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秋夜氣溫驟降,水汽凝結在地面或樹葉上,會形成冰針或霜花。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易經」云:“履霜,堅冰至。”意思是踩到霜,就想到結冰的日子要來了,以此告誡我們要防微杜漸。
關於履霜,還有一個典故。西周宣王時期,重臣尹吉甫有長子伯奇,次子伯封,伯封為繼室所生。繼室想立伯封為嫡,於是陷害伯奇,對尹吉甫說伯奇對她起了淫心,吉甫信以為真,將伯奇逐出家門。伯奇在野外無依無靠,編水荷以為衣,采楟花以為食,踏著寒霜,悲歎自己無罪而被逐,作琴歌一首,名為「履霜操」:“履朝霜兮採晨寒,考不明其心兮聽讒言。孤恩別離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歿不同兮恩有偏,誰說顧兮知我冤。”後來周宣王出遊,聽到伯奇的歌聲,說:“此孝子之辭也。”隨侍一旁的尹吉甫聽了以後頓悟,於是殺死了自己的繼室,迎回了伯奇。
Δ
「西麓堂琴統」所傳履霜操琴譜
「履霜」流傳後世,據陸遊記載:“范文正公喜彈琴,然平日止彈「履霜」一操,時人謂之「范履霜」。”可惜如今琴譜雖有,但無人整理彈奏,我們也只能自行腦補這自傷的曲調了。
不過「范履霜」先生為我們描繪了一種與霜有共同意象的樂器,在他的「漁家傲·秋思」詞中: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羌管即羌笛,是羌族的一種竹制簧管樂器,吹奏時常採用循環換氣法,在鼻子吸氣的同時,將口腔中的氣體通過舌及兩腮的擠壓,推動到樂器中繼續發聲,有的樂曲甚至整首氣息不斷,給聽眾以綿長悠遠之感。善於表現壯闊、孤寂的邊塞景象。常吹奏的乐曲有「折柳詞」、「思鄉曲」、「莎郎曲」等,可惜傳播不夠廣,我們也只能腦補了!
Δ
羌笛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羌笛咱們聽不到,不過今日要聽的曲子,完全能夠反映邊塞的蒼涼和寂寞。「篳篥」來源於西域龜茲(qiūcí)國,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原,與羌笛有著類似的音色和演奏方法。在隋唐時期,因當朝者的喜愛而廣為流傳,甚至遠播日本、朝鮮。
Δ
熱播電視劇中吹奏篳篥片段
位於河西走廊盡頭的玉門關及其南面的陽關,自西漢設立以來就是通往西域的兩大要塞。陽關在南為陽,而玉門隱含了陰的意思。王維詩「送元二使安西」中說:“西出陽關無故人。”實際上王維寫這詩時並沒去過陽關,而且元二要去安西,應該走玉門關。不過這絲毫不影響詩的意境。後人以此詩為基礎,創作了「陽關」曲,因其曲調三段往復,又稱「陽關三疊」。
Δ
陽關遺址
- END -
文 | 呢喃
往期「樂賞」鏈接
冬至
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榖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