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ONE文艺生活
ONE·文艺生活,每天都将在这里为您推荐一篇文章。它或许是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也可能是一个观点、一种态度。我们希望这里会成为「一个」App和您文艺生活的延伸——文艺路上,有你不孤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自己没被爱过,就给不了别人爱? ·  昨天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自己没被爱过,就给不了别人爱? ·  昨天  
深夜书屋  ·  新的一年,养生这件事得狠狠地抓起来! ·  5 天前  
深夜书屋  ·  这个冬天被莫言新书狠狠地共情到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ONE文艺生活

直播间快把爸妈退休金骗光了

ONE文艺生活  · 公众号  · 美文  · 2024-07-15 13:17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中老年人沉迷于网络世界,成为诈骗团伙的主要目标的现象。文章指出诈骗团伙利用各种手段欺骗老年人,包括售卖保健品、低价旅游团、网络课程等。作者提醒读者要关注老年人的手机使用,留意广告链接,提高警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老年人成为诈骗团伙的首选目标。

由于老年人有钱有闲,且容易轻信别人,成为诈骗团伙的主要欺骗对象。骗子利用老年人怕生病、怕穷等心理,通过各种手段骗取他们的钱财。

关键观点2: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诈骗团伙利用直播、社交软件等平台进行骗局,包括售卖假冒保健品、珠宝、金融理财产品等。他们制造焦虑,诱导老年人下单购买,甚至让他们负债累累。

关键观点3: 家庭沟通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对于防止老年人受骗的重要性。由于中国式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很多父母不听劝、不知错。作者建议年轻人多与父母沟通,了解他们的近况和想法,以减少被骗的机会。


正文


现在的中老年网瘾是真的大。


从我爸到我奶睁眼闭眼都是手机,每天给我转发各种健康保健、防诈指南。


他们不知道的是,有钱有闲的他们才是诈骗团伙的首选。


在骗子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老年人的钱,不好赚,但好骗。


朋友爸爸沉迷于在网上跟人买理财、外汇,房车赔尽。


我们村很多人热衷于在网上报低价旅游团,每人回来都带大几千的特产。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时代变了。


这届骗子,已经在网上把你们的养老金骗没了。


小品卖拐里,赵本山几句话就能把范伟忽悠瘸了。


网络世界里,诈骗团伙的几句话让老年人忽忽悠悠就穷了。


以前开在小城镇里的保健品养生馆,如今已经把传销地点搬到了线上,织起了更大的一张网。


线下起码还免费送送鸡蛋,到了线上,优惠券需要抢,支付名额也是限量发放,妥妥的饥饿营销。


@木喋喋


知道现在老年人网瘾大,于是骗子们售前售后两开花,养生课报班只需1980。


三假院长问诊治百病,最大的韭菜是咱爹妈。


@malamia


这些主播利用老年人怕生病的心理,在直播间疯狂制造焦虑。


创造新名词,号称高科技加入xx肽,但没有正规医学试验作为科学验证;


自称是“祖传秘方”、“千年御药”,却无正规的批准文号。


老年人一旦上钩就会被拉进群聊,里面的活跃用户50人里40个全是托。


咱们正经互联网牛马们拉新还要打广告,找策划,人家几块钱的红包就能轻松搞定。



你以为进群以后看看就好,但总有人禁不住旁人的劝说和职业托们的洗脑。


最后熟人带熟人,让很多老年人从受害者变成了中间人。


不光是养生保健,什么国学易经、乾坤八卦,救命改命双管齐下,让不少老年人觉得直播间里挤满了心软的菩萨。


@小红薯


中国人喜欢看热闹,老年人更偏爱看些家长里短。


现在的直播间主打一个卖惨,不是老公在外面莺莺燕燕,就是把婆媳关系摆上台面。


@小霜菜奈


这边你刚共情,那边就忽悠你赶紧下单。


或许有些人觉得这些骗术太过于简单无脑粗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场骗局。


别着急,你没被骗,只是还没遇到适合你的骗术。


老年人沉迷于看网络小说,自己又不会找正规软件购买。


于是有很多小说平台定点向中老年微信用户投放广告,前50章免费,后面只要看一页就会要扣钱。


@若


文章写的又臭又长,动辄就要上千章,老年人觉得十几块钱不贵,等追完一看钱包,几千块钱打了水漂。


大家应该还记得之前“假靳东”的新闻。


一个假“靳东”倒下了,针对中老年女性的骗局并没有从短视频平台销声匿迹。


假冒名人有风险,那就假扮成军人和公职人员,利用她们的职业崇拜,把她们引入杀猪盘的深渊。



一句姐姐大过天,姐姐给我刷账单。


中老年妇女内心空虚,期待爱情再次降临。


而中老年男性还想着东山再起,觉得60岁正是闯的年纪。


@stx


网络赌博是我国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但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发现了不为人知的财富密码。


有的人只想浅尝即止,在赌博平台诱导下,他们很快就能赢了一点钱,且提款秒到账,于是便放松警惕。


庄家“不怕你赢,就怕你不玩”,一旦你充入更多钱,那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这些说的都是珠宝行业里的“赌石”。


现如今赌石也被搬上了直播间。



以前:“一刀穷,一刀富,一刀让你穿麻布”。


现在:商家富,买家穷,绿的不是翡翠,是韭菜。


朋友 @木更的爸爸最近沉迷于在直播间买藏收珠宝。


原本他以为那些破烂只值几十块,当装饰品玩玩,直到他爸找不到耳机开外放,直播间里主播说买劳力士送齐白石真迹他才意识到不对劲。


@苏东皮


翻过他爸的购买记录才知道,他以为的十几块的东西加起来花了20多万,他爸不懂什么是防拍价,标价9999的都照样下单。


他拿去正规机构检验,金子里面全是铜,假表网上搜同款售价299块钱。


即使这样,他爸爸每天依然挂在直播间里,看假冒的“中国黄金”老板诉说自己的儿子不孝,说要当主播干爹,为家人谋福利。


看到这里,或许你松了一口气,自己的家人还没有遇到过这类骗局。


我建议大家回去还是看看父母的手机,有很多广告链接专门推送到老年人的手机里。


也许父母一个不注意就点了进去,就让骗子们又进账了一笔。



小时候我们经常幻想,如果每人给我们一毛钱,那岂不是就能成为百万富翁。


这种想法,诈骗团伙已经落实到了实际。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但钱不会源源不尽。


没钱了咋办?


骗子会给你想办法:去借。


现在的骗子既懂传销又搞金融,路边上说办信用卡送皮箱,爸妈可能会觉得麻烦。


但如果说直播间某商品原价999现在只要199,过了今天就下架,那爸妈说啥也要把它给拿下。


@。


什么信用卡、花呗、小额贷……人家手把手教学,包教包会。


朋友 @吠羊羊教了很久都没教会她妈怎么发红包,结果他妈看了几天的直播,被客服教会了免密支付和月付。


看到他妈一个月上万块钱的账单,她才知道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的她妈竟然这么有钱。


@丸丸子


有意思的是,在网上搜索中老年诈骗,求助的全是年轻子女。


“我妈被卖养生课的洗脑了,不让买就要和我们断绝关系。”


“我爷爷答应我不买,第二天就又花了五千,他连退休金都没有。”


为啥那么多人被骗以后还不清醒,甚至六亲不认。


因为骗子洗脑的第一步就是:切记要瞒着家人。


如今的骗子可不仅仅是直播卖货那么简单,他们是老人的理财专家、私人保姆、全职儿女、心理辅导师。


@规培学姐爱美丽


他们在直播间里宣传:你们已经吃了半辈子苦,千万不要再委屈自己。


后在聊天框里复制千篇一律的营销文案,写的那叫一个嘘寒问暖、感天动地。


很多老人被成功洗脑,认为儿女阻止就是惦记他们的钱,是不孝顺,不让买就要以死相逼。


@林穆延


即使你想努力为父母减少损失,维权之路也没那么容易。


他们在直播间卖的货虽然哄抬了物价,但东西确实到了父母手里,只能算是虚假宣传。


即使被举报封号了,他们换个马甲又能东山再起。


很多人最后的结果就是赔了钱,又伤了一家人的和气。


你只能安慰自己:起码爸妈身体没出现大的问题。


求助帖下面有不少人说:爸妈的钱爱怎么花怎么花。


说句实在话,这些人真的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骗子心里可没有及时止损这一说,不搞到你倾家荡产他们决不罢休。



老年人容易轻信别人,认知存在局限,难道我们就要袖手旁观眼睁睁看她被骗吗?


这又何尝不是助长骗子的气焰,让更多的骗局发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