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心房颤动(AF)患者卒中风险较无AF者高5倍,抗凝治疗是预防栓塞的核心策略。然而,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的出血风险(尤其是消化道出血)仍制约其临床应用。近年来,靶向凝血因子XI(FXI)的新型抗凝药物备受关注,其特性或能破解这一难题。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AZALEA-TIMI71研究,首次证实全人源单克隆抗体Abelacimab在房颤患者中较利伐沙班显著降低出血风险,且安全性更优。这一突破性进展或为高出血风险患者提供全新选择!
FXI是血栓形成的关键介质,但在生理性止血中作用有限。遗传性FXI缺乏患者罕见自发出血,却保有较低的静脉血栓风险,使其成为抗凝治疗的理想靶点。
Abelacimab通过结合FXI的非活性形式,阻断其活化及后续凝血级联反应,兼具“双重抑制”机制。前期研究显示,单次静脉注射Abelacimab可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风险80%,且无出血增加。然而,其在房颤患者中的长期安全性尚未明确。
AZALEA-TIMI 71是一项多中心、随机、阳性对照的IIb期试验,纳入1287例中高卒中风险房颤患者(CHA₂DS₂-VASc≥3分),按1:1:1分为三组:
Abelacimab 150mg组(每月1次皮下注射)
Abelacimab 90mg组(每月1次皮下注射)
利伐沙班组(每日口服20mg,肌酐清除率≤50ml/min者调整为15mg)
主要终点为ISTH标准的大出血或临床相关非大出血复合事件,中位随访2.1年。
1.出血风险显著降低
150mg组与90mg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例/百人年和2.6例/百人年,较利伐沙班组(8.4例/百人年)分别降低62%和69%(P均<0.001)。
胃肠道大出血风险降幅达89%(Abelacimab组0.5% vs 利伐沙班组4.2%)。
2.药效持久稳定
治疗后3个月,Abelacimab 150mg组游离FXI水平降幅达99%,且持续至给药间隔结束。
3.安全性优势突出
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Abelacimab组未检测到抗药抗体,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2.8%。
4.有效性待验证
Abelacimab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略高于利伐沙班(1.21-1.24例/百人年 vs 0.59例),但全因死亡及净临床结局(卒中/栓塞/出血/死亡复合终点)无显著差异。
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因Abelacimab显著优效性提前终止试验
图1 | 游离FXI水平变化:Abelacimab组治疗后FXI活性持续抑制≥97%
图2 | 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Abelacimab组曲线显著低于利伐沙班组
Abelacimab每月一次皮下注射可强力抑制FXI活性,较利伐沙班显著降低大出血风险(尤其是胃肠道出血),为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抗凝选择。其预防卒中的疗效需正在进行的III期LILAC-TIMI76试验进一步验证。
-
研究问题:比较Abelacimab与利伐沙班在中高危房颤患者中的出血风险。
-
核心发现:Abelacimab组主要出血风险降低62%-69%,胃肠道大出血风险降低89%。
-
临床意义:FXI抑制剂或改写房颤抗凝治疗格局,尤其适用于出血高危人群。
来源:Ruff CT, Patel SM, Giugliano RP, et al. Abelacimab versus Rivaroxaba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N Engl J Med. 2025;392(4):361-371. doi:10.1056/ NEJMoa2406674
往期回顾
进展 | JACC:老年STEMI相关心原性休克患者使用微轴流泵,获益能跟年轻人一样高吗?
病例 | JACC子刊:心脏团队协作内外科治疗左心室壁瘤漂浮血栓合并冠脉多支病变一例
进展 | Eur J Heart Fail: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与心力衰竭尤其是HFpEF亚型密切相关!
进展 | JAMA子刊: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LVAD患者单独使用VKA是安全的,去除阿司匹林可减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