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我又开始从南往北,穿越半个大中国啦!
这次来苏州,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美景是一眼都没空看。
不过本着中国人“来都来了”的原则,
苏州的伴手礼可没少带。
给姐妹们买了文创巧克力——寒山寺&苏州园林,所有形状和味道我都买齐啦!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园林最是苏州好,燕尾分波醉煞人。”
希望到时候收到的姐妹会喜欢,双十一期间四处出差,
买到了许多伴手礼,等我回去捋捋,
找个什么由头给大家送出去。
从苏州一路向北,此刻我正坐在高铁车厢里。
手里一杯咖啡,面前一台电脑。
偶尔抬头,看向沿途的窗外,从五彩斑斓的绿,到五彩斑斓的黄……
秋天,真是一个打翻调色盘的
季节啊,好适合穿越中国啊~
可惜,窗外美景无心看,一路都在肝文章!也在为双十一最后一场福利做准备。
要期中考试了!!老母亲们都晓得了吧?
最近刷到一个统计报告,说三年级家长每周辅导孩子作业花费的时间最多,达7.81个小时。
六年级家长花费时间最少,也达到了5.71个小时。
你家每周辅导作业花费的时间有多少呢?超越还是低于平均值呢?
前两天跟朋友聊天,他家今年小升初的娃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了,然后全家都懵了。
小学阶段,成绩排名一直前五的娃,第一次月考一下子落到了班级三十多名。
朋友分析原因:
“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我基本全程跟着。
进入初中后,7门课,每门的难度还越来越高,我觉得跟不上了,也觉得孩子大了,该彻底放手了,就没管了。
谁能想到,孩子就像一个漏水的船,到处都是漏洞。”
现在,朋友两口子商量着把现有科目分一分,两人分头把初中的知识拾起来,硬着头皮跟上孩子的进度。
这几年带娃,每每濒临崩溃的时候,唯一的安慰就是:
“等孩子大点就能解放了”。
等孩子大点了:
不用三催四催,他就能自己主动写作业。
不用三请四请,他就能自己洗漱、上床睡觉。
不用连吼带骂,他就能把自己该干的事儿干完了。
盼了那么多年的,现在发现,“等孩子大点就解放了”就是个笑话。
就像朋友家这种情况,好不容易熬到孩子小学毕业了,辅导作业的时长又有了无限拉长的趋势。
问题出在哪儿呢?
经常看到一种很鸡的家长,无时无刻都在扮演着监工的角色。
不夸张的说,娃作业上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家长盯出来的。
短时间看,孩子的作业完成的又快又漂亮,长远看,百弊而无一利。
一是盯没了孩子的内驱力
在旁边盯时,很少有人能忍住不插嘴:
"唉,你看你写的字都成鬼画符了,老师能看懂?
这里数都抄错了!"
打扰孩子节奏不说,还会彻底杀死孩子的内驱力。
这样的孩子学习的目标就剩一个:“让我妈满意”。
二是不利于孩子学习自律自觉性地建立。
父母安排、控制、监督,孩子学会的是他律,这样取得的成绩就像是繁荣的泡沫。
等泡沫一破,露出本相,我们才会发现,孩子习惯了被要求、被监督,他的思维变懒了。
遇到事情不会自己解决,遇到难题不会主动思考。
表面的岁月静好都是黄粱一梦,外力一撤、梦终究会醒的。
就像朋友家的情况,
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没有帮孩子提前建立起自律自觉学习的能力。
三、孩子将来会摔得更重
父母全程托举,小学的表现一路花团锦绣,代价是什么?
这就好比,孩子没学会骑自行车,家长在后面扶着孩子骑。
孩子越骑越快,家长总有跟不上的一天,有一天被迫突然放手,然后,悲剧开始了:
孩子从来没体验过摔倒的滋味,突然“啪嗒”一声,摔个大马趴,心态当下就崩了?
另外,小时候,骨头软,摔一跤爬起来,没什么大事,年龄越大,伤害也就越大。
学习也是这个理儿。
二年级考50分,和初二考50分,带给孩子的伤害是完全不一样,
两个阶段的试错成本,也是不一样的。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还有大把时间去慢慢培养习惯;初二的时候,中高考的指挥棒下,孩子很可能裹挟进“被分流”的大势。
有些妈妈说了,我也不想每天找虐呢,我每天盯孩子的作业,不肯放手,是我不想吗?是不能啊。
因为一旦放手,等待的将是:
哪个都伤不起啊!!
的确是这个理儿。
不过,进入三年级之后,孩子自理能力发展进入关键期,把孩子扶上“自主学习”之路就必须提上日程了。
怎么引导孩子顺利实现学习独立呢?
就跟当年孩子学走路一样,说是要放手,家长一下子退出个干干净净,肯定不行。
退出之初,我们不能一下子大撒手,至少要先保留两个环节:
做作业前,我们可以先带着孩子梳理一下,都有什么作业?大概用时多少?需要用到哪些书?先做哪项再做哪项?
从CC三年级开始,我们基本上不怎么管她学习了,作业、打卡、网课都是她自己完成的。
我们不管她什么时候开始、中间干什么,又用多长时间完成,我和C爸唯一做的,就是最后的检查工作。
父母检查作业就等于给孩子安了一个警铃:敷衍是交不了差的。
别总指望孩子更怕老师,觉得老师的批评比家长更有效。
想想每次考试为什么要家长签字、而考差的娃每次都是一副没脸见你的模样就知道了。
年级越高,检查作业的难度越大,我们可以一下批改工具:
毕竟,校内作业有老师监督这一环节,孩子做完、做好的意愿非常强,有问题,还有老师帮忙解决。
而校外作业,孩子看到空隙,就会偷工减料、偷奸耍滑,家长要多花点心思盯着。另外,没有老师打辅助,全指望孩子也不现实,这类作业更需要家长来给孩子助一把力。
比如,听到很多妈妈反应自家娃有这样的问题:
一听就会,一做就废。
怎么办啊?我给的建议:“多练”。然后这些家长就给孩子买了教辅,让孩子多刷题。
可孩子经常是,只做会的,不做难的,也不管对错,完全是无效刷题,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家长就很有必要盯着,确保孩子把时间和热情用在刀刃上:
针对孩子的薄弱点,找专业人士讲解相关知识,精准学。
看中刷题量、看重落笔头练习实操、家有小学到高中孩子的家长
,别错过11.9日学而思学练机的福利场直播。
老母亲放手了,如果挡在孩子面前的是一座座撼不动的大山,他没有能力推开,就会做两件事:
要么摆烂,要么崩溃。
很多孩子无法独立,最大的阻碍是他没有能力去独立完成作业。
尤其是普娃,他自己想不明白,一味地干想,浪费时间不说,还很有挫败感。
语文也是,
有些作业好像
自带防自学功能
,孩子没有能力自己解决。
不想让孩子喊妈,我们就很有必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工具,这个工具要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能帮助孩子完成课堂内的预习、复习,还能有适当的拓展与拔高;
二是,孩子自己操作起来毫无阻碍,因为任何小阻碍都可以成为孩子情绪崩溃的临界点。
√每天的数学题,遇到不会做的,不用担心。学练机里有详细的讲解视频:
√
计算口卡孩子只做,不订正,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率,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那就等于白做。
有了学而思学练机,他就可以自己偷偷订正,马虎错的不用挨骂自己下次也知道警醒。真正不会的,老老实实听名师解读,也能攻下难题。
√
英语新教材让很多孩子苦不堪言,家长带着读,发音是个大问题,有了学练机,老母亲可以歇了。
√
三年之后很多孩子发愁阅读理解,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在家补:
√
家长干着急,使不上劲儿的作文润改,也可以用它:
√
家长管控功能还能保证孩子的学练机纯净,避免它打着学习的幌子去干别的“不应当”的事儿。
其实,回想自己的上学经历,你就会发现,孩子学习这事儿,父母起不了多大作用。
我们最该做的,不是教孩子解题方法、理论、技巧,
这种些西,永远成不了孩子学习好的原因。
DD最近学轮滑, 姐姐是个老手嘛,一肚子理论教给他。
后来有一次他突然自己站稳了,惯性滑一了点点,给他激动坏了。
孩子体验到成就感,不用你催,他会自动自发地去掌握更多的方法、技术。
但很多父母都是本末倒置的,觉得我教会你100种解题方法,你就该学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