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时报
人道 公益 民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向阳光明草  ·  警示|熊孩子玩火烧山,家长天价赔偿145万元! ·  3 天前  
向阳光明草  ·  警示|熊孩子玩火烧山,家长天价赔偿145万元!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全网都在找的帅气列车员,是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时报

2025年谁将是集采“重头戏”?

华夏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1-23 08:07

正文

华夏时报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从试点走向常态化,国内药品和高值医药耗材集采已经历了6年时间的锤炼,在新的一年,集采的提质扩面将呈现新的面貌。

国家医保局近日召开的“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明确,2025年,医保部门将持续深入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层面,将在上半年开展第11批药品集采,下半年开展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并适时启动新批次药品集采;地方层面,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采购预计达到20个左右,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高值耗材等,预计2025年国家和联盟组织开展的药品集采品种将达到700个。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累计成功采购435种药品。业内人士表示,再结合各省牵头开展、跟随开展、带量联动的品种数量,对于2025年的集采药品数量预计可能还处于保守状态,2025年将是一个价格治理、集采的大年。

药品耗材集采提质扩面

2025年开年集采的首个重磅消息来自生物药品领域。

安徽省医保局于1月14日召开的全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在提及2025年打造效率医保时明确指出,“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

生物药主要是指运用生物技术制成的药品,主要分为疫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CGT)等。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肿瘤、代谢、免疫等慢性重大疾病的诊疗。随着越来越多原研药专利过期,2020年以来,国内市场迎来生物类似药的密集上市潮,多个重磅品种如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等的生物类似药纷纷在国内上市。

此前,纳入全国范围集采的生物药品种主要为胰岛素。近年来,在地方层面有多个生物药品开展过集采,包括2022年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2023年江西牵头开展的29省干扰素省际联盟集采,以及2023年河北牵头京津冀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剂集中带量采购等。

此次安徽省牵头的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被业界视为升级版。一位投研机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与此前在地方开展的生物药集采相比,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所涉及品种范围应该更广、市场规模将更大,竞价也会更加激烈。

除了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外,2025年还将迎来一波全国联盟集采的浪潮。业内人士预计,东中部地区每个省份将要牵头至少1项全国联采任务,药品方面,湖北牵头中成药,山东牵头中药饮片,上海、江苏、河南、广东按药品类别分别开展国家集采药品接续采购。耗材方面,安徽、江西分别牵头体外诊断试剂联采,四川牵头开展口腔耗材联采。

不论是药品耗材的国采还是联盟集采,目前业内最关心的莫过于集采的规则和降幅。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丁一磊表示,在医保赋能医药行业方面,大家不要局限在降价本身,“以量换价”只是药品耗材集采的一个方面。实际上,集采是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更关键的是集采的内在属性具有强烈的赋能正外部性。

2024年医保目录新增了38种创新药,给药企极大鼓舞,这恰恰是因为集中采购节约基金留出来的空间。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左右,其中用于谈判药使用超3600亿元,也就是说“老药”集采省下来的钱80%用于创新药。自助餐没有降档,而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老菜品批量采购,且增加了很多新菜,集采充分发挥了减负担、腾空间、促改革的动能转换作用,符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强化药品价格和质量监管

集采中选后,大量进入医疗机构的集采药品质量、疗效如何保证?这也是患者在获得价格实惠之外,更为关切的问题。

近日,上海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医学专家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等问题,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国家医保局在1月20日公布了给上海市医保局《关于请协助做好当面听取集采药品相关意见的函》。

函中表示,为切实接受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临床一线声音,充分发挥医生专业作用,获取集采药品临床使用实效第一手直接证据,进一步维护药品集采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决定1月21日由国家医保局负责同志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毫无疑问,药品集采的目的并不是纯低价,更是在保证疗效前提下的合理价格及竞争。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明确的基本原则第一条是需求导向、质量优先,第二条是市场主导、促进竞争,并在第四条基本原则中提出完善药品质量监管、生产供应、流通配送、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市场监管等配套政策。

医药产业战略专家周树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集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监管体系需要不断完善,需要根据药品集中采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倾听来自临床一线的意见和声音。

周树建议可以建立更加严格的集采药品质量追溯体系,让药品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环节,每一步都能清晰可查。同时,加大对企业药品质量问题的处罚力度,提高他们的违法成本,以儆效尤。

以往,各省集采平台之间相互独立,数据没有互联互通。一些企业利用这种信息壁垒,在不同省份以不同价格挂网,不仅形成了歧视性高价,还加重了人民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随着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的建成,省际间价格信息壁垒已被打破。国家医保局实施了医药产品挂网全国联审通办,企业通过统一信息平台申请挂网,“一次提交、一省核验、全国通享”,实现了挂网信息互通互享。

为减小区域间价差,2024年,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四同药品”(即同通用名、同剂型、同规格、同厂家药品)价格治理,运用统计方法测算形成该产品具有代表性的价格水平,引导企业主动纠正、下调挂网高价。目前,“四同药品”价格治理目标已基本实现,总计规范了2.7万余个药品品规的价格。

据悉,目前,国家医保局正在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全量汇总展示各地挂网价格信息并对首涨、高涨幅等异常价格行为予以标识,敦促各地持续纠正不合理的挂网高价。

一个业内共识是,2025年不管是集采药品的价格治理,还是常规挂网产品的价格治理,将会比2024年更加严格。

本期编辑:李云鹏

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华夏时报视频号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