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技术交流、方法借鉴、成果展示、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日本国宝企业,悄悄在中国下了盘大棋 ·  昨天  
格上财富  ·  国家顶级规划,怎样给大城市“划重点”?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结婚率走低这个事,还比较麻烦 ·  2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801 ... ·  2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801 ... ·  2 天前  
简七读财  ·  过去100年,这类资产更赚钱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UP前沿论道|强化国土空间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 公众号  ·  · 2024-04-26 17:29

正文

本文字数: 4100字

阅读时间: 约8分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部署要求,立足“多规合一”改革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生动实践,探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法》的立法思想、立法原则、主要内容、基本制度等,分享地方在深化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建设的实践探索和配套政策经验,“2024年第三期UP前沿论道——强化国土空间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4月19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指导下,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治理与规划科技创新团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王志恒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施春风副主任致辞,苗泽、孙佑海、陈少琼、许健、顾浩、严金明6位专家进行主旨演讲,李炜、彭錞、常江3位嘉宾通过“圆桌论道”进行研讨交流,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林坚教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于海涛副书记分别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研究院所和规划设计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分享、探讨国土空间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理论方法和探索实践。本次活动由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重点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国土空间规划虚拟教研室、北大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中国自然资源报社、《中国土地科学》《城市规划学刊》《城乡规划》《规划师》《中国土地》、北京土地学会国土空间规划专委会协办。

活动现场图


会议致辞
↓↓

王志恒

北京大学学科办副主任、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大博雅特聘教授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推进“多规合一”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自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实现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的重构,“多规合一”改革取得了开创性、决定性的成就。2023年9月,《国土空间规划法》列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第一类项目。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重点实验室聚焦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在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理论实践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因此,希望大家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部署要求,对国土空间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立法工作贡献智慧。


施春风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 副主任

自2019年以来,我国在整个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推进和实施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缺少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2023年9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国土空间规划法》列入一类立法项目。因此,在制定本部法律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一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法》的重大意义。二是巩固“多规合一”的发展成果,深化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度,既要体现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成果,又要体现对各类国土空间的科学布局和统筹谋划。三是总结改革实践经验、妥善处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重点矛盾,国土空间规划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要统筹协调多部门管理职责,确定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策略。


主旨报告
↓↓

苗 泽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 副局长

《研究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法的有关思考》


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多规合一”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律是治国理政最重要的规矩。目前,由于没有一部法律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统筹作出细化规定,部分工作缺少法律保障。近几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地方基层都期盼在国家层面加快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法出台。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自然资源部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为立法打下了坚实基础,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国土空间规划法要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业务逻辑,围绕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搭建框架,法条内容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多规合一”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总结实践经验,做好法律衔接,希望社会各界对国土空间规划法研究制定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


孙佑海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也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目前我们处于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关键期,加快法治建设,才能固根本、稳预期和利长远。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梳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搭好基础性框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做到全国统一,相互衔接。


陈少琼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副主任
《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法治建设概况》


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法规、十六部政府规章和若干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城乡规划条例修订为例,主要有六个做法: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北京市基本形成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等贯穿全过程的立法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发挥智库和高校的作用,促使各方共同发力,最大限度凝聚立法共识。三是坚持目标导向。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回应社会管理需求,坚持立法与改革同步推进,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五是突出落地实施。明确各部门的总体责任、工作分工、配套文件。六是用好立法技巧。坚持“不抵触”原则,发挥地方性法规补充、先行和创制作用。


许  健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
《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上海市牢牢把握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安全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既抓建章立制、管理法规文件的制定,又抓规划实务,推动全领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加快探索“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措施。目前,上海市完成九部地方性法规、十四部市政府规章、六十余件规范性文件和两百余部政策性管理文件的制定。在立法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统筹协调、完善四方联动机制。通过系统思考、统筹兼顾,全方位梳理、全流程研究、全局性谋划国土空间规划和治理体系。


顾  浩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
《国土空间规划立法——浙江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早在2004年就提出城乡一体化规划、市县总体规划,率先探索“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制度。自机构改革以来,浙江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探索符合浙江实际的规划管理政策。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数字化为手段,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多测合一”的规划实施管理改革实践。浙江省于2021年成立《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制定工作小组,编制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破解以往各类规划相互冲突、国土空间分散管理、审批时间长手续繁琐和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明确分级分类型、全域全要素、全程全方位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健全以土地综合整治为规划实施路径的机制,强化空间治理数字化手段,健全规划部门协同机制,推进全省国土空间智治。


严金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国土空间规划的现代法治:良法与善治》


国家的法律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国情、人脉、性格等都有紧密的关系。在系统梳理和总结国际立法的实践经验中,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法》立法,要坚持人本、权威、精简、公平、高效的基本原则。立法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组关系:一是伦理与法理。基于法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缓解自然资源稀缺性带来的问题,平衡博弈的格局,良法和善治是要有好的法律和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继承和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握好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各项规划之间的关系。三是内涵与支撑。把握“规划三底”,落实“三区三线”,遵守规划程序,加强监督保障机制。四是成本与效益。在保障质量前提下,追求立法成本最小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圆桌论道

圆桌论道现场照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