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是世界范围内十分受欢迎的茶类,产量、贸易量和消费量占比均超过七成。
祁门红茶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将中国茶带上了全新的高度。
祁门红茶,原产于安徽省祁门县,有“红茶皇后”“群芳最”之美誉,在国内外评选中屡获殊荣。
它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入选的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锡兰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
洋溢着玫瑰花香、果香和蜜香的祁门红茶,可以用8个字概括其品质特征:“香高、味醇、形美、色艳”。
其独特、馥郁持久又多元化的香气,让人难以进行准确地描述,故以产地命名,被称为“祁门香”。
日本茶学家山西贞说:“祁红香是玫瑰香和木香的混合香,那仿佛就是森林里优雅的岁月味道,抑或是百年茶仓的馨香。”
如果需要更具象化的形容,在《安徽省志·农业志》中对祁门香是这样描述:有蜜糖香,又似蕴藏苹果香,清高持久,甚是独特美妙。
清朝光绪年间,祁红畅销欧美,尤其受到英国人的喜爱。当时,祁红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只有贵族王室才有机会享用。
1915年,祁门红茶依靠独特的“祁门香”,在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大放异彩,罕见夺得三项大奖。
新中国成立后,它也曾多次作为国家的外事礼茶,赠送给前苏联、英国等外国政要,在一个个重大外交活动中崭露头角。
祁门红茶不仅在海外名声大噪,国内不少文人雅士,老舍、钱钟书也是它的忠实拥簇者。
1964年,老舍在徽州讲学,品尝祁红后,留下诗作“屯绿祁红好姊妹,浓妆淡抹总无瑕。”
这里说的“工夫”,指的是传统制作工序繁复,其一大特点是较为“细碎”,制作时有意将茶叶切细、精选筛分处理,以更快速地释放风味物质。
传统祁门工夫红茶,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隽厚,香气馥郁持久,叶底红艳匀亮,因此也被称为“镶着金边的女王”。
在许多资深茶客心中,传统工艺制作的祁门工夫红茶,才是记忆中地道的祁红滋味。
今天,为让大家品味到一口正宗的“祁门香”,一条生活馆联合“淘茶集”找来了历史悠久的祁红茶厂,为大家带来品质上佳的祁门工夫红茶。
两款茶由中国制茶大师、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陆国富老师监制,代表着祁门红茶的较高水准。
皆选用祁门县生态茶园“槠叶种”早春鲜叶,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茶汤香气高醇,似果香又似玫瑰花香,馥郁迷人。
每4~5斤鲜叶才制成1斤干毛茶,通过毛茶的审评定级归堆,选取部分外形、内质俱佳的原料,再进行精制加工,最终符合标准的不过0.5斤。
本次推荐的“传统祁门工夫红茶”包装方案,由我们团队的设计师原创手绘。
▲
设计手稿
画卷采用白描线稿的形式,再现了民国时期祁门茶厂制茶的工作场景。一排排厂房林立,制茶工人劳作其间,街头茶楼里祁红飘香。
置于茶席之上,仿佛一段跨越百年的祁红故事,在老电影般的场景中娓娓道来。
干茶外形紧细匀齐,锋苗俊秀,色泽乌褐油润,细嗅有淡淡花香与甜香。
沸水高冲,香气清新淡雅,玫瑰花香、甜果香、木质香一同绽放,层层递进。
入口柔和鲜甜,甜醇如蜜,呼吸间尽是馥郁茶香,回甘绵绵。
滋味饱满,香醇回甘,让人意犹未尽,确似漫步于森林间的优雅气息。
金芽甜香 特制精品祁门红茶
这款特制祁门红茶,精选祁门槠叶种鲜嫩芽叶,严格按照国际通用的红茶分级标准特别制作,限量50份,先到先得。
并附有相应的收藏证书,一证一码,包含了茶品信息、产地来源、匠人介绍等信息,赠予好友,心意尽在不言中。
干茶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褐油润,表面覆有一层细密的金毫,细嗅有沁人甜香。
注水开汤,汤色红浓油亮,茶杯边缘隐约可见金黄色光圈。
鲜甜清新的苹果香,裹着嫩花香、丝丝蜜香,萦绕于鼻尖。
轻饮一口,唇齿之间带着嫩芽特有的鲜润,汤感鲜醇酣厚,柔滑绵甜。
饮后许久,甜醇之感依旧留于口腔,回甘隐有微甜,余韵悠长。
百年老茶厂 传承祁门香
▲
原国营祁门茶厂,曾是中国最大的红茶加工厂,前身为1915年创办的安徽模范种植茶场,距今已有百年历史。
最繁荣的时候,有将近4000人在这里拣茶、制茶,而那时,祁门全城也不过3万人。
祁门茶厂,曾经创下祁门历史上三个三分之一:正式员工占全县三分之一,税收为全县财政三分之一,产值为全县工业产值三分之一。
▲
1966年的祁红老茶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苏联签订政府贸易协定,祁门茶厂供应苏联茶叶10050吨,一级价格每吨7600卢布,价格远超过其他省份的红茶,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点企业。
据祁红泰斗闵宣文老先生说,“我们祁门茶厂的,做了一辈子红茶,其实喝得很少,以前在厂里,要么喝大茶桶泡得红茶梗,要么就喝几毛钱一斤的炒青”。
究其原因,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用祁红向苏联置换战备物资,做茶不喝茶,全力支持国家,成为祁红匠人们心口相传的规矩。
▲
七十年代祁门红茶生产记录
五十多年的岁月,祁门茶厂经历了手工制茶到机械制茶、从纯粹生产型到生产销售型的演变。
生产祁红十多万吨,其中出口近八万吨,质量长期稳定,销往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出口合格率均为100%,荣获多项国家奖项和一个世界金奖。
如今祁门茶厂历经百余个春秋,几经变革,虽不及昔日风光,但依旧传承着国营老茶厂的优良品质。
▲
陆国富(中)、闵宣文(右)审评茶叶
现有非遗传承人闵宣文、陆国富老师技术领衔,他们坚守传统制茶品质,续写百年茶香的动人篇章。
核心原产地 传统技艺精制
祁门县,位于黄山西麓的丘陵盆谷之中,境内茂林高山绵延,谷深涧幽,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自古便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境。
山地峡谷一带不宜耕种,却是孕育茶叶的好摇篮,一条阊江河百转千回盘绕其间,水雾弥漫,构成了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
当地特有的“槠叶种”就长在岩石地上,晨间薄雾中望去,自然繁殖的老品种茶树大小不一,错落山间。
祁门槠叶种,是国家级茶树良种,也是制作传统祁门红茶的绝佳原料。
有实验表明,在祁红加工过程中,槠叶种的香气物质形成总量高于其他品种,其芳香物质在揉捻阶段剧增,茶汤滋味甘醇,香气馥郁。
本次带来两款祁红,皆源自祁门深山茶园,这里植被丰茂,在长时间地浸染下,形成祁红茶树的独特风味。
茶园的土壤主要由千枚岩、紫色叶岩等自然风化形成,大多属于红褐色砾质黏壤土类,使得所制茶品中铁、钾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
每一片茶叶,也在云雾的滋养下,等待着理想的采摘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