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赵民微分享
“赵民微分享”是赵民的自媒体频道。以长期的读书阅世经验,为您分析行业动向,判断经济大势,点评最新时事,指点心中迷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教育发布  ·  厉害了!江苏这群少年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  14 小时前  
江苏教育发布  ·  厉害了!江苏这群少年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  14 小时前  
程序猿  ·  离谱!下载 DeepSeek 将判 20 ... ·  昨天  
程序猿  ·  本地部署 DeepSeek ... ·  4 天前  
l 看齐 l  ·  周杰伦,突传新消息! ·  2 天前  
l 看齐 l  ·  周杰伦,突传新消息! ·  2 天前  
上饶新闻  ·  周杰伦,突传消息 ·  3 天前  
上饶新闻  ·  周杰伦,突传消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赵民微分享

我花20w从体制内跳槽:看十年,“稳定”越来越成为奢侈品

赵民微分享  · 公众号  ·  · 2018-08-06 19:15

正文

文章来源:进击的阿秀

(ID:zchxuexi)


未来,“稳定”可能会是你享受不到的奢侈品。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宁愿花光积蓄,也要从体制内跳出来的原因。


我最近离职了,花了20w。

我上一份工作是在体制内的一家行业报纸,在入职之前签了一份合同,规定我在单位拿了北京户口, 必须干满六年,否则就要赔偿20w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 毕业两年收入增长了50倍 ,其实最开始我只是想告诉读者,体制内的工资真的低到让你怀疑人生。

要知道我工作两年之后,每月到手也不过4900块,相信大家都明白这份工资在北京的意义:

在哪怕租一个次卧都要近3000块的北京,就算是节衣缩食,你也还是需要跟家里要生活费。

很多朋友问我当时为什么开始写公号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实话:“真心是因为穷,开始就想赚点生活费来着”。但是几乎没人相信。

不过我离职还不仅仅是因为工资低,毕竟我写专栏也早就能养活自己了。

更主要的是,我越来越发现未来的大势不在传统媒体了,与其一边眷恋安逸一边混吃等死,还不如跳到能够代表未来的行业搏一把。

毕竟赚钱多少还在其次,更主要的是你在一个夕阳产业里很难实现人生价值。 当我进入社会以后,特别是接触到各个领域的牛人之后,我越来越发现这个道理是对的。


前几天《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又出了一本《今日简史》,中信出版社的编辑老师送了我一本审读本。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作者判断人类社会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未来十年人类社会将有非常大的变革,一方面技术进步在加速,人类改变世界的能力将愈发强大,越来越多的旧行业将被颠覆;另一方面传统的故事、规则正在失效,贸易保护、反全球化、虚无主义日益盛行。

总而言之一句话:未来,“稳定”可能会是你享受不到的奢侈品。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宁愿花光积蓄,也要从体制内跳出来的原因。

这里我更想说的是,在社会经历重大变革的前夜, 大家一定要学会往前看10年的能力,还要思考未来10年你应该储备什么样的弹药,才能走上上坡路,而不至于被时代绑住手脚再扔到身后


为什么要跟着大势:

小富靠勤,大富靠势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曾经说过一句在业内很知名的话:“ 人生发财靠康波 ”。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的财富积累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来自个人努力,而是来自经济形势给你的机会。

曾经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

三个大佬坐电梯到大厦顶楼参加活动。

一个在电梯里原地跑,一个在电梯里做俯卧撑,一个拿头撞墙。

他们都到了十楼后,主持活动的大佬问你们怎么到十楼的?

第一个人说,我跑上来的;第二个人说,我做俯卧撑上来的;第三个人说,我用头撞墙上来的。

旁边有人说:少吹牛逼,你们坐电梯上来的。

电梯说的就是中国经济这个大势,这些人赚钱都是因为中国经济蓬勃向前,个人努力可能有作用,但未必像他们想的那么重要。

所以说 小富靠勤,大富靠势


乔布斯带领苹果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但是戴尔后来居上,抓住了个人电脑的浪潮。戴尔甚至在1998年宣称“已经看不到苹果存在的必要了”。

那个时候乔布斯已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赶出了苹果,苹果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可怜的2%。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PC时代很快就要让位移动时代了,乔布斯回归之后也没有纠结日薄西山的PC行业,而是瞅准机会推出了当时大家都看不懂的iPod、iPhone。

从此以后苹果走了上坡路,戴尔走了下坡路,到了2006年时两家在市值上相遇了,都是800亿美元。那一天乔布斯发了一封很简短的全员信:“今天我们超过了戴尔,让我们继续努力”。

今天走向私有化的戴尔市值也就100亿美金上下,而苹果已经超过了8000亿美金。

抓住时代大势的走上坡路,失掉时代大势的走下坡路,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

这大概就是《三国志·诸葛亮传》里最后一句话说的: 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那要怎么才能判断并抓住时代大势呢?


最好的人才、资本

越来越涌向前景好的行业


你要判断一个行业是不是有前景,最简单也最省力的就是看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本是长期流向这个行业,还是逃离这个行业。

很多人对在体制内工作的人有偏见,最毒的那一句就是“体制内是狗,体制外是狼”。不知道多少人因为这句话暗自高潮,意淫体制内的人都羸弱不堪。

我恰恰持相反观点, 体制内的人卧虎藏龙,牛逼的大有人在 。就像我以前说的,哪怕体制内的一小部分媒体老师出来做内容,可能就都没我们这些人什么事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体制现状造成的,导致以前很多优秀的人都流向了体制内。但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有所改观了,我周围已经有很多人离开了这个舒适区。而且从去年开始,关于央媒离职潮的讨论越来越热,不绝于耳。


因为就像《今日简史》里讲到的, 我们这个世界正处在一个历史的拐点,正经历着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转向智能时代的剧变,优秀人才、资本都正在从很多传统行业离开

大家可以梳理一下过去十年增长最快的企业,必然也都是人才和资本实力扩张最快的企业,比如BAT、华为、滴滴、小米、今日头条、美团。当然这些人才和资本在这些快速扩张的企业里也获得了足够优渥的回报。

为什么说优秀的人才和资本的流向意味着大势呢?其实想想也很简单, 所谓的大势,很大程度上不就是这些最牛逼的人和资本创造出来的么


父母说的一定对么:

为什么“看十年”要“驯服”你的父母


吴军老师在《见识》这本书里提到过,一个人能走到什么程度,跟父母有很大关系。这里指的不是父母的富有和权势,而是你的父母有没有看清未来的能力。

网上有一句特别残酷的话:如果你的父母没有成功过,不是土豪,或是处级干部以下,那你在做决定的时候千万不要听他们的,因为他们很可能是错的。

原作者说因为人所有的行为都是受认知操控的,你的父母一生都在社会底层,那么他们的行为和思考是很难靠自己突破圈层局限的,他们“看十年”的能力几乎是不存在,如果你要听他们的话来规划人生就必死无疑。

这句话从道德上我很难认同,但是从道理上我却很难不认同。

我是山东人,大家都知道山东人非常倾向铁饭碗。

我今年春节回家,期间去一位伯伯家里吃饭,他想让我帮忙劝他儿子在本市的银行里找一份工作,或者考个公务员。

我这个弟弟毕业于某知名985高校的金融专业,原本想到北上广闯荡一番。但他的父母就是不同意,非要让他留在本市进入体制内。


我并没有鼓励这个孩子进入体制内,因为我在本市做公务员的同学们很多也过得并不如意,看似过得非常稳定,但实际上工资很低、工作重复,晋升的前景也很渺茫。

我们的长辈们仍然认为家里出个公务员能够光耀门楣,能够帮他们解决很多问题,甚至还能有不少灰色收入。

但是大家都知道,现在风气逐渐开始变了,未来很可能跟过去不一样了。

主要人生经历在前四五十年的父母辈,可能很难理解这个时代发生的很多事情,因为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用那个年代的认知来看问题。

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发生剧变, 靠十年前的认知来规划十年后的人生,恐怕行不通了

那么未来你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看十年的能力,并不断升级自己?


如何找到你自己的机会:

看十年,势在哪?


我离职之后,很多体制内的朋友找到我,他们告诉我自己也想离开体制内,但是发现自己在这里工作了几年以后想法特别复杂,一方面是恐惧,害怕自己找不到新工作,又或者未来会失业;另一方面是不舍,虽然体制内单位薪水低,但是真的轻松,出来以后怕是没有这么轻松的工作。

但真的不是这样。

01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我一直觉得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你之所以怕找不到新工作,又或者是未来可能会失业,归根结底还是你自己的腰板不够硬。

当然在这个一线城市房价动不动就上千万的社会,单纯的鼓励你勇敢着实有点残酷。

但是也请你相信,只要你不断的投资自己,不断地勇猛精进,你的收入增长一定能够跑赢房价。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在小米创业之初就加入了小米,北京房价近十年间涨了接近10倍,而他的财富增长了几百倍,可以在北京买几十套房。

而他同期贪图安逸进入IBM的同学,尽管过得也不错,最近也已经交了房子的首付,但总体来说两个人的人生还是差别蛮大。

所以你要做的不只是怕,而是要想办法快速成长,以及进入到一个好的行业、公司里面去。


02


关注前沿知识、技术

有写文的朋友说, 不同的精神食粮滋养出来的认知和思维一定是不一样的

这就好比读莎士比亚这些西方经典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跟读四书五经的慈禧太后,认知路径一定是不一样的。

我有一次在地铁上看到一个程序员在读一份全英文的论文。我跟他闲聊了几句,他说他经常阅读全英文的最新技术论文和国外博客,因为关注前沿技术和英语阅读,能够让他的思维始终保持在sharp的状态。

如果大家有条件,完全可以订阅一些前沿的资料,同时关注一些优质的内容源,像那个程序员一样让自己的认知时刻保持sharp的状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