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微课 | 考前焦虑专场 将于本周日(2017年12月17日晚20:00~21:30)开讲,点击蓝字链接报名 巴赫微课 | 考前焦虑专场
被冤枉时,怎样表现才能让对方相信自己?
1 质问证据
2 表达感受
3 排除动机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
【例1】假设:有一天你去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笔,你已经付过钱了,却被老板误认为没付钱,坚持要你再付给他一次钱才能放你走。
问:这个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能够尽量让老板相信你已经付过钱了呢?
解析:
第1步:质问证据。
措辞参考:“老板,我确实已经付过钱了,不信的话您可以查一下监控(质问证据)?或者核对一下收款记录(质问证据)?”
当别人指控我们的时候,我们有权利质问对方:“你的证据呢?”
没有证据的指控,是不成立的。
假如老板想指控我们赖账,那么我们就可以反问他:“你的证据呢?”
假如他能够拿出监控等证据,证明我确实没付款,那我可以认。否则,仅凭他一张空口白牙指控我,我是不认的。
一般情况下,被我们这样一质问,老板必然会去核对证据。经过核对后,他自然会发现我们其实已经付过账了,误会也就解除了。
那么假如这家店的老板没装监控,也没有收款记录单呢?
——这,正是我们质问证据的意义所在!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老板意识到:记账,本应该是他的责任!卖东西不记账,这是他的漏洞!
老板作为卖家,他有责任记录自己的每一笔收付款,这个过程叫“记账”。
“记账”的作用,正是为了搞清楚谁付了账,谁没付账,从而避免赖账等情况发生而设计的一个环节。
“记账”,本应该是卖家的责任。
而现在,正是因为老板“记账”环节的缺失,所以才导致他怀疑有人赖账时,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据,从而诬陷了好人。从理论上来讲,老板应该为这件事负责。
所以,我们要求老板核对证据,其言外之意是提醒他:“记账是你的责任,你现在本应该拿出一份详实的账单来应对我的质疑。现在你拿不出来账单,说明你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是你的漏洞。”
走到这一步时,虽然误会还没有完全解除,但是,我们至少抓住了对方的漏洞,帮助自己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了主动权。
第2步:表达感受
措辞参考:“我现在感到非常难受(表达感受),因为平时买东西都会留个小票,而现在没有小票(质问证据),我就无法证明自己是清白的,这种情况也令我心里非常难受,非常着急(表达感受)。”
当我们受到诬陷的时候,心情肯定是非常难受的,这种情况下,人就容易发脾气,容易说出一些带有攻击色彩的话,比如:
“你怎么能这样平白无故诬陷人?”
“你这人怎么做生意的,怎么连个小票都没有?”
“你这个人真阴暗,真恶毒!”
等等。
这些表达方式带有强烈的指责意味,很容易激起对方心中的怒气,这样反而坐实了我们“蛮不讲理”、“精明霸道”的印象,结果就更难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去指责对方,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
“我感到很难受”
“我感到很冤枉”
“我感到很着急”
等等。
这种表达没有攻击性,不会激起对方的怒气,而是引导对方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感受上,让他试着去体会被冤枉的人的心情,这样反而能够激发他的同情心。
走到这一步,虽然误会还没有完全解除,但至少我们为自己塑造了正面形象,为自己赢得了印象分和同情分。
3 排除动机
措辞参考:“其实我倒不是介意这几块钱的问题,即使再付一遍钱对我来说也没关系。(排除动机)
关键是我真的很介意被误认为赖账这件事,这种被误会的感觉真的很难受(表达感受)。
今天我可以再付一次款(排除动机),希望您今后好好弄一个监控器,或者至少弄一个付款记录单(提醒对方责任),别再让其他顾客经历跟我一样的难受了。”
在这个事件中,老板之所以会诬陷我们赖账,是出于他脑海中假设了一个动机,他假设我们具有——“想要赖账,逃避付钱”的动机。
而“排除动机”这个步骤,恰恰就是为了破除老板心中的假设。
排除动机的潜台词是:“我不在乎钱,我在乎的是名誉。我宁愿多付一次钱,也不愿意被人诬陷我的清誉。”
所以,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我们就完全打破了老板内心最后的一道疑虑,完全树立了自己值得信任的形象。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只要对方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大概率上都会相信我们是清白的,从而解除误会。
假如对方实在是一个不通情理的人,那做到这里,我们也算是百分百为自己尽力了,别人还不相信那就由他去吧,我们付钱走人即可,节省精力,不必多费口舌。
这个方法我亲自实践过,确实有用!
上周,我在某网站购物,对方发货时出现了纰漏,反而怀疑我在耍赖。于是我严格按照自己总结的【证据--感受--动机】三步走,最后老板真的相信了我的表述!而且态度良好地给我道歉了!作为回报,我也为这家店写了一大段好评。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朋友,不论你正在经受被冤枉,还是曾经经历过被冤枉,我想对你说的是:别担心,别害怕,稳住情绪,保持冷静!相信世间自有公理在,发动自己的智慧,努力为自己争取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能找到方法维护自己的名誉!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重点:
被冤枉时,怎样表现才能让对方相信自己?
1 质问证据——你的证据呢?
2 表达感受——我感到很难受
3 排除动机——我可以承担责任,但你不能抹黑我的名誉
最后祝大家: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end】封面人物:安藤政信
巴赫微课 | 考前焦虑专场 将于本周日(2017年12月17日晚20:00~21:30)开讲,点击蓝字链接报名 巴赫微课 | 考前焦虑专场
担心错过好文章的朋友,可以把巴赫设为置顶公众号。——【进入首页】-【点击屏幕右上角小人】-【开启置顶】即可:
苹果用户专用赞赏码: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