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长寿时代来临,然后呢? ·  19 小时前  
中国新闻网  ·  金价大跌!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又一家央企成立!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出土兵马俑为何都是单眼皮?考古人员分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看完宝马的生产全程,才知道我们距离德国制造有多远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22 18:54

正文

毋庸置疑,德国是工业4.0智能制造的典范。去过宝马丁格芬工厂参观的人都会惊叹于ta的震撼。那里没有大量工人忙碌的身影,只有巨大的机械手臂在空中飞舞,从冲压到整装一气呵成。颇有未来科幻电影的感官。 

 

就是这样一座充斥着德国工业“黑科技”的工厂,5月19日在中国落地了。华晨宝马新大东工厂在沈阳正式开业,新工厂将生产全新BMW 5系Li,未来,加上沈阳铁西工厂,华晨宝马两大整车工厂的总产能将提升至每年45万辆。



这个总投资76亿人民币的工厂内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跟小编一起走进工厂,领略德国工业4.0的魅力。


总装车间的机械外骨骼能够向需要重体力操作的员工提供物理支撑,帮助员工降低劳动强度。如果累了,什么都不需要,只要坐下就好。


大数据应用贯彻于整个生产过程。全新BMW 5系Li车身上的每个点都可与数字模型进行比对,激光扫描仪每秒可扫描车身上两万个点,确保车身三维精度。


车身车间自动化率高达95%,数字虚拟调试让机器人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


大数据系统的积累和自我学习同样应用于涂装工艺,每一次喷涂数据都被记录和检测,从而让错误率接近为零。通过机器学习,TA会一天比一天更聪明。

 

通过数码识别系统,全新BMW 5 系Li的每个零部件、每台机器、每次作业都可被追踪和分析。这就好像为每个产品和零件创造了一个“数字双胞胎”,更精密的生产得以实现。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德国制造的口碑那么好?”其中一个回答获得了高票:德国制造建立在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关键的观点上——不相信人。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这些人引入的负面影响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逐级放大,必然会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换句话说,就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只要机器能做的,在成本合理的范围内,就坚决不让人做。


然而,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却不这么认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手机上的天气APP告诉你说今天天气很好,有的时候不见得是真的天气很好,再先进的手机,它的算法也可能有误,而你的眼睛一看就知道今天好不好。在车型投产前,我们也需要在不同地域,不同湿度,不同路况,不同气候的条件进行大量测试,检验不同设备和功能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耐用性和可靠性,这些都是需要人来完成的,虽然测试过程本身需要测量仪器,人的作用依然是最重要的。”


“我在加入宝马的时候,还曾设计过一些人机工程学的程序,我们相信当你依赖机器的时候,你不是依赖机器,你是依赖机器后面设计程序的那个人。我们认为机器设备不是为了取代人,而是帮助人们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魏岚德博士说。


或许,“不相信人”和“依赖人”并不矛盾,只是一个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时代,从18世纪到20世纪,工业革命用了近300年的时间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不相信人”的自动化和流程化生产。到了工业4.0阶段,如同魏岚德博士所说,工业依然需要依靠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去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品质的跃升。


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到哪个阶段了呢?李克强总理说,我们不仅要追赶工业4.0,还要补课2.0、3.0。我们在某个时间段享受了人口红利和廉价的资源,当这一切慢慢褪去后就要回归工业的本质。


这个过程并没有什么捷径,就像华晨宝马每一个车间的工程师一样,我们需要下苦工、勤交流,去学习德国制造的基本逻辑。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唯坚持,可百年。

推荐文章
新华社  ·  长寿时代来临,然后呢?
19 小时前
中国新闻网  ·  金价大跌!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又一家央企成立!
2 天前
大数据实验室  ·  私募交易员一对一私教跨年培养计划
7 年前
一禅小和尚  ·  【晚安】当你很想要某样东西时……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