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职业健康法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推动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衔接融合,建立职业病危害治理国家标准制定发布工作机制,推动颁布实施《高危粉尘作业与高毒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条例》。加快部门规章和职业健康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推进地方性法规标准制修订工作。
2.健全职业健康监管监察机制。主要包括推动各有关部门落实职业健康监管监察职责,不断加强基层监管执法力量,推进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一体化监管监察执法,建立基于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完善职业病防治协调工作机制等措施。
3.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能力建设。主要包括提升职业健康监管监察执法的技术装备水平,规范职业健康监管监察执法,建立职业健康监管监察人员上岗培训与考核管理制度,提高职业健康监管监察执法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执法水平,完善基于职业健康监管的信息报告与统计分析制度等措施。
4.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建设国家级职业病危害综合防治科研平台,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社会化专业技术服务网络体系,改革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管理和审批制度,推动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诚信体系建设等措施。
5.强化重点行业专项治理。主要包括开展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调查,通过经验推广、示范创建等方式深入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治理,探索建立中小微企业帮扶机制等措施。
6.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主要包括督促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规章制度和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指导企业落实各项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建立企业职业病危害治理“黑名单”制度等措施。
7. 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和培训。主要包括大力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推动高等院校加强职业卫生工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职业健康培训教育示范基地,加快互联网+职业健康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