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分享设计干货,每天早上6:30为你准时送上一份设计早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牛逼!就因为它,已经看不上2000元的飞*浦了!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闭眼入!严选 11 款品质尖货,款款性价比拉满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299入儿童版⌈大疆⌋!一键起飞、360°翻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过年农村最痛心的一幕:农村孩子正在加速下坠……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公众号  · 创意  · 2025-02-10 11:26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农村孩子沉迷手机的现象,以及这一现象对他们学习和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文章指出,手机正在将孩子分层,精英家庭的孩子把手机当工具,而底层家庭的孩子被手机控制,导致差距越来越大。文章还强调了手机对家长自律的要求,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避免被手机奴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农村孩子沉迷手机现象普遍

农村孩子普遍沉迷于手机,游戏、短视频和直播成为他们主要的娱乐方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精神萎靡,与现实世界脱节。

关键观点2: 手机正在将孩子分层

精英家庭的孩子把手机主要用于学习和查资料,而底层家庭的孩子却被手机控制,导致两个层次的孩子差距越来越大。

关键观点3: 手机对农村教育资源的冲击

农村教育资源本就落后,手机的普及并没有拉近教育资源的差距,反而成为限制农村孩子的火坑。

关键观点4: 手机对家长自律的要求

家长应该克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成为孩子的榜样。平台精巧的算法能让人上瘾,家长应该警惕被手机奴役。

关键观点5: 精英与底层在数字戒断上的差异

马斯克预言未来只有特权阶层才能进行数字戒断,而底层阶级将会被绑在智能手机上。


正文

图片 图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拾遗(ID:shiyi201633)

留给孩子的时间,
已经不多了。




01

过一个年,
越来越觉得手机是电子毒品。



02

年初四的时候,
回老家的舅舅家拜年,
他的孙子阳阳今年上五年级。
进门时没见他的身影,
打开卧室才发现,
他关着门拉着窗帘,
躲在被窝里玩手机。
嘴里不时念叨着:
“快,快上,我靠!”
我喊了他好几声,
他才不耐烦地应了一句。
后来吃饭时客人都上桌好久,
叫了他好几遍才不情愿的出来,
一手吃饭一手划着手机,
几分钟吃完后再次躲到了屋里。
舅舅无奈叹息,
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为了方便联系,
去年给他买了部手机。
可自从有了手机整个人都变了。
以前还爱出去玩,
现在放了学就抱着手机,
作业也不认真写,
成绩一落千丈,说他也不 听。
更让人唏嘘的是:他不是个例。
当我们去村上邻居家拜年,
发现这种情况太普遍了。
每家孩子姿势都非常统一,
躲在屋里或是躺在沙发上,
要么刷着视频,
要么打着游戏,
不时脏话飘来,
他们对手机外的一切充耳不闻。
鲜少出现的线下交流,
也都是网络热梗和游戏话术。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
我看到这一幕无比心痛:
我们农村的孩子,
正在大面积自毁下坠。



03


如果你去搜索一下就会发现,
在农村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四五线城市的孩子,
手机瘾特别大。
人手一部手机,
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脑子里只有游戏,
学习根本学不进去,
而家长根本管不了,
或者说想管但不知道怎么去管。


不仅是游戏,
他们还沉迷于短视频和直播。
聊天里满嘴都是:
“奥利给”“芭比Q”
“家人们”“你个老6”
甚至还盗用家长的钱,
给喜欢的主播刷礼物。


沉迷手机的孩子年纪也越来越小,
咿呀学语,
连字都不认识的孩子,
见到手机比亲娘还亲,
熟练点着屏幕,
不给玩就哭就闹。


回想我们小时候,
假期都是满村子跑。
村子里的老槐树下,
全在跳绳、踢毽子、捉迷藏、玩摔炮。
那时虽然都玩得脏兮兮,
但充满朝气活力。


可如今,
手机正将大批农村孩子锁在家里。
摧毁他们的成绩、
吸干他们的精气神、
让他们变得暴躁易怒,
对周遭一切丧失热情。
就像吸毒了一样,
空洞麻木、精神萎靡。
在虚拟世界很“快乐”,
但在现实世界里正步入绝境。



04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精英阶层对孩子玩手机越来越警惕。
我身边许多条件不错的家庭,
反而对孩子有着严格的限屏。
孩子可以借助手机
查资料、学习、看新闻,
但绝不容许无节制地玩乐。
他们反而更倾向于,
让孩子“回归现实”:
比如一起按照步骤图,
拼1000片的拼图,
自己去种豆芽、做手工,
画装饰画、用编程做小程序等等。
他们更愿意带孩子去户外运动,
哪怕就是找个公园晒太阳,
也不会在家里一起躺着玩手机。
这让我想起之前刘德华曾提起,
他女儿有平板电脑,
但会让女儿尽量远离网络,
除了学校必须下载的APP和网站外,
其他都不允许女儿使用。
马斯克也多次提醒:
家长应该限制孩子
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因为短视频算法,
以多巴胺最大化为目标,
会让孩子们的大脑变得迟钝。
精英家庭控制孩子使用手机,
底层家庭放任孩子使用手机,
上层家庭的孩子把手机当工具,
底层家庭的孩子被手机当奴隶,
这样就会导致一个奇怪现象:
底层孩子上升通道狭窄,
本更应该好好学习,
珍惜这改变命运的机会,
可现在反而越是底层的孩子,
越容易手机上瘾荒废自己,
越是有钱越是精英的家庭,
就越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
以及提升自己的知识上面,
从而让两个层次的孩子,
差距越来越大。
手机正在将这一代孩子分层。
许多上升通道本来就狭窄的孩子,
正在一块小屏幕面前崩塌和沦陷。



05

其实,
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本就不平衡。
以前智能化不发达时,
至少基础教育阶段差距不大。
大家用一样的书,一样的授课,
一样的快乐童年玩耍,
差距拉大可能要到高中那个时候。
可现在,
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差距就如鸿沟。
城市学校,
普遍拥有先进的智能教学设备、
以及各种实验室和丰富的课程、
拥有更优质的师资力量,
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高出几层,
这都是农村学校可望不可及的。
这样的差距,
都让农村孩子被甩得越来越远。
而一个更扎心的现实就是:
农村教育资源本就落后,
本以为电子设备的普及,
能拉近教育资源的差距,
而农村孩子接触电子设备后,
反而成为限制他们的火坑。
管控没有跟上,
手机到了很多农村孩子手里,
都被用来追寻多巴胺快乐了,
让他们把自己加速玩废了。
电子产品,
最先摧毁的就是底层家庭的孩子。
因为精英家庭的孩子,
父母大多都在身边,
管的都很严。
也更关注孩子的陪伴和教育,
但大多农村孩子,
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
错过了管控教育的最佳时机。
老人也管不住,
因为孩子总会想方设法去“骗手机”:
比如要做作业,要查资料
要提交作业、打卡……
老人根本不懂,
只能乖乖把手机拿出来,
最后孩子把它拿去玩游戏。
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
以前没有电子产品,
农村孩子还能静下心来学习,
考上大学的概率还高一点,
但现在,
本就落后的他们还没人管,
越来越浮躁。
大多都只能上个中专,
以后多半赚的是辛苦钱。
鲜少有那么几个读出来,
也很难考上很好的大学。
很多农村的孩子都很可惜,
因为本有机会跃升的他们
却因为手机早早掉队了。



06


其实手机不仅是给孩子分层,
更是在给父母分层。
这次回老家还发现一个现象:
别说农村孩子沉迷了,
他们的父母多半也控制不住玩手机。
就拿邻居家的大哥大嫂来说,
两口子每天在工厂流水线上班,
下班回到家往床上一躺,
就开始摆弄手机。
一头扎进短剧、短视频、直播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