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市场量化影响举足轻重,中小投资者,乃至游资都被压缩盈利边际。
那么对于普通投资来说,就是锁定赛道板块方向,加强对于赛道板块投资的研究交易把握,就可以避免被量化短期波动收割。
比如:具身机器人主线板块
第一阶段:
2024
年
11
月
4
日华为机器人战略合作
16
家
第二阶段:
2024
年
12
月
24
日宇树机器人产业链
第三阶段:
2025
年
1
月
9
日特斯拉产业链
第四阶段:
2025
年
1
月
20
日新材料产业链,包括:
柔性电子皮肤与触觉感知
,
腱绳
,
仿生纤维(人造肌肉)
等。
这个过程参与的量化资金只能给我们提供股价波动流动性,上涨的能量。
所以加强研究市场能成为主线级别的板块,就要符合
赛道
的要求,必须具备赛道的能量空间,往往产业社会发展趋势的必须新领域。
赛道处于
0-1
阶段机会主要是主题性质,主题就是每一次核心领头羊涨完,补涨开始就意味要开始撤退。
赛道处于
1-100
的过程就是主线级别,主线阶段但第一批核心公司涨不动,轮动补涨第二批,第三批机会层出不穷。例如:
2019
年到
2020
年的新能源。
今年的机器人,目前具身机器人就是典型处于
1
到
100
的过程,往往这个阶段就是主线级别板块机会,
当然目前板块进入中期调整,继续密切跟踪产业方面新的动态,带领新一轮的机会。
当然我们今天重点要说的,主线赛道必经的过程赛道主题阶段,
目前我保持跟踪符合主要是量子科技,固态电池,可控核聚变。
今天我们先围绕可控核聚变:
可控核聚变作为
“能源终极解决方案”,其燃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理论储量可供人类使用数百亿年,且零碳排放。
先借用唐主任总结:
AI=
算力
+
电力这是去年
大家公认
一直提的一个公式,后来还加上工程能力。
首先,
美国为什么搞核聚变更为迫切,奥特曼自己也投核聚变?
因为只有在做
AI
的人才知道,最后拼的都是单位能源产生的有效
token
,
这是商业竞争力的终极表现。
美国没有好的电网,虽然他们天然气便宜,但电力供应不稳定
,
于是美国的方案是数据处理端靠近能源端,然后靠传输数据来替代传输电力。
那么如果核聚变能出来呢?
核聚变
除了一些中子问题和管好氚
外,和其他发电比几乎没啥污染。
那么
在硅谷就可以搞堆
,
堆旁边就可以是算力中心。
稳定且廉价的能源,是
AI
发展的关键。
虽然我们电网好,但未来也需要这种模式的,因为最经济和有效。
一,
产业进程
核聚变目前处于由科学可行性向工程可行性的过渡阶段。
2025年可控核聚变项目招标加速,
聚变新能、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公司密集招标,板块有望从
“基础实验“到“工程试验”
。
#
国内聚变关键堆,招标在即。
1,
等离子体所(
BE
ST
、
CF
E
TR
)
2
,中核集团(环流器三号
HL-3
等)
3
,江西
''
星火一号
''
项目
4
,中物院(
Z-FFR
项目)
以聚变新能的
BEST项目为例,该项目预计2027年建成,有望达成聚变能量增益 Q≥1以及Q=5的目标,向“点火”目标迈进
。
同时
美国
Heilion公司计划在华盛顿马拉加建造世界首座核聚变发电厂,该发电厂容量为 50MW,预计在 2028 年开始发电。
#
3月28日下午,中核集团发布官方消息称,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HL-3)实验取得突破,国内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
“我们的实验实现了‘双亿度’,综合参数也大幅跃升,
标志着我国的核聚变研究挺进燃烧实验
。
二,
核聚变产业链
#托克马克为目前主流的核聚变研究路线。
目前两种主流的核聚变技术研究路径为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而托卡马克是当下研究最为广泛、也是未来最有可能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聚变装置;
托克马克也分为铜基磁体
,
低温超导磁体
,
高温超导等技术路线,近年初创公司以混合路线为主。
#磁体为成本主要组成部分。
以国际示范性项目
ITER为例,磁体占到成本的28%,为核聚变的成本最大项,
其余包括堆内构件(
17%)
,
真空室(
8%)
,
土建厂房(
14%)等,
之前以低温超导为主,近年新建项目开始采用高温超导路线。
高温超导技术突破推进板块商业化落地进程,
前期实验堆为主,后期商业堆接力,
预计全球核聚变设备市场年均规模将从
2021-2025年的208亿元增长至2026-2030年的917亿元
,
2031-2035年的2172亿元,2023-2033年年均复合增速26%;
2030
—
2035
年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有望达
2.26
万亿元,
超导材料,真空室部件等细分领域将率先爆发。
三,交易路径
可控核聚变目前进入工程试验阶段,一方面,这个工程试验投入都是几百亿起步的,
意味着
初期参加技术磨合的企业,是会被赋能的,切进去了后面很难被替代,因为
可控核聚变的
堆要的是稳定性安全性。
3
月
24
日板块第一天,
合锻智能唯一的涨停,尾盘出现资金流入的迹象,
3
月
25
日板块第二天,合锻智能一字涨停,板块直接仓位日内最强高潮,一共
16
家涨停,
20
家涨幅在
10%
以上的股票。
当然这一天绝大部分就是量化的贡献。
3
月
26
日板块第三天,
3
月
27
日板块第四天
全部调整或者冲高回落。
3
月
28
日板块第五天,周五顶着市场情绪低迷,跌幅榜一大批
A
杀跌停,核聚变涨幅领头羊的合锻智能隔日反包,换手涨停的雪人股份。
对于目前板块分歧在于随着市场各路资金
清楚
可控核聚变
供应链后,
按照唐主任观点思路,短期
愿意用
300
亿可见投资来
估?
还是
用三年为周期的中美竞争来
估?
还是用星辰大海来给溢价?
显然最后一个可能性目前肯定不具备,具备就是主线级别行情,
唯一疑惑就是前两个情况,我们交给资金来判断,就是观察板块的中军的联创光电,
因为别的公司都是产业链参与,联创光电是负责星火一号。
如果不能联创光电走出加速涨停,那么本次核聚变板块就是主题的高度对待。
喜欢朋友请动动小手点个赞支持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是
我们
个人看盘总结,以及分享盘面思路,盘后功课记录,不做任何个股推荐,更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按此操作,盈亏自负,炒股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