椒煸香煸脆而成的另类汤圆,则有着别样的口感和魔力,咸口加辣椒味,又香又脆有开胃。
按照贵阳本地朋友的说法,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爱酸菜汤圆爱的要死的人,还有一种是没吃过酸菜汤圆的人,由此可见其魅力。一碟酸菜汤圆上桌,咸甜相宜,一口接一口,汤圆“甜党”与“咸党”在这里达成和解,令人欲罢不能。
如果你觉得贵州汤圆的创(qi)新(pa)程度仅仅是做法上,那就太小看贵州人对于汤圆的理解了。用苕粉做的咸汤圆吃过没?在黔北遵义习水一带,流行着一种用苕粉制作的汤圆,苕粉即红薯粉,用红薯墨粉后制成筋道的苕粉皮,再填满猪肉、蘑菇、榨菜等小菜作为馅料,这便是贵州汤圆“咸党”心中永远的心头好——苕汤圆。
苕汤圆有着其独特的制作方式,煮,只是第一道工序,在煮熟后,再加上糊辣椒、红油、酸汤调味,再撒点折耳根碎末,Q弹软糯的苕汤圆才算制作完成。苕汤圆融汤圆的绵密软糯与贵州特色蘸水配方为一体,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个性。
因此,人们总说很多食物到了贵州,本土化改良虽在所难免,但要做到改良后仍能推陈出新,苕汤圆做到了。苕汤圆外皮软糯微甜,内馅咸香油润,配上酸辣汤底,一口下去,保证魂魄都被勾走。
南方人对于鸡肉总有一种莫名的热爱,四川人热爱椒麻鸡,广东人中意白切鸡,台湾人则把盐酥鸡当成日常不可或缺的消闲小食。在贵州,除了辣子鸡、宫保鸡丁等“扛把子”硬菜,还能把鸡肉做成汤圆,成为“咸党”汤圆的代表。
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当地流行着以鸡肉味馅,以鸡汤为底的鸡肉汤圆,它颠覆传统甜派汤圆的口感,有着“众家皆甜,唯我咸鲜”的特点,个小玲珑,颜色雪白汤圆漂浮在浓郁的鸡汤中,内里是肥瘦相间的鸡肉馅,有着原汤化原食的古老智慧,其口感滋糯细滑,油而不腻。
鸡肉汤圆外表虽与其他汤圆并无太大差异,内里却是新鲜鸡肉,小小一颗汤圆,蕴含了兴义人对于肌肉的热爱,低调奢华,令人难忘。
作为贵州美食重镇,毕节人对于汤圆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任何食物到了毕节都能玩出新的创意,譬如在烙锅中架上一碗活油,形成独具特色的活油烙锅。而在汤圆这一国民美食中,毕节人在馅料和形状上都有所创新,让“毕节汤圆”成为一道专属菜品。
毕节汤圆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关于秫粉水团的制作过程中,陈达叟在《本心斋蔬食谱》赞美“水团”:“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水团即汤圆,秫是糯高梁。用高粱做汤圆,现在全国都罕见,毕节汤圆利用和继承了高粱这一特殊品种。
区别于大多数汤圆的“团团圆圆”,毕节汤圆是三角形的,在馅料中有洗沙、蜜枣、苏麻、冰糖、桔饼、玫瑰、火腿、芝麻、核桃等十多个品种,有的糯软爽滑,有的甜润清凉,有的肉质干香,有的果味浓郁。毕节汤圆从来不参与“甜党”与“咸党”之争,而是从果香、花香、肉香中汲取精华,自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