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新闻报道,说是中国职业足坛要打击“金元足球”了。咋看之下,有点莫名其妙,
啥是“金元足球”?
是球队名称呢?还是足坛中啥黑社会之类的?本来就对足球不感兴趣的我,好奇心促使下,看完文章,有点明白了。
这个“金元足球”不是其它,就是说
中国足协要治理中国足坛内的各种资本乱象。
比如说,球员高薪酬,球队投入多,球队名称中有太多赞助商名,等等。而足协的具体治理措施,已经陆续出台,且要求坚决落实。相关的规定已经出来,包括有国内职业俱乐部限投、职业球员限薪的规定,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新政等等。
只是看完这一系列改革或者说治理措施后,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难道说,这样的貌似打击资本的治理下,就能让中国足球焕发生机,成为世界足坛,不,准确的说是亚洲足坛的一流吗?
的确,我们得承认,如今的中国足坛是有点虚假繁荣,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泡沫。
我手头有份资料,说是2019年中超球员平均薪酬为120.7万美元,仅次于五大联盟。平均薪酬,还是美元,如此高的薪酬之下,
真的实现了重金之下必有勇夫的效果了吗?
或许是有点效果吧。
起码,在中超足坛有不少的,被高额薪酬吸引的外籍球员。而且,为此,还有个别球员因此改变国籍,成为我国的归化球员。想想,也是的,足球队不就需要十一个人嘛。要是连守门员在内,各个位置都有归化球员的话,那么,我国足球不就可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吗?
遗憾的是,这样的,虽急功近利,但并有在国际足球场走太远。比如说,近期的亚冠联赛,我国有四支球队,可惜都是铩羽而归,最好的止步于四强。
至于说俱乐部投入吧,目前更就是巨资了。
就以恒大淘宝足球队为例吧,2019年亏损19.7亿,而恒大球队从2013年到2019年,连亏7年,累计亏损75.73亿。显而易见,要不是有房地产的高收入支撑,哪里还会有恒大球队的存在?哪里还会有亚冠冠军的高光时刻呢?
当然了,各支球队的名称,也更是五花八门,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气息。还以恒大为例,恒大球队,这明显就是后面大股东的企业名称。2019年甚至加入了淘宝的名称。或许广州队才是简明扼要的叫法,可“大资本”非要硬生生的说成恒大淘宝足球队。
有了以上的乱象存在,使得我国足球表面看起来非常火爆,实际上,
充满了虚假繁荣的泡沫。
而更令人失望的是,足球的成绩差强人意,完全辜负了世界第二大经济综合体的身份,更是我国举办世界杯的资格大受影响。
为此,就有了如今足协的治理整顿活动。
从出台的这些规定和措施来看,我认为这样的治理,恐怕很难让足球重振雄风的。
比如说,限制投入吧。没有各大俱乐部的巨额投资,凭什么支撑各球队的运营呢?训练成本,教练团队的费用,交通费用,球员工资奖金,等等。若是指望着通过球队的运营来挣钱,就如恒大球队的财务数据一样,这巨额的亏损窟窿,贷款吗?还是会有行政拨款呢?
限制投入,对俱乐部来说,恰恰是求之不得。
可问题是,没有足够的投入,球队如何运营呢?球票收入吗?电视转播收入吗?以国内球队的比赛水平,能吸引到众多的球迷吗?没有球迷市场,这球队还能存在吗?
再说这限制薪酬吧。限制球员薪酬,太应该了。刚刚摆脱贫困的我国,竟然还有如此高收入的球员,简直是太不合理、太不公平了。让球员们的的薪酬大幅减少,甚至让他们的收入与踢球水平匹配,更是合适不过的。
但是,这样以来,没有高额薪酬,会有足球天赋的青少年喜欢足球吗?
没有大量的足球青少年加入,还能有高水平的球队吗?
不说国内球员吧,就说这国际球员,不是高薪酬,谁会来国内足坛踢球呢?尤其是那些归化球员,不是奔着高薪酬,会改变国籍吗?从契约角度讲,已经归化的球员,又该如何确定新标准下的薪酬呢?能说这是足协的新规定吗?
足球市场化的程度已经很低了,还要求球队名称中性化,这不就是让球队少一份冠名收入嘛。出台规定很容易,中性化名称改起来更是轻而易举,只是这没有冠名权之后,球队的收入受到影响,谁来弥补这一块损失呢?
或许,中国足球有很多问题,
但是得肯定的是,市场化的方向是对的。
需要治理,或者说需要改革的是不彻底的市场化,特别是半官方、办民间的足协问题。
如现在这样的行政治理措施,不敢说国内足球如何发展吧,起码,没有了“重金”,就意味着没有优秀球员,这样的球队比赛还有观赏性吗?
最关键的是,限制了冠名权,限制了投资,指望俱乐部运营来生存与发展,不说是缘木求鱼吧,至少也是惨淡之后,会是一地鸡毛的。
本文来自凯迪社区原创作者:
闲言毛
,
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闲言毛
子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