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的经济环境预期不好,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呢?
个人和家庭很自然的选择,就是减少消费,多存钱,以备不时之需。
企业呢?很自然的选择,也是减少投资,裁减员工,通过节省开支、增加现金储备,来提高企业应对未来风险的能力。
但是,大家都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消费不振,资金空转,社会失业加重,居民收入也随之减少。
用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话概括,这就是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儿”。
上述现象普遍存在,在被大家普遍挖掘之后,就逐渐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个人决策的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与任何想达到的个人目的会非常地不同,甚至出现结果与目标正好相反的情形。
对市场未来的行情走势悲观,投资者本能的反应是减少一点仓位以回避风险。
但这样做的人多起来之后,市场下行的趋势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反而会让投资者手中的持仓更进一步地缩水。
缩水的结果是大家更不敢买股票,市场上的抛压更重,从而更进一步地重创手中余下的持仓。
当然,无论经济学领域,还是投资学领域,这种个体与总体、目标与行动的背离,换成另一个相反的方向,逻辑也是成立的。
经济学领域常发生的事是:当家庭和企业对未来乐观时,大家都会加大投资和消费,这会刺激经济,导致企业雇用更多的员工,居民增加更多的收入,从而带来更多的消费。
投资学领域常发生的事是:当投资者对未来乐观时,会更大胆地买入、更珍惜手中的筹码不舍得卖出,结果就是人人惜售从而造成标的价格的进一步抬升,这种正向循环的结果,最后一定是泡沫产生。
以前我对这种市场现象不屑一顾,认为是市场和投资者的不成熟、非理性体现,凡跳不出此种窠臼的人,都是投机者。
现在我明白了,这就是市场的规律,是千古颠扑不破的人性驱使。
市场八连阳之后,此前悲观焦虑至极的声音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了。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大家讨论的是市场会不会九连阳、十连阳,甚至更多的连阳上涨。
无论从投资还是从投机的角度,我们都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眼下与未来的股市。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我是腾腾爸,畅销书《投资大白话》与《生活中的投资学》作者。今年新出版
两本新书《一本书看透财报》、《一本书看透A股》,
目前正在热卖
!
套装,普通版,
打折中
数量有限,手慢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