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无谱寺掌门
一个情商零分的文案
51好读  ›  专栏  ›  无谱寺掌门

微信气炸了:这支刷屏广告为什么不是我们家做的!

无谱寺掌门  · 公众号  ·  · 2017-11-02 09:55

正文



对这条广告,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两种声音。


一种是这样的:


另一种是这样的:


我站第一种。没有悬念。


理由很简单,就是和我这位北(美)漂朋友一样,我也曾北(京)漂过,目前定居上海,折返回福州生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相信,那些和我一样,正在距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地方漂着,远离父母在另外一个地方生存的人,都会为这支广告所讲述的小故事而共鸣。


因为,这个场景,我(们)很熟。


有一年冬天,家里买了大个芋头,我突然兴起想吃芋泥(福州传统小吃),但完全不知道怎么下手。只好硬着头皮打电话回家问我妈(那会儿还没有微信),那头她说,这头我用笔一步步记。最后,我笨拙地按着这份手写「电话菜谱」,费老劲把芋泥做出来了。


远在外地,想家的时候,若是能吃到一口家乡的味道,那种感觉,就是无价。为什么从前在家的时候,没有从爸妈那里学到一两门烧菜的手艺?大概很多在异乡生活的人也有过类似的懊恼吧。


再说回这支广告。


其实看前广告的半部分,真的还好,直到两分三十秒左右,剧情才开始被推向高潮 - 因为 12 个小时的时差,孩子从美国时间下午 4 点 20 分发来的「求救」微信,在中国的爸妈是凌晨 4 点 20 分收到......


看到这里,我猜,观众的情绪开始分流了 - 没有这种经历的人,心里就犯嘀咕,觉得这很扯淡,是创作团队刻意洒狗血;有过这种(留学、漂泊)经历的人,心瞬间就被揪起来了,有一种 4D 的代入感。


接下来的画面,我可以说,每一帧,都自带催泪瓦斯功效。这才是一部优秀的 film 的叙事手法啊,导演在影片后半段,不动声色地把「包袱」抖了出来。


大半夜,父母收到儿子的「求烧菜攻略」求助微信。


一开始,妈妈用微信发「语音教程」。


但儿子对「亲妈语音教程」表示不满,埋怨听不清楚。


二老二话不说,立刻翻身起床。


直接杀进厨房,妈妈负责烧菜和讲解,爸爸负责视频记录。


教程发过去了,爸妈还不放心,「售后微信」一条接一条地发。

直到儿子回复了,妈妈才露出了😊


这「没心没肺」的孩子,在照着「微信视频菜谱」做番茄炒蛋的时候,满心欢喜,压根就没想到,爸妈为了解他的燃眉之急,付出了什么,这付出的背后又寄托了什么。


剧中,妈妈在微信里最后回复的「好的 😊 」 - 这两个字,一个表情,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广告文案从业人员,所能做到的最出色的表达。「好的」,两个字,对「中国式妈妈」这个身份的刻画可以说是入木三分,爱孩子爱得浓烈而克制,真的很棒。


最后,文案就像两滴眼泪一样,悄悄地淡入。完美。


想留你在身边

更想你拥有全世界

你的世界 大于全世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