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最大的不同是,市场终于开始对监管政策开始了专业而理性的思考,思考高度也不再限于股市本身、指数高度、股价估值本身,而是回归我国资本市场行业发展及监管逻辑本身,这样的讨论属终极思考,虽然其中还有屁股指挥脑袋的嫌疑,但意义已经有了大的突破,相信顺着这个思路,监管层可以找到解决目前A股症结的多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
这个不多说,我更想说的是一个看似文不对题,但最重要的观点,
不弄懂这一点,少则错判后面这轮行情,大则输掉整个未来
。
好,且听我慢慢讲来……
我对行情预判(马前炮)是特别自信的。
周末,一位朋友告诉我说因为我的一个预测他赚了大钱,但,听到这话我的第一反应是:
麻烦了
。
其实,我
早就不再为自己预测结果准确而沾沾自喜
,因为这不仅不是最终能赚到大钱的方法,还往往是大麻烦。
今天,我就说说这
背后的核心缘由,送给真想在股市赚到大钱的有缘人
,有点难读但请务必认真读,我
坚信可以解决困惑你很久的心结
。
先从混沌系统说起,混沌系统分为两级。
一级混沌指的是
“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
,比如天气就属于一级混沌系统,天气受无数的因素影响,但我们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可以让天气预报越来越准。
二级混沌指的是
“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
,因此就
永远无法准确预测
。股市属于二级混沌系统,如果谁被认为能准确预测后天的股价,那他预测的这个价格明天就会到,而后天反而不是他预测的那个价格,那这算预测准还是不准呢?
索罗斯著名的反身性概念说的就是这个。“‘反身性原理’的本质是指认知可以改变事件,而事件反过来又改变认知。研究对象受到研究者自身的影响就叫反身性。如此一来,股票市场天然就是反身性了,因为股票参与者的观点必然影响到股价,进而让股价不再独立。
政治也属于二级混沌系统
,预测结果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
A
股是典型的政策市,炒股必须讲政治,跟党走。
政策会因为仁人志士、专家的建议而改变,我也喜欢把自己用逻辑推导出来的预测,
尤其是预测到一些于国于民不利的不好结果
,采用建议的方式说出来,希望决策者可以因此而改变政策,让我预测的结果不要发生,为此我在午夜约定中说:
对我而言使用强烈看空、逃命这样的词确实不合适,我感觉到重大问题时一般会给监管层提建议,大家如果认为建议不能被采用,那大家就小心点;
2015
年1月2日因为对股市踩踏事件的担忧,
我在
《
骚动的是人心踩踏的是人性
》
一文中给监管层提了八点建议。可惜因为没有采纳而预测成真,成了不忍骄傲的神预测。
同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2015年6月16号《
如何应对这次A
股的真调整
》股灾起点时的神预测,用了连根拔的割草图:
2015
年6月20号的《疯牛已死》一文,认为监管层误判形势,结果非常可怕。
有关建议的文章更是写了非常多,比如:《A股优思录》,《警惕中国股市在伪市场化变革中沉沦》《呼吁重新认识A股的一封公开信》,《九问误国书生》等,观点明确,用词也够犀利,只是没有一篇是让人吃饱的第十个包子,都是马前炮,都做了垫脚石,这没什么,悲惨的是几乎
每一个不好的预感都成了现实
,而且还有很多人认为我没有给监管层提建议。
今年年初,因担心监管层骄傲,写了三篇长微博
《
对
2017
年股市行情的疑问
》;
《
对2017
年股市行情的疑问(析疑版)
》;《
A
股还债行情怎么做
》,现在看,几乎完美诠释了后面政策及行情的演变。
说这些,不是要证明预测有多准,恰恰是
想证明这背后的“大麻烦”
。
我多年前分析股市的重点已经不是为了追求结果准确,而是为了
提高投资胜率
。我明白
越准确只能证明当时信的人越少
,否则一定会影响结果,每一次的担忧都会如期发生,
证明建议根本没有取到任何作用
,这对一个一直提建议,希望监管层有所改变的人而言,其实是最痛苦的。
但,其实,我一直提醒自己,
自己只是千万个预测及提建议者中的一员
,我的建议可能无法到达天庭,但其他人有可能是可以的,我也不是最聪明的,我能想到的也有其他人一定会想到。
我坚信,符合逻辑的预测一定会影响结果,甚至改变结果,只是不知道是哪一次,是什么时间,正因为此,我提醒自己
只相信逻辑,不要去迷信自己推测的结果
,也一直提醒洪粉家人要
信逻辑,别信我,
也就是
别盲目相信当时逻辑推理的结果
,因为
结果会因预测而改变
。
也正因为此,我特别重视市场情绪的观察,对人性决定心态演变的逻辑非常看重,市场建议很多,到达监管层及投资者视野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会议上,电话中,饭桌上,媒体上都有可能,这都不重要,
监管层及投资者什么时候能听进什么样的建议
,
什么时候会实施
,这些建议没实施及一旦实施对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才是重要的
。因为人性不变,这个逻辑是永恒的,观察这个可以洞察预测成真的时间阶段,注意,
是时间阶段不是时间点
。
监管层情绪演变及行动逻辑一般是:1、
后知后觉(发现问题);2、官僚主义(慢慢处理);3、矫枉过正(下重手处理过头);4、物极必反(市场不堪忍受,政策修正)。
投资者的情绪演变及行动逻辑一般是:
1
、视而不见(开始涨);
2
、开始关注但满是怀疑(大涨);
3
、将信将疑但开始后悔没买,已不敢买(继续大涨);
4
、开始认同小额买入(暴涨);
5
、重仓买入完全认同(震荡,个股分化);
6
、重仓持有毫无恐惧(小跌);
7
、心存幻想继续加仓(大跌);
8
、决心比耐心期待反弹(反弹很弱);
9
、彻底崩溃减仓出局(长期走弱)。
人性不变,逻辑永恒,情绪及行动演变过程基本都是这样的,但每个阶段的时间长度是变化的,也就是说
出现结果的时间点是很难判断的
,为了提高逻辑分析对结果把握的准确度,我提醒自己
不要太注重细节或小周期
,
尽量去分析大周期
,不要太重视过程,尽量
只关注重大节点
,比如
多关心极致状态
,比如投资者情绪最坏的时候,监管层思维出现转折性变化的时候。这两个节点的出现,往往
会引发行情的阶段性反转
,当然这还需要结合具体行情、政策、投资者状况去综合考虑,还有,行情演变往往
不是一个时间点而是一个时间阶段
,所以,这个时候更
不可以看一两天的行情
,否则会坏了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