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一间“对”的居所和“对”的人一样重要。
一条探访了三对年轻夫妻,
在用心筑建的空间里,
蓬蓬和小黄打通loft上下两层,各忙各的也能有陪伴感
85后的蓬蓬和小黄是一对“J人”夫妻,
长期做着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
想拥有一个有“休闲感”的家,释放压力。
他们买下北京市区一套57m²的顶层Loft公寓,
拆掉天花板、打通上下两层,
空间变得通透开阔,坐拥北京最酷窗景。
复古格调的家中,两人
和7只小动物
90后夫妻郭一峰和郭岚馨
是中国美院的本科同学。
去年,郭一峰在美院边上
盘下一套330㎡的平层作为“第二居所”,
平时一半时间在家,
一半时间就在这里画画、创作。
太太郭岚馨对此十分支持:
“宝宝出生后对我们生活秩序冲击很大,
他不在家,矛盾反而减少很多,
福建夫妻小昱和kiki,
一个是会计学硕士,一个大学学油画,
现在则是
一对非洲曼丁音乐乐手。
去年,他们在福州附近的永泰县
租下一栋
400㎡的
三层废旧铳楼,
作为居所和工作室。
家门外就是稻田,
两人
每天在山野间演奏、舞蹈。
毕业10年,从未上过班的夫妻俩觉得,
责编:鲁雨涵
蓬蓬和小黄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分隔两地。多年后,小黄恰好到蓬蓬所在的城市拍戏,两人重新联系上,逐渐发展为恋人,不久便步入婚姻。
小黄是一名影视工作者,蓬蓬曾从事广告行业,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两人的工作都是快节奏、高强度。“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很‘卷’,但以前的‘卷’还是有喘息的时候,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觉得喘不过来气了。” 他们希望有一个符合自己的生活需求和审美喜好的家,可以在舒适的空间里充分放松。
2022年,夫妻俩买下朝阳区中心的这套57m²Loft作为婚房,进行了一场大改造。
公寓改造前
改造后
房子原本的格局是两层,楼梯在玄关处,整体显得拥挤、不通透。发现所有的承重墙都分布在四周后,两人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把一楼客厅的天花板(即原二楼地板)拆除,楼梯挪到侧墙,腾出一整个挑高4.8米的开放空间,和一整面巨大的落地窗,视野十分开阔,窗外就是北京标志性的“大裤衩”。
白天,阳光充足,光影在整个家中缓慢流淌;傍晚,落日浸染整片CBD,坐拥北京最酷窗景。“我们俩不太在乎房型、朝向,选这个房子就是看上了风景。” 蓬蓬告诉我们。“拥有一扇可以看到全城景观的窗,会觉得跟这个城市既是一体的,又可以有一点距离。”
小黄拍过多部年代戏,曾在《繁花》剧组工作长达两三年,又是王家卫导演的粉丝,深受复古美学熏陶。
整个家有着浓郁的复古质感,
各种经典元素随处可见:海棠花玻璃、格纹拼贴瓷砖地板、木质屏风、深绿墙壁上挂着的《花样年华》大红色海报……精致典雅,又恰到好处,不会显得繁琐。蓬蓬告诉我们,装修的时候
小黄
刚好还在拍摄中,“所以也不想加入太多元素,不然回家了还像在片场。”
家具则以木质材料为主,橱柜、桌椅、地板,保持统一的美拉德色系,其间点缀黑色沙发、白色吊灯、暗红纹地毯。
蓬蓬和小黄都是“J人”,两人按照生活习惯仔细规划了空间的动线和细节。
从玄关到客厅,以一个圆柱形的书架作为隔断;
客厅上方则安了一台木质吊扇,让整个空间拥有了两人渴望的“休闲感”。下班回到家,“沙发上一瘫,电扇一转,有种南洋风的那种度假的感觉。” 小黄说。
卧室开了两道门,动线流畅
来到二楼,一条不宽不窄的走廊串连起卧室、卫生间和书房。
卧室开了两道门,既有私密性,又可以保证动线流通。正门对着朝西的落地窗,到了下午会有充足的光线,对习惯晚睡晚起的夫妻俩来说十分惬意。
卫生间依然是黑白相间的复古色调,设有一个圆形的浴缸。小黄是东北人,喜欢泡澡,同时作为影视工作者,“也会通过泡澡去找灵感,在浴缸里写东西。”
两人没有孩子,但家中有7只小动物同住。两人为小动物们分别设计了专属空间,“一家九口”各得其所。
一楼储物柜下带栅栏门的“小房间”是
柴犬nunu的
,它的各种用品就收在“楼上”的柜子里;
卧室门上开了一个小猫门,“方便它们随时骚扰”;鬃狮蜥、荷兰猪等四只小宠,“连着岛台打了一个四层楼的’小宠公寓’,在厨房做饭的时候,时不时还能顺便扔几片菜叶给里面的’房客’。”
和小动物们一起生活在这样一个符合自己的需求、审美,可以让人放松充电的小空间,是夫妻俩能想到最幸福的生活图景。
蓬蓬告诉我们,小黄会经常到外地拍戏,最长的一次异地大概有半年时间。小黄把夫妻俩感情稳定归功于蓬蓬的理解,但蓬蓬觉得不能用“包容”去形容这个状态:
“他在追寻他的梦想,我做我自己的事情,又彼此陪伴,更像是两个人一起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种相处模式延续到了空间的设计上:楼上楼下所有空间都是开放、连通,又可以选择封闭的,无论在哪个角落,各自在忙什么事,都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存在,
不用对话也能拥有陪伴感。
夫妻俩觉得,搬到这个家以后,才真正开始过日子。以前两人白天忙事业,回到家就睡觉,“房子只是一个晚上休息的地方”。现在不但松弛下来,也会意识到人生不只有工作,生活开始变得丰富饱满起来。
蓬蓬说,现在自己更有
对生活的掌控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卷”了。
“我想,人还是要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
卷’的同时善待一下自己,才可能有更大的空间去努力。”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在读的
郭一峰,
在美院已有13年,既是学生又是外聘老师。2023年,他在美院旁买下一间
330㎡的
平层作为“
第二居所”
,只做了
一室一厅:300
㎡
用来创作,
30㎡
用来生活。
郭一峰
和太太
郭岚馨
是大学同学,爱情长跑10年,2022年“修成正果”,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两人平时
各自留有独立空间,互不干扰:
郭一峰平时
基本一半的时间在家,另一半的时间在自己的空间创作。
用
郭岚馨
的话说,“分开一下再合体反而感情更好,距离产生美”。
郭岚馨之前是平面设计师,孩子出生后,暂时在家做全职太太。“他是一个很抠细节的人。刚生完宝宝的这一年,对他来说,打破生活规律的冲击会更大。反而他不在家,我觉得是一件好事,矛盾会减少很多。”
这座房子三面环山,一边有小溪。因为从事绘画行业,
郭一峰十分注重
自然景观。改造历经了8个月:房子原本是只有
6根柱子的普通
大平层,
郭一峰
把乳胶漆都铲掉,使原始建筑墙体全部裸露出来,钢筋锈迹斑驳,“每一面墙都相当于一张画”。
空间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木饰面的柚木色和混凝土墙搭配,如同一幅画中的冷暖对比。
室内布局如同中国园林层层递进。几扇中轴门使空间贯通,从大门进入后可以看到茶室的一盏灯光——从一个宽阔空间过渡到一个小空间,“很聚”。
走到这里,突然又出现两扇门,东南面的整片树林一下子映入眼帘,满眼的绿意就“扑”进眼睛里。这里是郭一峰的工作区域,放置了一面画布墙。
隔断之后是郭一峰的会客区,这里也摆放着他的一部分收藏,比如24台打字机,摆满了一整面墙。
“打字机虽然是机械,可我们以前所有的文明是通过它来传输的。”
郭一峰告诉我们,自己喜欢上打字机是因为太太。当时刚好
郭岚馨
做毕业设计,在为一家古董家具店做标识。被太太带去参观后,郭一峰逐渐喜欢上了老物件。现在如果出国旅行,他一定要去跳蚤市场淘一淘。
郭一峰的打字机墙
谈起当初,郭一峰十分感慨:刚来到杭州考美院研究生时,两人租的房子只有十七八平,仅放得下一张桌子一张床。冬天非常冷,两人相依为命,“抱团取暖”。后来慢慢地,夫妻俩租的房子越来越大,但即使现在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还是很怀念从前。
夫妻俩的大学毕业照
两人刚在一起生活时,有点强迫症的郭一峰会
不习惯太太会把房间弄得凌乱。但
郭岚馨
说,如果全部都弄得很规整,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于是郭一峰慢慢习惯凌乱带来的生活气息,而
郭岚馨
也逐渐变得更加爱整洁,两个人相处愈加和谐。
郭一峰觉得,
互补的
感情
会更长久。“
我太太
平时在家里比较吵,我就属于看着她笑的那种。” 自己从事的职业本质是孤单的,需要一个人创作才能专注,但是回到家,“耳朵会变得很热闹”,能感受到家的温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