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美国台、企鹅影视、德国电视二台、法国电视台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联合制作呈现的《七个世界,一个星球》,甚至被称为「BBC有史以来最好的自然纪录片」。
《七个世界,一个星球》可谓红遍国内外。在国外,其烂番茄新鲜度高达100%,每日邮报和英国卫报都对它给出了5星满分的评价。在用户严苛的豆瓣上,该片首集播出后,豆瓣开分高达9.9分,截止目前依然保持着9.8分。
「在大约两亿年前,我们的地球看起来与今天的迥然不同,在几乎完全被海洋覆盖的地球表面,仅有一片超级大陆,人称『盘古大陆』,之后盘古大陆开始分裂,于是生命随着破碎的陆地板块分离飘移,这些破碎的板块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的七大洲」。
伴随着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的声音,《七个世界,一个星球》犹如一幅世界的微缩影像,徐徐呈现在世人眼前。
用「神作」一词来形容《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一点都不为过。
在这个剧集综艺倍速模式大行其道,视频娱乐内容与快餐文化无缝对接的时代,《七个世界,一个星球》让用户能够停下来,静静的欣赏每一个镜头每一帧画面,并感受世界各地的物种对生命给予不同解题而带来的心灵震颤。
这里有生存的残酷。
在南极洲,韦德尔氏海豹的幼崽在刚出生后的十天内不会游泳,因此 当暴风雪来袭时,海豹妈妈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潜入零下2℃的水中保存自己的性命,还是在零下40℃的严寒中守护孩子的生命。
只有那些经过生死考验、扛过风雪的小海豹,才会在母海豹的带领下学会入水游泳,迎来生命的重生。这看似十分残忍,但在南极洲这片极端气候肆掠的白色大陆里,只有遵循自然淘汰的法则才能实现种群的繁衍。
在俄罗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海冰加速消融。一个小岛上,多达10万头的海象拥挤在狭小的陆地,海象族群之间因为争吵斗殴发生的踩踏,导致短短几天时间就有超过200头海象死亡。
这里有生命的温暖与跃动。
在中国神农架,为了抵御严寒,川金丝猴时刻将自己的孩子搂入怀中,抱团取暖才能熬过寒冷的冬季;在印度北部干旱的荒漠里,雄性扇喉蜥有着多彩的下颚,为了吸引雌性,他们极力展示自己的盛世美颜,甚至不惜与其他竞争者大打出手。
《七个世界,一个星球》能够挖掘出不同物种丰富的生存细节,多赖于它背后一直致力于呈现完美的创作团队。
导演弗雷迪·德瓦斯来自《地球脉动2》团队。整个拍摄团队多达1500多人组成,历时4年,分别走访了世界各地40多个国家,为获得珍贵素材可谓「上天入地下海」。
配乐部分由获得过奥斯卡、金球奖、格莱美等多个奖项的配乐大师汉斯·季默操刀。
不过,相较于《地球脉动》《冰冻星球》等星球系列以往作品,此次《七个世界,一个星球》呈现出一种多重主体化视角:
以七大洲的角度观察地球,以开放、对话的姿态展现自然生态发展,进而反思人类的诸多行为导致的恶果。每个镜头犹如一记冷静的笔触,用不干预的纪实手法呈现人类活动对动物世界的影响。
在南美洲,生活于伊瓜苏瀑布附近的大黑雨燕能够神奇地穿越汹涌的瀑布水幕。看似铤而走险,实则是因为如果筑巢在水幕之后的岩壁,那么水幕便能成为幼鸟的天然保护伞。
然而,南美洲三分之二的能源来自水力发电,大规模的水电工程建设改变了众多水域的生态。每当雨燕的幼鸟开始学习飞行时,伊瓜苏瀑布上游的水库为了避免水位过高而开闸放水,这导致伊瓜苏瀑布的水流量陡然增大了一倍。
水量激增导致雨燕们很难再穿越巨大的瀑布水幕,不得不抛弃它们的孩子。而每年水电站开闸放水时,不少幼鸟都会因此而殒命。它们拥有令人类羡慕的翅膀,却无法帮助它们飞翔着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印度尼西亚,当大卫·爱登堡在1956年第一次抵达加里曼丹岛,试图在野外寻找红毛猩猩的踪迹,彼时那里生活着约17.5万只红毛猩猩。
如今,由于当地大量的农业开发,原始森林遭到巨大的破坏,红毛猩猩的生存环境遭到危险,活动区域日渐萎缩,导致其数量已经减少了50%以上,成为濒危物种。而面临相同威胁的,还有苏门答腊犀牛等成千上万其他物种。
在《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中,镜头里虽然没有多少人类的画面,但人类一直是一个「隐形的在场」状态。我们能够从许多细节中,瞥见人类活动对于这颗星球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改变。
在卫星云图上,无论是苏门答腊岛还是亚马逊平原,原初的自然环境都因为人类的破坏性开发而面目全非。在南美洲,每五秒钟,就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林地消失。地球之肺的奄奄一息,如今已化为延绵不绝的火焰控诉无止境的砍伐。
《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似乎构建了一个隐喻:「七」与「一」的对比,不仅意味着人类与其他物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管你隶属于哪个大洲,都属于地球村中的一员。
同时,「七」与「一」给那些盲目自信的人们施以一副紧箍咒: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洪流裹挟下,许多物种的基本生存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为了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一系列后果,人类必须深刻反思,并且采取积极的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这一趋势。
拯救他们,亦是拯救我们自己,这是《七个世界,一个星球》开出的一剂自省的药方。
沉溺于《七个世界,一个星球》美到窒息的镜头的我们,往往会忽视这部神作背后的出品方。
事实上,正是作为平台方的腾讯视频在纪录片领域持之以恒的深耕,才为《七个世界,一个星球》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46.02亿元,生产总值64.45亿元,同比增长16.4%和7%。
纪录片,早已不再是小而美的小众题材,而是已然成为吸引年轻用户的内容高地。
而腾讯视频对于纪录片的投入,也不再局限于作为播出平台。近年来,梳理腾讯视频在纪录片领域的动作,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蓄势」。
腾讯视频通过与BBC、国家地理等国际纪录片厂牌购买版权内容,扩充内容储备,初步建构了自己在纪录片市场的内容矩阵。囊括纪录片领域最优质的内容资源,是腾讯视频搭建纪录片内容矩阵一直以来的抱负。
第二个阶段则是「裂变」。
裂变意味着自制创新能力的裂变与创新方法论的裂变。在丰富的内容版权储备基础上,提升平台自制与联合出品的数量,并形成独有的纪录片先进工业链方法论,使腾讯视频从单纯的纪录片播出平台蜕变为纪录片行业的创新引领者。
在内容上,目前腾讯视频在纪录片领域已经形成了几个系列化的布局:
在美食向,《风味人间》+《风味实验室》+《风味原产地》,组成了「风味」IP,《早餐中国》等纪录片同样口碑不俗。在人文向,也有包括《纪实72小时》(中国版)等优质内容,展现记录平凡人的故事和真心;还有呈现潮流与青年文化,纪录年轻世代的态度和创造力的《我们的浪潮》。
<>
这些纪录片不仅兼具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尝试实现中国故事与世界潮流之间的统一,同时也是腾讯视频在纪录片领域内容创新与制作能力不断跃升的印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腾讯视频推出纪录片深度合作计划「胖滚计划(Project Penguin)」。胖滚计划瞄准自然科学、人文历史与社会现实两个大片品类的内容建设,致力于纪录片投资、联合制作和引入合作。
在「胖滚计划」中,与BBC全方位合作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内容引入、联合制作方面,除了《七个世界,一个星球》,包括去年播出的《王朝》都是「胖滚计划」合作下的成功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