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剪枝者
年轻人的城市、行业与生活选择助手。主推:新一线(传统一线新区与强二线城市)、新行业(传统行业新方向与新兴行业)、新朋友(同学同事之外的同辈/同类)。信息互联网时代,路径似乎无界蔓延。剪枝者协助年轻人将9-10条可能路线缩减为3-4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剪枝者

提前准备竞赛,适合孩子教育吗?

剪枝者  · 公众号  ·  · 2021-04-25 22:59

正文


K12教培的底层逻辑,现在看来,出了问题?

提前准备的军备竞赛,也许适合成人世界的一些领域,但是,不适合孩子教育。

孩子教育成为一个竞赛领域,因为结局大家知道、路线大家知道。大人做过这件事了,知道有解,知道如何解题。

但是,韩国教育的教训,很深刻了。现在不可能再装作看不见。

推广来说,仅仅在成熟的领域,才有竞赛的比拼。一旦进入新兴领域,想比赛也不知从何下手。

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影响经济策略选择。所有领域,都可能要调整。

在有人区,赶超、竞赛、比拼,是很有效率的。进入无人区之后,个性、多元、会玩,才是关键竞争力。

孩子教育,看起来是成熟领域,但孩子究竟变成怎样,对于孩子本身来说,是明确无误的无人区,即便有大人带,效率高,但目的也应该是培育探索能力,而不能以为,达到目标就是胜利。取得持久胜利的,不是短期目标,而是长期成长。而成长也不以胜利为唯一目标,体验、喜欢、有趣,本身就有价值。

赶超带来高效率结果,让人印象极为深刻,一些父母深觉得,如果当初再多努把力,结果会更好。所以,赶紧都给孩子准备上。

他们不知道,赶超的高效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路已有人走过。而一旦开始领跑,前面是什么?

先发经济体两百年GDP年均复合增长2%,不是说笑。也许不是铁律。但至少是经验法则,很坚硬。

孩子提前准备的高效率,令人迷醉。但孩子长大后,总要自立、自己选择做什么、跟谁相处。那时候,他怎么办?

如果不借着小时候安全的成长环境,多培养成长思维,多自主探索,长大了,如何自己选择?如何寻找意义?小时候习惯了做题必有结果的超高效率,20岁以后做不到,对自己失望,不知意义何在,突然失去动力,会怎样?平成废柴、韩国三抛,情节重演,就在身边。

欲速则不达,是古人的经验智慧,比花岗岩坚硬。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也是。底层价值观念不稳,成绩一时间跑快了,摔起来也会很重。

均值回归,是真铁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