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与结构调整的宏观背景下,化妆品零售行业作为消费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发展动态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
2024年,限额以上单位的化妆品零售额达到了4357亿元,然而却遭遇了1.1%的同比下降。与此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总额”)实现了3.5%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也维持在5%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化妆品零售额连续第三年增速低于社零总额和
GDP增速,显示出该行业正面临一定的增长压力。
在此背景下,清扬君做出大胆预测,认为
2025年化妆品零售总额可能会进一步下滑3%
左右
。
化妆品零售额三年均低于社零总额及
GDP增速
在过去三年中,化妆品零售行业面临了显著的增长挑战,其零售额持续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总额)以及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增速。
具体来看,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9733亿元,同比下降0.2%,而化妆品零售总额为3936亿元,同比下降4.5%,明显滞后于社零总额的增速。同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波动中依然保持了稳健态势,GDP增速为3%。
进入
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中国稳增长政策的实施,社零总额同比增长7.2%,GDP增速更是跃升至5.2%。然而,化妆品零售额增速仅为5.1%,依然未能跟上社零总额的增速。
到了
2024年,尽管中国经济面临国际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地缘政治冲突等国内外环境的严峻挑战,但社零总额仍实现了3.5%的增长,GDP增速也保持在5%的水平。这一年,化妆品零售额达到了4357亿元的新高,但同比下滑1.1%,再次低于社零总额的增速。
这一现象表明,化妆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增长压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行业竞争加剧
化妆品零售行业的竞争加剧,是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国际品牌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资源,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
珀莱雅、韩束、贝泰妮、薇诺娜和谷雨等
本土品牌也在不断崛起,通过
“国潮风”及
研发创新
迅速增长,初步具备了与国际品牌抗衡的规模
。
但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
不少缺乏核心竞争力的
企业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以吸引消费者。然而,这种价格战的后果却是显而易见的:虽然购买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但总体销售额却并未实现显著增长,反而因价格下滑而有所缩减。这种
“量增价减”的现象,无疑为化妆品零售市场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GDP增长与化妆品行业关联性不强
GDP增长与化妆品行业的关联性相对较弱。深入剖析化妆品零售行业增速下滑的原因,我们会发现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随着GDP纳入标准的调整,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在发生转变。当下,GDP的增速更多地依赖于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具体来看,
2024年的数据显示,制造业投资增长9.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0%、10.2%。在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9.5%、7.1%;而在高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0.3%、11.4%。
此外,数据还显示,
2024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9个、3.1个百分点。从产品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7%、22.2%、14.2%。
然而,这些领域与化妆品行业的关联性并不紧密。因此,即便
GDP能够保持5%的稳健增长,化妆品零售行业也很难从中获得明显的益处,反而可能因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而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2024年化妆品类零售额年度成绩单下滑,生意难做、洗牌加速,裁员、闭店、停产、退出中国市场等关键词高频出现。不过,预计2025年两极分化会更加严重,产业发展将进一步集中到头部企业。这表明市场资源和消费者需求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整个行业的增长动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