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肿瘤资讯  ·  【4167】张晓菊教授:FLAURA2适应症 ... ·  5 天前  
drpei  ·  适合有孩家庭的大路灯,限时特价 ·  5 天前  
懒人医考  ·  【临床】药店常用药物禁忌 ·  1 周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探索丨JACC:全身血栓素生成与心衰发生风险相关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提高医师认识是β受体阻滞剂规范化应用的关键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19 18:15

正文

ACS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随着各类救治手段的改进,ACS急性期救治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已发表的调研结果等显示,ACS患者出院后的二级预防工作仍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如β受体阻滞剂等在临床运用中不够规范。《门诊》杂志特邀四川省人民医院周晓芳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刘寅教授和浙江省中医院邱原刚教授共同探讨ACS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与β受体阻滞剂的规范化应用。


周晓芳:加强医师培训,促进规范落实

应首先建立ACS患者的管理等于终身管理的概念,这是对ACS患者进行管理的立足点。而ACS全程规范化管理目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是提高介入治疗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基层医院的承接能力。在现有情况下,医师是ACS患者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尤其在基层,大量ACS患者在出院后需要回到基层继续进行治疗与随访,通过基层医院和医师去管理与影响患者,从而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我们在四川省曾进行一项大范围调查,主要关于患者依从性和医师对指南的掌握与执行程度。初步结果显示,80%以上的患者愿意遵从医嘱进行治疗,希望医师能够讲解疾病防治知识,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而医师对指南的掌握程度却欠佳,在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上似是而非。以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为例,对于无禁忌证的ACS患者,应尽早、长期、足量应用,在出院后仍需长期随访,根据患者心率、血压、自我感觉等指标,逐渐调整剂量至190 mg/d或患者最大耐受量。调查中发现很多医师对于β受体阻滞剂如何调整、心率控制范围、足剂量数值等模棱两可。指南中对于这些项目均有具体细则,因此关键在于贯彻落实,让医师树立正确的理念,所以我们通过调研,让医师了解自己的短处,从而进行针对性培训与教育,希望能够促进ACS全程管理的规范化进行。


刘寅:规范化管理的内涵在于不断改进

对于ACS的治疗,我们有几个重要目标:第一是降低病死率;第二是减少心衰发生率;第三是预防,重视ACS年轻化的问题。目前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开通血管的用时越来越短,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当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数据网络并不健全,多是各地或各医院各自统计与监测,并无全国范围内的监测网络。越是详细的数据,越能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可吸取的经验。我院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医院的信息设备,自动捕捉信息,配合结构化病历,将信息进行存储,之后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完成对流程的改进。


ACS不仅仅在急性发作时需要进行规范化治疗,在恢复期的患者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当前广泛开展的胸痛中心的重点即是急性期救治,对于恢复期患者的管理数据还未建立有效的体系。规范化管理的内涵在于数据、流程和质控。制定流程—执行并质控从质控数据中发现问题改进流程,最终达成一个不断前进的循环。当前医师对于患者的管理有所忽视,其实患者最终的生存质量同样重要。这其中药物治疗的作用不能忽视,以β受体阻滞剂为例,如果对于没有禁忌证的患者能做到早期、足量、长期应用,不但能够降低病死率,同样对患者症状改善有良好的效果。我院在随访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患者管理,积极调动社区以及患者家属的力量,通过整体努力促进ACS管理的规范化。


邱原刚: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中应足剂量使用

对于ACS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患者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以及药物知识的理解,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及早就医,避免不良后果;2. 就医之后,医院相关部门、科室要齐心协力,尽早完成患者的评估、检查,及时治疗;3. 完善、规范的流程。在治疗或是出院后的管理中,要遵循指南或者单病种治疗规范,让患者得到应有的治疗。目前患者在院内的诊治相对较为规范,住院时患者对医师的依从性也更高,这个阶段应尽力避免医师盲目按照个人经验进行不规范治疗;在出院之后的二级预防中,患者的配合至关重要。在患者出院前,医师应完成评估,制定相应的二级预防方案,包括生活方式、运动、药物治疗等,一定要和患者充分沟通,让患者理解二级预防的意义,并定期随访。我院通过在院内开展健康讲座,社区开展义诊,加强基层医师培训,媒体健康宣教等手段,患者信任度更高,依从性也得到了保障。


二级预防中,药物治疗尤其是基础药物的治疗同样需要规范化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基础药物之一,其重要性已经得到证实,但临床中存在剂量使用不足的问题。β受体阻滞剂在ACS患者中应用时,如没有禁忌证,则应长期、足量应用。一方面我们要避免用量过低,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盲目大剂量。足量一般至190 mg/d靶剂量或者患者最大耐受剂量。因临床中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应用时一定要在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状况进行调整。此外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疾病,更重要的是患者,因此让患者充分理解药物的作用,才能让患者更为配合,达到最大化获益。



医师简介


周晓芳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心血管专业),四川省老年医学甲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科研/教学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临床治疗、老年心脏病临床及介入治疗等。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主编并出版学术专著3部。国家“十一五支撑”课题、863/973及省部级重大攻关科研课题等8项科研课题的主要负责人,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


刘 寅
天津市胸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行政副主任兼心导管室主任,CCU病区主任。国家卫生部首批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全科医师分会“双心”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天津市卫计委心内科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和冠心病专业组组长。


邱原刚
浙江省中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现任浙江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及主参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课题六项,获省部级及厅级科技进步奖六项。近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著近60篇,参编四部专著。


扩展阅读


茶与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茶中的茶多酚及其茶色素类物质可调节血脂、血压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保护心肌,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荷兰一项人群调查发现,每天喝1~2杯红茶可使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胜降低46%,饮用4杯以上红茶则危险性可降低69%。在日本、挪威等国家进行的人群干预试验也显示了茶及其有效成分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预防作用。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