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上海籍女子徐某在报纸登征婚广告,骗取多名男子钱财。其中一位张姓男子,付出9万余元后,再也联系不上徐某,遂向上海警方报案。9月20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案件,徐某因诈骗一审被判处有期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万元。
之前做过婚介的徐某,了解一些刊登征婚广告的内幕,对这个行当较熟悉。于是……
2016年9至10月,她打电话与沪上某报纸联系,称要刊登一则征婚广告,并通过支付宝支付了费用。
在征婚广告上徐某隐瞒已婚的事实,
谎称自己已丧偶,有一女儿已成家,护士退休有房,想找单身男子,年龄不限、户籍不限,自己有独立房子,有退休工资,
并留下手机号码。
不久,徐某就接到张某的电话,对方称年龄70多岁,丧偶,系公务员有三套房,曾在部队当过兵。在听完对方的条件后,徐某约对方见面。
双方第二次见面时,
徐某谎称当天是其母亲生日,要他送点礼物表示一下。张某当即给了她近千元,称给其母亲买蛋糕。
几天后,
徐某又打电话给张某,称要介绍他给自己父母认识,让他提前准备两个红包。而当到了约定的见面时间,徐某又说自己父母年纪大,外出不便,顺理成章地拿走了张某包好的两个红包4000元。
2016年10月间,徐某又向张某提出庆贺两人关系升级,要求对方给她买只贵重些的钻戒,独自挑选的徐某又轻易地从张某手中骗得了3万元。
在他们“恋爱”期间,徐某称自己要去新疆旅游,几天后,她却打电话给张某说她在新疆出了车祸,急需钱款治疗,坠入“情网”的张某按照徐某要求拿出了6万元,交给了徐某所谓的某位阿姨。
事实上,徐某从未去过新疆,也未发生过车祸,
从张某处骗取9.4万余元后,她又搭识了王姓男子,慢慢远离了张某。
在甩掉了张某后,徐某又在报纸上采用相同的方式刊登征婚广告,这次她自称姓杨,做过厂长,单身60多岁有房,想找个老伴共度晚年。
这次上钩的是年过八旬的王姓男子。王姓男子是一名退休工人,老伴去世后与女儿女婿居住在一起。见徐某有房,顿时对徐某有了好感。徐某如法炮制了骗人的借口,但由于王姓男子积蓄不多,徐某就以买裤子、鞋子为由,每次向王姓男子“敲竹杠”数百元,后再称要王姓男子见其父母准备2000元红包,结婚又需要金戒指,王姓男子将亡妻戴过的老式金戒指及钱款送给徐某时,徐某推托了一番后收下。
▲徐某从王姓男子处骗得戒指一枚
徐某约王姓男子在亚新广场碰头,就在前一天,徐某打电话给王姓男子称其母生病住院急需用钱,要王姓男子凑1万元给其母治病。
对徐某深信不疑的王姓男子,编了个善意谎话从女儿处取得1万元,准备见面时交给徐某,被等候多时的警察逮个正着。
据静安区检察院指控,从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间,
年过半百的上海籍女子徐某,多次在沪上某报纸上虚构个人身份信息,刊登虚假征婚广告,先后搭识了两名八旬男子,
虚构父母过生日、购买订婚钻戒及在外地遭车撞伤需要医药费等借口,骗取钱财9万余元及戒指、衣物等。
警方在查获徐某
多
部手机背面,都黏贴不同人的手机联系号码,以应付不同人的来电回复。
▲徐某有近10部手机,背后贴着不同人的手机号,以应付不同人的来电
遭徐某诈骗的张姓男子,在付出9万余元后,徐某却似从人间蒸发一般,张某觉得自己受骗上当,便上海警方报案。
2017年4月18日上午10时,就在徐某约另一名王姓男子在长寿路亚新广场碰面约会时,被警方一举抓获。
徐某交代说,以前她做过婚介所的工作,对这个行当较熟悉,自己履历是假冒的,
凭着自己的姿色,搞定那些老男人是分分钟的事
。
经审理,法院认为:
婚姻存续期间的徐某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退赔了被害人的全部经济损失,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法院遂从轻对徐某作出了有罪判决。
来源:东方网综合
部分文字作者:李鸿光、毛丽君
编辑:shir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