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精彩书摘、文摘,好书推荐,心得分享。用指间的碎片时间,品读政治学、国际关系,中国最大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社区,与您一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又涨了!金饰价格每克突破870元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过年农村最痛心的一幕:农村孩子正在加速下坠……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新的一年丨走花路:行大運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战略学术界的大动作,上新闻联播了(附详情)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公众号  ·  · 2024-09-05 13:06

正文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想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号你别错过

欢迎关注“道中华”




战略学术界的大动作,上新闻联播了(附详情)

来源:人大重阳



编者按: 刚刚,央视《 新闻联播 》报道了 “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明德战略对话2024 。为何这场学术界的交流能够吸引如此高度、广泛的关注? 现将对话要点详情发布如下:













▲9月4日,央视《 新闻联播 》报道明德战略对话2024系列活动


▲9月4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此次会议

2024年9月3日, “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明德战略对话2024”活动 在京举办。本次对话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来自美国、欧洲 六个国家的战略学术界代表在走访上海、义乌、温州三地 后,与来自外交部、发改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专家代表齐聚中国人民大学,全面探讨中国与世界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与百余位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进行座谈交流。来自英国、德国、波兰等八个国家的使馆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50余家中外媒体报道此次对话会。

▲9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对话内容

在开幕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致欢迎辞,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致辞。

张东刚表示,本次战略对话以“明德”为名,旨在向国际学术界展示真实的、光明的、全面的中国发展状况,明深化理论研究之德、明凝聚合作共识之德、明推进全球发展之德。 希望与会学者以此为平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业同频共振、同向共进。

王纲表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矢志改革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机遇。 中方愿意创造更多平台和机会,让各国专家学者走近中国、研究中国、解读中国,真实感受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活力,讲好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的故事,为促进人类发展美好事业贡献力量。

随后, 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总裁顾爱乐代表外方发言。他表示,基于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现实形势,我们要以长远、全局的战略视角看待中欧关系,特别是要进一步促进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学术合作与政策对话。 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尊重,本次明德战略对话将帮助世界进一步认识真实的中国,凝聚全球发展共识,激发全球发展信心,汇聚全球发展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 主持该环节。他表示,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和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当前在全面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与全球共同的挑战,如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区域发展平衡、气候变化和全球化等问题。他欢迎全球顶尖思想家和学者深入参访中国,探讨中国发展潜力与世界繁荣的关系,期待在此次战略对话中共同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

随后,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 发布了 《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年趋势畅想》 《攻坚: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及2029、2035畅想》 两份中英双语研究报告。报告总结梳理诸多改革攻坚措施及成果,并对2029、2035年的中国进行了畅想。两项成果聚焦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主题,深入剖析了中国的发展路径,展望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展示了中国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与愿景,旨在为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发展路径提供新的洞见,为更好凝聚共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人大智慧。

在战略对话一“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与新挑战”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法学与国际事务教授 白轲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刘卿 ,前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高级研究员 马丁·雅克 ,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芬兰、菲律宾、捷克大使 马克卿 ,美国威尔逊中心全球欧洲与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历史与国际事务教授 克劳斯·拉雷斯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研究院原院长 姚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国经济政策研究室主任 马吉特·莫尔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楼春豪 ,美国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授 杰弗里·格雷许 围绕对话主题进行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 王文 主持。

白轲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来自外部的挑战。 他认为,在未来的几年,不光是美国还有欧洲包括加拿大都有可能对于中国电动车征收高关税,对中国来说,也可能会看到有更多的使用“国家安全”这样的一种说法而去实现功能性的关税征收。就像加拿大说它要保护自己的产业,对美国来说可能涉及到技术还有技术转让方面的问题。

刘卿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强调物质、制度和人的均衡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现代化的新范式。他强调,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迈向新阶段,未来将展现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国际姿态,积极与全球各国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人类历史上的辉煌新篇章。

马丁·雅克指出,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现代化出口国。 他认为,从2010年开始,中国变得越来越有创新性,华为、腾讯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在中国发展进程中,中国最终成为全球的科技巨头,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转变。“一带一路”倡议史无前例,中国制造正如曾经美国对20世纪的生产方式带来的革新一样,为世界经济带来新一代的生产革命。

马克卿表示 ,世界正在经历两场热战和地区冲突,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其外溢影响,同时我们也面临人口、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共同的挑战。在国际关系中,冷战零和迎合思想沉渣泛起,将国家间的关系泛安全化、集团化、意识形态化,动辄对别国制裁、施压。 经济上搞脱钩、去风险,以产能过剩为借口搞保护主义,打压中国的先进产能,这些做法对国际秩序和全球经济正常发展造成干扰和破坏,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外部环境带来挑战。

克劳斯·拉雷斯建议,中国应该要为调解俄乌冲突做一些贡献, 比如举办大型的论坛、峰会来讨论俄乌冲突,今天中国有这个机会,可以和南非、巴西、美国以及欧盟国家联合在一起去讨论俄乌冲突如何解决。目前,俄乌两国因为冲突都已精疲力尽,所以一定有机会组织和平大会,中国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此外,中国也要多和各方合作做“穿梭外交”。

姚洋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务实”的发展理念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也同样务实地进行了体制改革,不断自我革新。中国没有采纳西方所倡导的“最佳实践”,而采用了循序渐进的适合自身的改革方法,并带来了巨大成功。今天,中国在发展中积累的一些务实的方法和技术,已能够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发展,因此,务实主义对于国际社会也是有意义的。

马吉特·莫尔娜认为,目前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要素投入型转向更多的依靠生产力驱动。 这需要从产品和市场角度进行结构性改革,破除现有的一些垄断,包括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市场垄断等,更好地促进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更好地依据《反垄断法》对市场进行规范。

楼春豪强调,每个国家现代化道路都是独特的,现代化不是只有固定答案的选择题,更不是只有西方化一种答案的单选题, 是基于各国自主国情发展的填空题,最主要的人口规模发展的现代化,英国是千万级,美国上亿级,中国十几亿,巴基斯坦、印尼都是十几亿,每个过程必须基于自身国情发展现代化。否则简单的数字粘贴只会导致水土不服,甚至底线思维角度就是一键删除。

杰弗里·格雷许表示,非常高兴这次能有机会到中国亲身体验中国的变化, 教育、沟通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教育和沟通能带来真知灼见和真正的力量,就比如这次在中国的走访,就像“婴儿迈出的蹒跚一步一样”。他认为,中美两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彼此相互学习,并保持对话的关系,这将是中美未来发展的精髓所在。


在战略对话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形势与新任务” 中,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政策与政府学院院长 马克·罗泽尔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黄汉权 ,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 罗思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教授 保罗·法拉赫 ,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部主任 杨秀 ,全球中国研究网络创始人、美国“中国全球战略研究所”(CGSRI)主任、卡帕多西亚大学教授 格鲁·凯斯 围绕对话主题进行发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杨清清 主持战略对话二。

马克·罗泽尔表示,过去几天的参访丰富且有趣。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认为中美交流非常重要,虽然中美之间的互动不如2019年频繁,但如果没有互利、互信与合作的基础,也不会有今天的交流。中美可通过类似的走访交流,重新建立互信。 他强调,中美两国关系,在两国国内的理解和国外的解读存在误差,但是两国可以通过对话消除这种误解与误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