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意铺子
铺主在此!与你分享最新鲜新奇的创意、设计、发明、搞怪、玩意、酷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太酷了!日本网友制作的机械萝莉,材料竟然是废 ...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闭眼入!严选 11 款品质尖货,款款性价比拉满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央视春晚出品!全球限量7777件,这可能是最 ... ·  3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牛逼!就因为它,已经看不上2000元的飞*浦了! ·  3 天前  
创意铺子  ·  5 秒带走牙缝肉渣,99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意铺子

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哪吒2》凭什么?

创意铺子  · 公众号  · 创意  · 2025-02-10 13:28

正文


2025春节档,《哪吒2》以断层式领先贡献了超45%的票房, 截至2月7日10时,《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破62.52亿, 是当之无愧的“顶梁柱”。


现象级的成绩,引发了大家对哪吒这一经典形象的又一轮热议。

从1979到2025,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最佳哪吒”。

哪吒的形象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今,他的反抗内核还在吗?



这届春节档,哪吒杀疯了!
画破亿海报小剧场的饺子导演,笔杆子都要冒烟了。

《哪吒2》还成了“老破小影院的救世主”。

河南鹤壁一家曾濒临倒闭的影城,因单日排片99场、间隔仅5分钟的操作登上热搜。


网友调侃:“这排片密度比闹钟还密集!”“哪吒来给影院老板送年终奖了。”


豆瓣8.5分、淘票票9.7分的口碑背后,是观众对影片多维度的认可。


1900个特效镜头、三倍于前作的角色数量,海底龙宫与天庭大战的视觉奇观被赞“每一帧都在燃烧经费”。


哪吒与敖丙的友情线、与李靖、殷夫人的亲情线深化,也触动了不少观众对友情、对家庭关系的反思。



还有网友发现《哪吒2》里似乎藏着不少隐喻。
用玉虚宫暗喻国际霸权体系,天元鼎上有疑似美元的符号,仙人“绿牌”讽刺资源垄断,申公豹与龙族的工具人设定,影射现实国际政治……


在一片赞誉中,争议声同样尖锐。

争议的焦点在于:《哪吒2》是否光顾着大场面,缺乏“反抗”内核?

有影评人认为:《哪吒2》的打戏虽爽,但“反抗”主题没讲透。

小妖们反抗仅因保命,缺乏阶级觉醒的深度;

龙族甘愿被仙派压迫,沦为扁平化反派;主角哪吒更像职业打手,一路开挂却缺乏深度反思,“逆天改命”更像个人英雄主义狂欢,而非集体觉醒。

哪吒这个角色,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他的故事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今天就借着《哪吒2》,盘点一下不同版本的哪吒形象。

哪吒的反抗精神,到底丢没丢?




当我们把时间轴拉长便会发现,哪吒始终是中国社会的文化镜像。
上海美影厂的 79版哪吒 ,是受众范围最广的哪吒,白衣飘飘、剑指苍穹的形象成为了时代经典。



这部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动画片,用神话外壳包裹思想解放的诉求。

哪吒身着白衣,象征纯洁,自刎动作被解读为对极左思潮的隐喻性批判。


导演严定宪曾说: “哪吒的剑指向的不是李靖,是那个不敢说‘不’的时代。”


而对于95后、00后而言,03版《哪吒传奇》中红肚兜、冲天辫的小英雄哪吒,是永远的童年偶像。


“是他,是他,就是他!”的洗脑旋律,塑造了这一代孩子的集体记忆。


这版哪吒承载了千禧年初“主旋律动画”的教化使命,用善恶分明的叙事为孩童建立道德坐标系。


哪吒从“弑父逆子”变为天真烂漫的孩童,斗石矶、战纣王的情节,正能量满满。


互联网时代的解构浪潮中,哪吒开始变异。

2014年《十万个冷笑话》里的哪吒变成了筋肉猛男。

“空手接白刃”的梗,在荒诞中消解了神话的权威。

这是互联网草根文化对经典的戏谑重构,契合了“段子即正义”的社交媒介时代的社会情绪。


2018年《非人哉》中的哪吒,干脆变成了萌系正太,彻底褪去了神性。


卫衣配丸子头,永远10岁的外表,与坐骑“风火轮”滑板形成反差萌。


这版哪吒沉迷手游、吐槽作业,将“反抗”降维成对琐碎生活的戏谑。


这其实是Z世代对“躺平哲学”的另类表达。


而19年《哪吒魔童降世》“烟熏妆哪吒”的爆红,则是因为精准击中了“后浪”群体的情绪痛点。


这版哪吒反标签化,黑眼圈、鲨鱼齿的外形设计,对抗主流审美对“完美人设”的规训。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成了当时996青年对抗职场压榨的精神旗帜。




其实,与其说哪吒变了,不如说是时代变了。

从反父权到反宿命,从悲壮自刎到逆天改命,哪吒形象的每一次颠覆,都在回应时代的集体焦虑。


每个时代的观众都需要自己的哪吒,每个时代的焦虑都需要新的神话解药。

《哪吒2》试图将“反抗”升级为对权力体系的批判。

但当工业水准突破天花板,观众开始追问:我们的哪吒是否在特效中迷失了?

对于精良的大制作是否喧宾夺主、多重反转的复杂情节是否挤压了主题表达空间,观众目前仍在争论。

不少观众认为: 从视觉效果上看,《哪吒2》无疑达到了国产动画的新高度, 然而,技术突破的代价是叙事密度的稀释,关键思想被压缩为符号碎片。

影片的主题表达,也在爽感与深度之间摇摆。

争论背后,是电影工业化的必然困境:商业与艺术,很难做到完美平衡。

工业水准能吸引观众入场,但唯有思想共鸣才能留住观众的心。

其实,不管是观众对于《哪吒2》的评价是好是坏,对于国漫而言,都是好事情。


因为观众的赞美与批判,本质上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思想实验。


比如对于“大场面是否稀释反抗精神”的讨论,证明中国动画开始承载严肃的社会议题讨论。


对于影片内容的种种自发解码行为,证明观众不再满足于浅层娱乐,而是主动参与文本的意义生产……


从《大圣归来》时期“有国漫看就行”的宽容,到如今对《哪吒2》剧作深度的挑剔,观众正在飞速成长,且在用审美升级倒逼产业进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