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智库与专业新闻媒体的完美结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穿袜子和不穿袜子睡觉,哪个睡得更香? ·  3 天前  
央视新闻  ·  距离打开2025还有最后十一天! ·  3 天前  
新华社  ·  余华英,死刑! ·  5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3个习惯,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观察者网

磕长头早已不是藏民首选的朝圣方式了

观察者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12 22:42

正文

观察者网 文/张雅琦

昨天观网评论数最多的文章是中央党校副教授强舸一篇时评,主要是探讨了西藏信教民众磕长头到拉萨朝圣的历史

不过其中关于旧西藏是否存在磕长头朝圣的话题,引起了读者的争议。

@素面虎:

“第一,在旧西藏,是不存在全程磕长头到拉萨朝圣这种形式的。

第二,朝圣之路是存在的,但这在旧西藏是只有极少数贵族或英雄人物才能做到的”

公路是好事是进步,但又何必造假,明明是千百年来普通民众的传统,非说有公路才有。随手找找旧日传记、笔记,老照片记载到处都是,比如“1940年冬,四个康巴汉子正在拉萨街道上吃饭。他们是从康区朝圣而来的。吃饭很简单就可以解决。拍摄者是Harry Staunton”,看看他们褴褛衣衫,是贵族还是英雄?

既然这位同学都列出这么明确的证据了,小编自然也去找到了这张照片。

图片来源:牛津大学Pitt Rivers Museum西藏相册1920-1950

不过,早就较真的读者进行了研究。

@勤劳老韩:

你说的这张照片我搜到了。

仔细看:左侧坐着的两个人,衣着非常齐整,身上没有明显的尘土,都在看着镜头。

左一的这个人伸着一条腿坐,我们可以看到小腿上的皮裹腿和脚上厚实的棉鞋。

左二这个人,盘腿坐着,从膝盖部看疑似穿了一条那时藏区罕见的染成黑色的裤子,其面对镜头脸上自如灿烂的笑容,是那个时代藏区老照片中很鲜见的,显示出其对于洋人及洋相机并不陌生。

右侧两人衣着质量稍差,但也算齐整,身上尘土较多,低头不敢看镜头。
他们有一个装酥油茶的罐子,还有疑似一口铝锅,以及装随身物品的完好的布口袋。

与老照片中西藏农奴及穷人的衣着物品进行对比,可以确定这四个人离“褴褛”这个词实在差得很远,尤其是左边两位。

这是一组老照片的中一张,这组老照片的主题是“民国时藏区聚会老照片”,照片内容都是民国时期西藏贵族及手下人聚会或野餐时的合影或摄影。

确实如这位同学所说,如果在百度上搜索这张照片出来的是新浪博客里转载的一系列翻拍照,名为“民国时藏区聚会老照片”。

同样属于这一主题之下的照片都是这样。

1941年12月江孜郊外。一群藏族人在聚会。最左边的是一个小僧人。在两个女子中间的西方人是Harry Staunton。图片来源:牛津大学Pitt Rivers Museum西藏相册1920-1950

所以就有同学猜测,照片里的这几位都是康巴商人。

@天下之玄所知了了:

藏族是对以前藏王统治区内几大族群的统称,族群之间体貌、文化差异很大,在拉萨学校里就可以看到天生黑皮肤、白皮肤的学生;嘉绒藏族文化素养最高,也自视最高;高大的康巴汉子是藏区商队马帮主力,经常往来拉萨经商,顺带拜寺庙。康藏路是最险的横断山脉,没有马帮、或者说雇不起马帮去朝圣等于找死。这四个人就是康巴商人。

但实际上新浪博客中的照片来源于牛津大学Pitt Rivers 博物馆所收藏的西藏相册,包含了1920至1950期间英国人在西藏所拍摄的照片。这张照片底下的描述为:“四个可能来自于藏区东部康巴的年轻人穿着皮革羊毛衬里大衣在一棵树下休息。他们正在准备吃饭。”虽然这张照片的拍摄地为拉萨,但是并不能确认图片中的四人是前往拉萨的朝圣者。

那个说是康巴商人的读者,猜的挺准的啊。

藏区解放之前留存的资料确实较少,那现在藏区人民是怎样去磕长头朝圣的呢?

知乎上关于藏民如何磕长头朝圣的提问里,网友是这样解释的。

后备的补给是少不了的。

既然现在是要在公路上磕长头到拉萨,一路车来车往,人身安全成为了新问题。

怎么解决呢?

穿反光背心。

图片来源:中新网

据中新网报道,每到冬季农闲时,西藏各地信教民众纷纷磕长头到拉萨朝佛,青藏公路(即109国道)是他们进出西藏的主要线路。为了让民众平安抵达拉萨,避免交通意外发生,拉萨市当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为每一位从此经过的磕长头信教民众免费配发反光背心,提醒过往司机注意。2013年,当雄县交警大队总共定制了6000多件反光背心。这些背心会留在信众手中,以备他们未来朝佛时使用。

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磕长头已经不是现代信教的藏民首选的朝圣方式。

根据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陈国典在2005年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如果现在准备去拉萨朝圣你选择哪一种方式的这一问题,只有22.5%的受访者选择了磕长头,46.5%的人选择了坐汽车,22.5%的人选择了骑马,剩下的8.5%的人选择了坐飞机。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赵兴民在2011年针对藏民做的深度访谈中也显示,只有19.4%的人选择磕长头,60.2%的人选择坐车,15.3%会选择走路过去。

有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有钱,坐车来转,转完马上坐车就回去了。没钱的就走路,磕长头。”“磕长头到拉萨朝圣,因为我们没有钱,别人也知道我们没钱会给钱,钱用来吃饭,坐车回去。”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

@hjw:

修行的方式很多,磕长头、转山这些只是其中的几种,尤其是磕长头这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在现实当中可能是个别现象。更多的是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每天念念经,转转经筒,或者每年的某一个时段集中做一些活动。真正与汉族人不同的,是藏族同胞那种深入骨髓的对天地自然、对神明的敬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独特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信教的藏民除了去朝圣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于信仰的虔诚之心。比如捐钱。

@kb1226:

前个月租车藏、青、甘。司机的理论是,藏民钱多了,除了吃饭盖房子就没地方花了,会把80%的钱捐给寺院。

此外,在相距较近的当地寺庙、神山、圣湖进行朝拜也是很多藏民的选择。藏民的家中通常也设有佛堂和佛龛方便每天的朝拜。

除了信仰佛教的藏民,穆斯林同样也有着朝圣的传统,但很多人也是直到最近几年,才能践行“一生必须朝觐一次”的“传统文化”。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夏蕊蕊的相关时评中提到,古代穆斯林长途跋涉、一路变卖衣物、乞讨奔向麦加。而随着交通的便利,朝觐成了更容易达成的梦想。朝圣者从1921年的57000人,逐年暴增,1970年时达到150万人,1980年突破200万人。到了2006年,人数已接近300万人,其中有165万人来自沙特境外。2013年达到顶峰的320万人,仅今年官方公布的朝觐人数就有200万人。

而中国穆斯林同样也有大批朝圣者。

据央广网报道,2014年全国共有1.45万名穆斯林赴麦加朝觐,中国政府派94架包机从北京、乌鲁木齐、兰州、银川、昆明等5个航空口岸运送朝觐人员往返,其中新疆朝觐人员占总数近1/4,约3420人。

来自和田的巴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交通不便路途曲折,朝觐是阿达(维吾尔语爸爸之意)无法实现的梦想。“虽然我的腿脚不方便,但现在我可以坐飞机从乌鲁木齐直飞,今天我完成了阿达的梦想。”

前往麦加朝觐的包机团 图片来源:中国网

虽然在地理位置上,新疆和西藏确实属于偏远之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早已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隔绝于人世的所谓的“无尘之地”。当地信教居民的生活早已发生了改变,自然也包括他们朝圣的传统。你眼中的西藏和新疆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呢?

猜你喜欢

这回领土问题台独媒体站在了印度一边,台湾网友反应让人意外 

印度在抵制中国货?!我们采访到了受害者……

他曾是个王者,后来交警来了

转载规范请后台回复:转载

商务合作/广告投放

[email protected]

QQ :2920915625

观察者网官方微店镇店之宝👇

暗中观察扇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店购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