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知乎新视频「节目共创人」,等你来! ·  2 天前  
知乎日报  ·  OpenAI 发布 o1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0 比 7 输给日本,国足长期如此不堪的原因是什么?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24-09-12 21:00

正文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北京时间 9 月 5 日 18:35,2026 美加墨世界杯亚洲预选 18 强赛 C 组首轮,中国男足国家队做客琦玉 2002 世界杯足球场对阵日本队。最终,实力不济的中国队 0 比 7 告负。这是国足队史正赛的最大比分失利,此前最大比分失利来自 2012 年与巴西队的友谊赛,当时国足 0 比 8 不敌巴西。国足长期如此不堪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答主的分析吧。

国足 0 比 7 输给日本,国足长期如此不堪的原因是什么?

| 答主:JekyllHyde
因为在足球这项堪称内卷之王的运动里,
中国体育那套「花小钱、办大事」且「一切向赢看」的逻辑被完爆得干干净净。

引言:
对于足球来说,失败才是主旋律。
对于足球的热爱,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热爱她」的英雄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
在一个成功大于一切,无法接受失败、正视失败且无法将体育娱乐纳入生活的国度里,
足球能发展的好,那才是不正常的。

全文逾 21000 字,总结了四年多以来我在知乎上对于足球和相关产业的研究,希望大家耐心读完。
本文设置了目录,如果嫌弃足球文化章节太长,可以直接跳到「体工队」之后。



足球的起源

足球为什么这么火?
这是一个很多人喜欢去探讨的问题。
从人类的历史发展来看,狩猎文化是刻在基因里的——人类为了生存而发明了狩猎,狩猎又反过来塑造了人类。
在《为什么是足球》一书中,英国著名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狩猎时代持续了上百万年,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成了人类的生理本能,但是突然有一天,人类进入了农耕时代。农耕时代,人类不用再进行狩猎,但是我们的猎人基因还不适应农民这个身份。狩猎中的紧张、刺激、风险还有狩猎瞬间的极致快感,使人类的狩猎本能不能膨胀,最终发展出其它方式来代替狩猎,于是,发明出竞技项目。
在所有的竞技体育中,最接近狩猎的运动就是足球——因为它同时满中狩猎的四大条件:
对抗(比赛过程)、协作(足球的团队性)、击杀(射门)、释放(庆祝)。
足球唤醒了我们基因深处对狩猎的渴望。
在人类早期的文化中,个体随部落迁徙——至今,包括鸟类、哺乳动物、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昆虫和甲壳类动物都会受当地的气候和食物供应影响而迁徙,就跟早期人类逐水草而居一样。
每个部落都会有自己的图腾,有自己的祭祀活动,所有的成员必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最核心的群体由亲族关系构成体系,就像足球俱乐部一样——有自己的队徽,有自己的球迷基本盘(以社区或者城市居民为主),
俱乐部通过构建的社区属性和身份认同感来换取社区居民的支持。
因此:
足球俱乐部建设核心的第一性是社区、国家和民族间的身份认同,而非仅仅是成绩。
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
相较于贵族更倾向的网球(所以为什么英国人这么喜欢能够称霸温网草场的费德勒:费德勒的球风更加优雅,温布尔顿本身就是富人区,而温网的著名甜品草莓奶油配香槟更是品牌之一)和板球(无聊),足球是相对应城市阶级和工人阶级的。
英国的贵族运动之一:板球
十九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下的英国完成了早期的城市化,大量工厂的设立让由于圈地运动和农业技术的改良导致的许多从农村移入都市的剩余人口逐渐变为了工人。
工人阶级在城市中形成,并成为城市的中坚力量。
同一时期(1845 年),现代足球由英国拉格比公学的拉格比足球演变而来,为了区分,1863 年由 12 个身穿双排扣长礼服的男人在伦敦成立的足球协会(The Football Association,英足总)将其命名为 association football,民间称之为……
soccer
因为足球本身成本的低廉和浓厚的社群感,这项运动在工人群体间迅速发展,并成为工人阶级的代表。
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之一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于 1855 年诞生在钢铁之城谢菲尔德。
自现代足球诞生之日起,足球就被工人阶级打上了「抗争」的烙印。
当欧洲的工人阶级开始「独立自主」地踢足球的时候,劳工的权利意识也在苏醒,普选权、罢工、社会改良是那个时代社会运动的主旋律。稍作留意,你就会发现,欧洲职业俱乐部成立的时间与旨在谋求劳工福利、改良社会的费边主义思想形成的时间大致吻合。
这也就是为什么英格兰的国家德比是利物浦和曼彻斯特联——两座自工业革命以来就一直处于竞争的城市。



曼彻斯特联队背后的英国发展史

利物浦是一座港口城市,随着大航海时代而发展。作为当时的全英第二大城市,80% 的奴隶贸易在利物浦完成;
曼彻斯特是一座内陆城市,因工业革命而发展。两座城市的合作非常紧密,1830 年,两座城市之间甚至修建了铁路。然而,利物浦却利用自己的港口优势突然单方面向曼彻斯特的进口商加大额入关税,由此激怒了曼彻斯特人,两座城市自此交恶。作为对策,曼彻斯特人修建了著名的曼彻斯特运河,连结了曼城与大西洋,自此曼彻斯特走向兴盛,而利物浦则日渐衰落。
我们可以看到曼联的队徽中红魔鬼的头上有一条船,对应的就是这一段历史。
除此之外,因利物浦是港口城市,故航运工人和商人居多,市内居民多爱尔兰移民,故信奉天主教;
而曼彻斯特是内陆城市,故制造业工人为主,市内居民信奉新教。
这种差异加剧了两座城市的对立。
除了利物浦之外,曼联还有两个死敌:
同城对手曼彻斯特城(阶级对立)和利兹联。
与曼城的对立主要是因为源于和同城死敌之间的一桩后世成为「褐色信封」的转会案;
而与和利兹联之间的对抗,对应的是一段糅合了十五世纪玫瑰战争和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两城棉织品与羊毛的竞争的长达六个世纪的恩怨。



伦敦的社区足球文化:

回到英国的中心伦敦。
伦敦是世界上拥有职业俱乐部和顶级联赛俱乐部最多的城市之一,每支俱乐部身后都有自己的基本盘。

  • 切尔西和富勒姆:虽然切尔西和富勒姆主场都在哈默史密斯-富勒姆地区,但传统上切尔西被视作切尔西郡的球队,本地球迷的基本盘是肯辛顿-切尔西郡的居民;
  • 阿森纳:位于伊斯灵顿区(地铁有一站叫阿森纳,即以阿森纳命名,临近原主场海布里球场);
  • 西汉姆联:位于纽汉区(西汉姆联主场,西汉姆即是纽汉区的一个地点);
  • 热刺:虽然位于霍洛维,但是冠名托特纳姆是因为俱乐部成立于哈林盖区(伦敦自治区之一)的托特纳姆湿地;
  • 水晶宫:位于南伦敦的克洛伊登区,「水晶宫」常指代南伦敦地区;
  • 女王公园巡游者:俱乐部成立之初的那一批球员出生地大多为昆士柏区(Queens Park);
  • 布伦特福德:位于大伦敦西南外围豪恩斯洛自治市的布伦特福德镇;
  • 查尔顿竞技足球俱乐部:位于伦敦东南格林威治皇家自治市的查尔顿地区;
  • 莱顿东方足球俱乐部:位于伦敦东部沃尔瑟姆福里斯特区的莱顿社区:
  • 达根汉姆和雷德布里奇足球俱乐部:位于大伦敦地区东部的柏京和达格纳姆区;
  • 巴尼特足球俱乐部:位于大伦敦北部的哈罗区内的巴尼特;
  • 威尔德斯通足球俱乐部:于 1899 年成立之初位于哈罗区的威尔德斯通(现已搬迁至伦敦希灵登区的莱斯里普),与巴尼特是死敌关系;
  • AFC 温布尔登:位于泰晤士河畔登金士顿地区。「前身」温布尔顿足球俱乐部成立于伦敦西南莫顿郡内的温布尔顿。2002 年,当英格兰足球总会批准温布尔登足球俱乐部搬迁到白金汉郡新市镇米尔顿凯恩斯后建立,温布尔登的支持者为反对搬迁而创立属于自己的 AFC 温布尔登。对于将温布尔登移植到米尔顿凯恩斯,大部分的温布尔登球迷感到俱乐部不再代表温布尔登社区的传统及遗产,因此转而建立的新球队 AFC 温布尔登。
  • 萨顿联足球俱乐部:位于南伦敦萨顿区都市中心萨顿的足球俱乐部;
  • 布罗姆利足球俱乐部:位于大伦敦南部的布洛姆利地区;
  • 威灵联足球俱乐部:位于大伦敦外伦敦的自治市贝克斯利区的韦林;
  • 米尔沃尔足球俱乐部:由一群苏格兰船坞工人在在位于伦敦东南部狗岛西端米尔沃尔建立;

所有位于大伦敦地区球队的建设都围绕着自己所在的社区。
这就是伦敦地区的社区足球文化,也就是为什么没有球队叫伦敦队的原因——因为真正的伦敦,指的是 City of London,那里是金融城,没有足球俱乐部。



社区文化

在简单梳理完了足球俱乐部的发展史后,不难发现:
足球运动的发展是典型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过程,由一个清晰的自下而上的「工人聚集-社区-俱乐部-比赛-联赛-国家队」金字塔构成:

自足球俱乐部成立之日起,便携带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属性:
  • 工人阶级属性
  • 社区属性

2002 年,当慈善盾改名为社区盾杯时(联赛冠军 VS 足总杯冠军),时任英足总发言人阿德里安·贝文顿就表示:
我们希望看到更名向这项游戏真正的英雄们(社区志愿者)因其出色的工作而获得认可。
足球俱乐部都有着强烈的社区属性,俱乐部成员为各自的社区而战。

哪怕是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英超,一直将社区的建设作为联赛发展的重点之一。
英超有一个名叫「英超社区行动」的活动,就是以英超联盟为指挥中心,号召英国各级别足球俱乐部成为带动社区活动的核心力量。
根据我在英国做经纪公司的朋友的反馈,英国企业找代言,一般就会从社区培养的体育明星出发。

  • 阿森纳

你去问伊斯灵顿的居民为什么支持阿森纳,他们会告诉你:
「从我爷爷的爸爸开始我们就是阿森纳的股东」
根据调查,阿森纳的球迷在所有的球迷里忠诚度也是最高的。

  • 切尔西

在球队遇到危机的时候,球迷组织就会站出来捍卫自己的球队——如现在切尔西的球迷组织The Chelsea Supporters‘Trust:
根据申明,主张主要有:

  • 俱乐部向切尔西球场所有者贷款的未偿余额应被免除,以便切尔西的支持者为斯坦福桥提供担保。
  • 特雷西-克劳奇主持的球迷主导的足球治理审查报告的相关建议得到实施,具体包括:

1、保证球迷能保护俱乐部的传统通过建立委员会与支持者进行沟通
2、继续支持切尔西女足

  • 潜在下家承诺尽早与 CST 会面,并与支持者就支持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定期、建设性的对话,包括票务和体育场开发等
  • 潜在下家承诺继续切尔西基金会的社区工作
  • 在没有关键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情况下,保证不会加入包括欧超联赛在内的体育组织

  • AFC 温布尔登

例如伦敦还有一支名为 AFC 温布尔登的球队。它的「前身」是温布尔顿足球俱乐部。在被收购之后,温布尔登足球俱乐部搬迁到白金汉郡新市镇米尔顿凯恩斯后建立,温布尔登的支持者为反对搬迁而创立属于自己的 AFC 温布尔登。对于将温布尔登移植到米尔顿凯恩斯,大部分的温布尔登球迷感到俱乐部不再代表温布尔登社区的传统及遗产,因此转而建立的新球队 AFC 温布尔登。
如今,AFC 温布尔登在英格兰乙级联赛参加。温布尔登社区的居民们将自己的热情倾注在了它们的代表队身上。
这些就是在有着成熟足球文化的地方球迷对于俱乐部的巨大影响力:
足球俱乐部作为社区的代表为社区居民而战;
社区居民提供时间和金钱来支持俱乐部的建设。

也因此,当去年欧洲超级联赛宣布要开始搞起的时候,闹得最凶的就是 BIG 6 的球迷和它们所在的英国。甚至连时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站出来反对这个脱胎于北美联赛机制的产物:
欧洲超级联赛会对足球造成巨大破坏,我们支持相关机构采取行动,它将威胁到国内联赛的核心,并使全国球迷感到担忧
核心观点就是:
英超的根据在于本国观众,在于社区的支持者们。
离开了本土球迷,BIG 6 什么都不是。
结果,英超六雄是最早退出欧超的。

这一切,
都是由英格兰 20 级联赛、140 个不同联赛、480 个组别及超过 10 万支球队作为基石发展而来的。

  • 足球背后的意义

随着社区性的发展,
足球俱乐部背后糅合的历史恩怨又会衍生出政治/宗教相关的话题:
支持俱乐部的那群人,代表了他们持有相同的主张。

最火爆的例子莫过于苏超的格拉斯哥德比:
凯尔特人代表罗马天主教人口,而流浪者代表同市的新教人口。

除了宗教冲突之外,另一种则是一些俱乐部自带的阶级属性。
比如我在分析马拉多纳为什么会选择加盟那波利时就提到过:
马拉多纳一直鄙视权贵(也看不起身上「身上散发着浓浓香水味,官腔十足」的普拉蒂尼)。他以自己的血统与出身为傲,自称「cebecita」(黑小子)。
因此,马拉多纳加盟的都是平民球队,代表着自下而上的力量:阿根廷青年人、博卡青年、巴塞罗那(巴萨那时候不是豪门)、那不勒斯、塞维利亚、纽维尔老男孩。
看看马拉多纳身上的纹身是谁
他曾多次拒绝河床的邀约——因为河床代表中产与富人,而博卡则代表穷人与工人阶级(这也是为什么阿根廷的国家德比是博卡 VS 河床)。按照马拉多纳的说法:「光荣比金钱更重要,所以我选择博卡,博卡需要我。」

直到现在,西班牙国家德比中西班牙民族主义 VS 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的意味也是一点都不少的。
而武磊曾经效力的西班牙人队,于 1912 年接受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册封的球会在加泰罗尼亚德比中所充当的角色就是臣服皇室的加泰罗尼亚角色(人家的全称是皇家西班牙人队!)
而在世界杯的推波助澜下,
足球慢慢变成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象征。
比如 1954 年的「伯尔尼奇迹」,便被德国人视作「德意志联邦真正诞生的日子」,是德国人重新被世界接纳的标志。
1950 年巴西举办世界杯时,里约的《晚报》激情洋溢地向全世界广播「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容量惊人的舞台,来让全世界看到我们的风采,称赞我们强大的体育。」
却在「马拉卡纳失败」中陷入了死寂。
若干年后,贝利如是回忆这段「当代巴西史中最惨痛的失败」:
当时家乡的气氛非常凝重、非常悲伤,就像一场战争结束了,巴西战败了,死了很多人,对我们来说,这场失利不亚于广岛之难。
「马拉卡纳失败」后,巴西剧作家尼尔森·罗德里格斯提出了巴西国民性中的「杂种狗情结」:
惊慌失措的杂种狗翻遍垃圾桶,希翼找到一点儿残羹剩饭。
八年之后,顶着肤色的压力,贝利横空出世,成功驱散了巴西的「杂种狗情节」,他以擦皮鞋贴补家用的穷黑小子的出身成为了巴西这个新兴国家有史以来最为励志的对象——巴西人民,无论是黑人,还是混色人种、白人,都将这颗新星视为巴西的希望,甚至是巴西解放和团结的象征。

  • 足球的世俗宗教性

足球的发展历程,契合了有关社区、国家和民族间的身份认同,暗含了国际政治、阶级斗争、民族独立等左翼话语;
足球场上的剑拔弩张,则强化了民族的自我想象与建构;
而足球队的风格,则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各民族的特色风格。
现代足球的商业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俱乐部的社区意义,但是没有办法消弭民族和国家的群体认同感。
因此,足球比赛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在塑造民族和国家凝聚力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国与国的赛场上,即便在个人色彩愈发重要的当下,个体也乐意将自身置于某个强大势力的旗帜之下。
而这面旗帜最终成为了族群的精神寄托。
1986 年墨西哥世界杯的一场四分之一决赛,阿兹台克体育场,阿根廷对阵英格兰的比赛,正是足球这项意义的集大成者。
「这不仅是打败了一个足球队,而且是打败了一个国家。」



体工队

回到我国的足球发展情况。
在职业化之前,我国的体育体制沿袭的是苏联的那一套专业体制时代。这一套虽然钱少,但因为全国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体工队,甚至军区都发展三大球,专业运动员的数量事实上比现在多得多。
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八一队。
八一篮球队的兴衰史,也可以看出举国体制在职业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优点是下限高,见效快,计划性强;
但缺点就是选拔范围窄,且非常的烧钱,最后失去竞争力。

作为最直接的参照系,
中国女足的兴衰史就是体工队上下限在非职业化时代向职业化演变下最好的案例。

但和苏联及其他东欧国家体工队不同的地方在于:
早在沙俄时代,足球在俄国就已经得到普及,此后,一直是可以与冰球争夺第一运动一般的存在。
1936 年,苏联顶级足球联赛成立,直至 1991 年苏联解体。
由于苏联构成的复杂性,苏联顶级足球联赛更多为政治而非为基层服务。于是,除了顶级联赛之外,各加盟国还拥有自己的地区联赛以及地区之下由各大型工厂组成的厂矿联赛。
苏联的厂矿联赛也是基于大型工厂的社区性而建立的——在苏联,厂区近似于最小的社区组织结构,有着社区所拥有的一切,如保卫部、学校、食堂、超市等等等等。
换句话说:
苏联的足球体系看似是体工队,实际上依旧是英国那套由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工业足球的逻辑,只不过从名义上来说,苏联只有专业运动员没有职业运动员罢了。



中国体育的使命

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体育事业直到今天仍然秉承着两项特殊的使命:

  • 通过竞技体育本身来扭转中国人「东亚病夫」的国际形象
  • 国家制度优越性

换句话说,通过金牌来展现国家实力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唯金牌论)。
如为中国代表团射下奥运会首金的许海峰所说:
体育是社会政治的一种需要,过去咱们什么都没有,国际上没有一个叫得响的行业,拿块金牌的确能唤醒民族自豪感。
所以,直到现在,无论任何商业化或者非商业化的项目,体工队流传下来的「刻苦训练、为国争光」成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来体育项目时的第一价值取向。



奥运争光计划

那个时候(1980年代)人们需要金牌,不需要体育,体委需要冠军,不需要运动员……当我们欢呼中国人拿这么多奥运冠军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也是有成本的。

体操王子李宁,1984 年的英雄,在兵败汉城之后变成了人人喊打的罪人,情绪过激的国人给李宁寄去了刀片和绳子。
在看到了这股情绪之后,总局痛定思痛,思考如何能够短期内获得更多的金牌。
经过 7 年的沉淀和摸索之后,我国于1995年正式提出了「奥运争光计划」。
洋洋洒洒万字,基本上可以总结为「小、巧、难、女、少」五字战略,把精力放在那些冷门项目上(就是没什么商业价值的),战略性地放弃竞争度高的。

其中,有两段话是值得细品的:
关于男子项目: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总体实力亟待加强,从 80 年代以来参加 3 届夏季奥运会的成绩和项目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具有夺取金牌实力的项目平均仅有 8 个大项,进入前 3 名的小项为 60 项左右,占奥运会奖牌总数的 8%,冬季奥运项目仅有少数小项达到世界水平;运动项目发展不平衡,某些优势项目一直未能走出低谷,男子项目仍然是薄弱环节,篮、排球等重点集体项目队伍萎缩,增加了发展的难度;体育尖子和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经费短缺

关于女足:

优势项目是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的基本保证,要继续巩固和发展 18 个国家重点投入项目中现有优势小项和潜优势小项,大力开发若干短期内能够达到世界水平的小项以及女子垒球、女子足球等项目。据统计,我国 26 个夏季奥运项目中有 60 个左右优势小项和 70 个左右潜优势小项,这些小项是我国竞技体育攀登世界高峰的主要力量。

从这两段话我们应该可以读出两个意思:

  • 男子集体运动我们养不起了,你们自己自力更生吧
  • 女子足球在短期内是有机会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我们干吧

于是,足球被剥离出了举国体制,开始职业化的进程。
这时出现了几个问题。

  • 足球的发展伴随的是城市化,但我国城市化过快,城市规划潜在的大量用地没有被建成公共体育设施
  • 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没有体育基因,也没有娱乐基因,导致足球在基层的普及度还不足以完成职业化自循环的逻辑
  • 足球和教育的关系应该如何界定

归根到底,最现实的问题就是:
剥离了体工队之后,没有社区文化的中国足球在没有编制的诱惑下该怎么做青训?
旧的体系被抛弃,新的体系怎么建?
谁都不知道。

加之世纪之交,为了豪赌世界杯各种折腾联赛,导致了假赌黑横行。虽然中国足球历史性地进入了世界杯决赛圈,但是因为甲 A 联赛的各种怪现状。直接导致了中国足球人才的断档。
直到今天,我都可以说在中国足球的乱现象中,红山口会议是功不可没的。



足协

1992 年的红山口会议之后,男子足球开始进行职业化道路的改革方向(被踢出体制)。

  • 骚操作

从职业化开始,我来历数一下足协各种强行插手联赛的骚操作:

  • 2001 年,为了豪赌世界杯,中国足协宣布取消升降级。结果,爆发了「甲 B 五鼠」事件
  • 2002 年开始,为了奥运战略,中国足协先后推出「U21」政策、中超改制政策(再次取消升降级机制);并开始漠视国家队建设、一心一意搞国奥队(想想杜伊、福拉多和殷铁生),结果 2006 年和 2010 年中国队都没有进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 8 强赛、国奥队小组赛被淘汰,中国国家队开始走下坡路
  • 2017 赛季,足协为了锻炼新人,强推 U23 政策,结果大量比赛 U23 球员开场即被换下
  • 2018 年年末,足协组织国家男子足球集训队训练营,受到征召的球员放弃联赛,展开包括军事训练、拉练等内容的集训,长期集训却不练球
  • 从各队中 U20 球员踢中乙
  • 2019 年,一刀切强制中性名

这种贯穿始终的瞎搞造成了以下的问题:

  • 2000 年甲 A 场均 1.99 万人的现场观众在 2005 年直接降到了 1.03 万人,联赛失去了关注度,中国人对于足球本就不浓厚的兴趣更加少
  • 联赛假赌黑横行,导致对足球苗子的吸引力变小,中国足球人才开始出现断档
  • 政策变化太快,投资人根本不敢投资

直接结果就是竭泽而渔,所有局中人都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在眼前利益的围猎中随波逐流。

  • 管办分离

而其中问题的根本在于名义上的管办分离和事实上的不是。
2015 年时曾经出台过一份名为《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文件,确立了「管办分离」原则,即足球管理机构要从体育总局脱离出来。
2017 年 1 月 5 日,「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注销,中国足协与总局脱钩,成为拥有自主权的独立民间法人。
「管办分离」的初衷是为了「去行政化」,是为了打破「唯政绩」观:
毕竟,人在体制内,就要「对上负责」;我只管眼前 KPI,哪管离任后洪水滔天。

但实际上做到了没有呢?

就举一个上文提到的例子(《足改四周年:红利与困惑》):
某中超俱乐部副总经理表示,U23 和外援政策一个赛季多次变化,给俱乐部造成困惑和负担。「政策变化太快,投资人根本不敢投资。」
受国家男子足球集训队训练营征召的球员放弃联赛,展开包括军事训练、拉练等内容的集训,长期集训却不练球。这种封闭训练的效果引起了一些社会质疑。
这种做法,真的摆脱了「唯政绩」观吗?

  • 中国国家队联合市场开发方案

2018 年,《中国国家队联合市场开发方案》出台。
最核心的目的,是将目前各中心、协会下属国家队各自招商的模式,变成由体育总局统一管理并招商,打造一个「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的概念。
其中有一条:
中国之队拉来的赞助——比如晓琴海参,八成拿去支援奥运保障,剩下两成留给中国之队。
所以国足将士们等于被踢出了体工队编制之外,但是还得为奥运金牌战略打工。

  • 养女足

2019 年 1 月 3 日,中国足协在官网下发了关于增加和调整《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准入规程》部分内容的通知。其中,每支中超球队原则上拥有 1 支女足球队,但 2019 赛季,拥有女足球队不是强制性要求,但 2020 赛季则是强制要求。每支中超俱乐部在 2020 年要带一支女足队作为准入条件,工资帽初步预定 3000 万元。
中超球队本来就不太好的经济状况摊上铿锵玫瑰更加雪上加霜。

  • 调节费

2018 赛季冬窗开始,中国足协制定了引援调节费——内援转会费不得超过 2000 万元人民币,外援转会费不得超过 4500 万元人民币,否则就需缴纳同等数额的引援调节费。
截止到 2021 赛季,足协一共从中超收到的引援调剂费为 2.1389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16.3029 亿,来自于国安、恒大、权健、苏宁、申花、深圳等俱乐部;而现任足协主席的老东家上港引入阿瑙托维奇需要缴纳的 1.4 亿引援调节费一直处于「应付款」款项。
即便足协收了这笔款项,不仅给不出票据,连「用于青训」的过场都没有走,只是静静地躺在中国足协的账户上,直到今年三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收费合规问题派员走访中国足协,推动了中国足协对历史上一些不合理不合法收费进行清理才发现。
2022 年 12 月 12 日李铁涉嫌严重违法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和湖北省监委监察调查到 2024 年 1 月 26 日国家体育总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杜兆才涉嫌受贿一案被提起公诉。
这笔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
仍然下落不明。

  • 足协的是非成败

在一系列既要又要的理念之下,足协唯上不唯下,从来不将足球在中国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只在乎眼前的政绩。
但也得为他们说句话:
每一个足协协会主席的风格不同,道德水准各异,但说到底:
他们不负责决策,只负责执行决策。
执行完了,
他们的历史任务也就宣告了终结。
不过是比橡皮图章强一点。
历任足球协会主席,无论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无论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无论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无论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足球的理念

如果说在体工队时代,一切竞技体育的理念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为国争光」的话,那么在职业化时代,足球职业联赛的理念到底是什么?
我先把这个问题放一下不做解答。
但是,这就是我国职业化联赛始终搞不好的问题症结所在:
既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手段甩掉足球这个太过于烧钱的包袱,同时又强制商业俱乐部承载为国争光的责任。



文化属性

经过我长时间在知乎上的观察,我非常确信一点:
大多数中国人对于体育的理念就像李宁说的那样:
中国人还是比较关注谁赢了,不太在意自己是否参与了,有很多人不喜欢运动,但到了比赛那天,他会问谁赢了,这样的运动一点都没有意思。
而在数千年文化的传承之下,这片土地上的人又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作为最高的价值观。
在绝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体育是没有用的,练体育的小孩都是不行的,是戏子,是赚不了大钱的。
有人做过一项调查:
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代孩子都一定会被问一个问题:
「你长大后最想当什么?」
60 年前答案可能是「工人、农民」;
40 年前可能是「科学家、工程师」;
20 年前是「宇航员、医生」;
而现在呢?
在所有的新兴职业里,最向往的则是:
「网红」
但无论哪个年代,没有任何一代人的主流人群会想着去当一个(足球)运动员。
对比职业联赛做的比较好的欧美,一个体育明星也可以是城市英雄:
纽卡名宿阿兰·席勒
在目前如此卷的社会大环境下,能有多少家长愿意花 10-15 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个将来还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可以站在顶级联赛舞台的明星球员(只有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才能勉强回得了本)。如果最终没有办法将运动员作为职业,他错付的一生谁来担责?
谁都不敢冒这个风险。
当然,这样的选择在每个个体看来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在如今的足球体系下,如果想要在中国系统性地接受足球训练,就必须要我们思考社会福利和就业等现实问题。
要接受运动员是否是个职业,除了文化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能不能吃饱饭?
但在我国,由于某些诡异的限薪令存在,一个行业内最顶尖的从业人员也只能拿到税前 300 万人民币的工资——我们先别管他的水平是不是真的到了 300 万,但是我相信,成为足球明星跟成为顶级程序员所要付出的努力并不会差太多(只是侧重点不同)。
大多数的职业运动员,甚至还要担心拿不拿得到薪水。
比如现在已经解散的河北队,外援可以及时拿到工资,而中国球员则因为《中国足球协会章程》的相关规定:
除本章程和国际足联另有规定外,本会及本会管辖范围内的足球组织和足球从业人员不得将争议诉诸法院。有关争议应提交本会或国际足联有关机构解决。
而输给了和资本家沆瀣一气的足协。
有的球员甚至哭诉道:
3 年了,没往家里拿过一分钱,这赛季辛辛苦苦拼来的 3 分现在也没了。有队友因父亲瘫痪在床需要钱来治病,有队友受了很严重的伤无法治疗,甚至有队友长期靠借钱生活……到目前这个状态,我们真是对球队和对中国足球的环境失望透顶。
不得已,他们在中超赛场上拉出了「恳请华夏幸福偿还中国球员血汗钱」的横幅:
在这种情况下,我为什么要去踢球?
更不要说有大量的中甲、中乙球员根本就拿不到工资这个问题了。
从事一个职业,不光要看上限,更要看下限和大环境。



功夫在诗外

一方面,中超联赛最高光的时候曾经以一年 16.14 亿元的创收(其中商业赞助为 6.14 亿元,版权收入约为 10 亿元)和遍布了五大洲 96 个国家和地区的转播机构、上亿海外观众通过传播了解中国足球联赛使得中超成为了目前中国最有商业价值的体育赛事 IP 之一。
但是,同样的,2016 赛季全中超近 40 亿元的亏损也使得大家都在反思:
俱乐部投中超,到底是为了什么?

很简单,
为了中超全中国独一份的置换效应。
以曾经的霸主恒大为例:
2009 年 11 月 5 日,恒大于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较发行价溢价 34.28%,创下 705 亿港元总市值的纪录,成为起于内地、在港市值最大的海外企业。
在 2010 年,恒大地产集团以一亿元买断广州足球俱乐部全部股权,属于恒大队的足球时代正式来临。
到了 2014 年时,阿里巴巴宣布以 12 亿元入股恒大足球,占股比例 50%,四年的时间里,恒大的股权价值足足翻了 24 倍。
而借助恒大队的曝光率,恒大集团先后发展了新能源汽车、旅游、体育、金融、健康养老等多元化业务,尤以 2013 年的恒大冰泉为「经典」的营销案例。
在 2020 年时,恒大集团以操盘金额 4097 亿、全口径销售金额 4138 亿元一跃排名《财富》世界 500 强第 152 位。
可以说,恒大集团将中国足球联赛的资源置换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因为恒大这样顶级的投机客存在,中超深化了其投机者乐园的标签。
所有人都在喝着金元足球的血,却没有人关心中国足球的体系到底应该怎么搭建。
而当母公司烧不动或者足球的置换效应不再的时候,便解散了之。
而在足协的不断折腾和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下,
泡沫不再可持续,自然就成了人去楼空的一地鸡毛。



中超公司

中超联赛有个很诡吊的现象:
在疫情前,中超公司是赚钱的(因为版权费的存在),而各俱乐部除了上港都是亏钱的。
2017 年,中国足协资产总额为 7.7 亿元,各项收入 7.6 亿元,成本 5.9 亿元。2018 年,中国足协的总资产为 10.7 亿元,各项收入 8.4 亿元,成本 8.1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足协占中超公司 36% 的股份。
在 2019 年,中超公司在去年总计进账 16.14 亿元,其中商业赞助为 6.14 亿元,版权收入约为 10 亿元。
按照当时的分配比例,足协从中超公司拿到的收入超过 5 亿。
但支出甚至盈利部分足协到底怎么处理的,我确实查不到。

另外,中国足协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保护自己的球员,给中国队创造一个良好的备战环境。
以 2022 年 4 月 6 号的的一则消息:足协终于想起来澄清「海参广告是签约赞助商,配合宣传很正常」了。
那么问题来了:
赞助是李铁拉来的,代言人是国足将士在做。
赞助费的大头被用去支援中国体育项目建设了也就算了,为什么不在民意最汹涌的时候来辟个谣,到现在国足流量少了开始假装站出来了?
典型的好处我拿,送死你去。
要脸吗?
跟这群虫豸在一起,怎能搞好足球呢?

更加荒诞的地方在于:
成立于 2006 年的中超公司,先后有六名董事长,在 2023 年 8 月 29 日第六名刘军被带走调查后,全部涉案。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体育事业?

行文到此,我们可以探讨这个问题了。
发展体育运动,到底是为了什么?
要扶中国足球的贫,就得从根子上扭转中国人对于体育事业的「偏见」。
本质上来说,体育的存在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
一百多年前,二十八画生曾经在《新青年上》发表过一篇《体育之研究》
我摘录其中的几句话:

  • 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
  •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徳智也。
  • 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 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 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人者有理性的动物也,则动必有道。
  • 肢体纤小者举止轻浮,肤理缓弛者心意柔钝,身体之影响于心理也如是。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 运所宜注意者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
  • 第二能生快乐,运动既久,成效大著,发生自己价值之念,以之为学,则胜任愉快,以之修德,则日起有功,心中无限快乐,亦缘有恒而得也,快乐与兴味有辨,兴味者运动之始,快乐者运动之终,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二者自异。

如果总结一下的话,在二十八画生眼里,体育有以下几个功效:
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运动之根本,在于「快乐」。
多拿牌子增强民族自信力,是历史特殊时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优解;
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果永远唯金牌论的话,我国在成为体育强国的路上就永远不会有突破。

而足球最大的毛病,恰恰在于他看起来式一门显学——每个人都想插一句嘴:
上至庙堂之高,下到江湖之远。
但不客气地说一句:
绝大部分的所谓舆论,几乎等于球盲的狂欢,而根本意识不到足球这项运动是自有其客观规律的,是不纯粹以意志精神为转移的。



什么是足球的客观规律?

抛弃功利思维,脚踏实地地按照普世的足球规律走 20 年,才可能有起色。
我们来看看国际足联撰写的《提高全球竞争力——全球人才发展生态系统分析报告》吧,这篇报告阐述了「什么是足球的客观规律」。
在报告中,国际足联分析了排名前 100 的协会。
其中,国际足球联合会全球足球发展主管温格给出了很明确的观点:
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让人们有机会踢球。
人口和经济本身并不是足球成功的根本与否。国际足联分析了世界排名前 20 的会员之后得出结论:
构建足球的发展系统和清晰的发展路径才是。
在国际足联眼中,有三块是特别重要的:

  • 有组织的俱乐部数量
  • 足球运动员数量
  • 持证教练员数量

世界排名靠后的协会在各项能力指标上呈现的是全方位的落后。

从根本上来说,就是:

  • 如何让青少年接触足球
  • 足球产业的管理和运营
  • 足球的金字塔结构

简而言之四个字:
人海战术。
这是体工队最大的弱点:
选材范围窄,盈利能力几乎为 0,对于足球这种靠人才堆积才能发掘出天才的项目来说,国家财政是不够烧的。

我们要理解一点:
足球是蓝星上毫无争议地世界第一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最深远的影响力,吸引着最多的人口参与其中,拥有着最广阔的选材范围——由此,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就是最高的。
足球也可以被视作现代足球是体育工业化集大成者,一项真正的全民运动。
全球范围内的内卷之王。

足球,是真正意义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运动。
而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恰恰就是脱离了群众。



扩大青训人口/校园足球人口

在排名前 20 的协会足球培养之路上,80% 的协会会将草根组织纳入球员发展总体战略中。其中:

  • 95% 依托俱乐部
  • 65% 依托校园足球
  • 75% 依托民间组织的比赛

  • 日本校园足球

在扩大青训人口/校园足球人口方面,我一直主张学日本:
对于日本人来说,足球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以「锻炼体质、快乐教育、培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为目标的。
日本的校园足球主要依托于学校足球「部活「来实现——「部活」由教练员和家长共同管理,教练员多为兼职,为志愿者,主教练接受日本体育协会的监督和管理。
根据地域的不同,日本也会指派当地的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进入当地的中小学进行指导。这种服务于当地社区的实践活动,不仅帮助了中、小学足球俱乐部更好地开展日常训练活动,而且对大学生运动员来说,也有助于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的提升。
从活动频率上来看,「部活」每周训练在 2~5 次,周末以比赛为主。每月的活动费为 1500~3000 日元,确保大多数家庭都能承受。
查看日本足协的官网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人对于国家队的划分之细——如果不幸是个密集恐惧症患者的话,可能得慎点。除了比较常见的各级国家队的基本情况外,日本人还专门为 O40 到 O70 的年龄组安排了比赛,足球在日本国民中的普及度可见一斑。
在日本足协主办的比赛中,有着大量为 U12 到 U18 年龄组举办的比赛,如 U18 的高元宫杯全国 U18 足球锦标赛、日本 U18 联赛、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全国高中综合体育大会,U15 的高元宫杯全国足球锦标赛、全国俱乐部锦标赛、全国初中学校体育大会、俱乐部青年杯等赛事和 U12 的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及J联盟举办的足球节等。日本青少年足球赛的品目之繁多,保证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小球员拥有足够的比赛机会,同时也促进了俱乐部的梯队建设和校园足球的发展。目前,日本足协正在大力推广男女足的 U18 联赛和 U15 区域联赛。根据 2021 年的日本足球年度报告显示:目前,U18 的高元宫杯全国 U18 足球联赛的参赛队伍已经达到了 24 支,同时,日本的 U18 女足全国联赛和 U15 联赛(区域)也已经搭建完成。在日本足协的官网上,可以很轻松地查询到各参加队伍的基本信息和比赛转播信号,更有对应的壁纸可供下载。
再以历史最为悠久的全国高等学校足球锦标赛为例。自 1917 年日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足球锦标赛以来,迄今,日本的校园足球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今年,已经是第 100 届了。
全国高等学校足球锦标赛由日本足球协会、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联盟和以日本电视台为首的 43 家民营电视台联合主办,由帝人、丰田汽车、明治和富士施乐等日本著名企业赞助,面向全国高中生,是日本国内各俱乐部选拔未来之星的重要场所。大赛的优秀选手还会于每年 4﹣5 月以日本高中足球选手选拔代表团的名义赴欧洲参加青年足球大赛。(偶数年份参加瑞士贝林佐纳国际青年足球大赛、奇数年份则参加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青年足球大赛)。
比赛由日本境内最大的电视台之一日本电视台连同 43 家民营电视台进行转播,从 2009 年开始,大会的全部赛程实现了高清晰度 1080i 转播、5.1 声道环绕立体声伴音,并有隐藏式字幕提供。川口能活、中村俊辅、中田英寿、本田圭佑、柴崎岳等知名的足球选手便是通过本大会脱颖而出,得以被职业俱乐部录用,成为职业球员。
在这样一个健全的足球基层机制下,校园足球日本足球 826906 的注册球员人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日本足协官方的统计上,日本足协在数据的公开时甚至细化到了每一个都道府县:
同时,通过校园足球,日本的孩子们在锻炼体质的同时培养出了出色的团队合作意识。
可以说,校园足球就是日本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一直在主张中国足球在足球体制上可以学习日本:
因为相比于曾经学习过的任何一个国家,日本这个国家无论从人种、饮食习惯还是在文化属性上都是最为接近的。
既然日本能在不到 30 年的时间内一跃从鱼腩队变成稳定的亚洲一流和世界二流,我们中国人凭什么不行?

  • 教练

在小孩子踢球的过程当中,
在日本足球发展的体系下,高水平教练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日本足协领队执照(Japan Football Association Leader license)是日本足协认证的足球领队资格制度。最高等级是经过认证的 S 级教练,每个人都可以从最低级别开始考试。

从 2004 年起,日本足协对教练员认证制度进行了改革,由以往设定的 S、A、B、C 4 个等级认证改为 S、A、B、C、D 5 个等级,另外还增设了针对4岁以下幼儿的教练员资格认定,其中,持有 B、C、D 级证书的教练员只专门负责对初中以下学生进行指导。
目前,日本共有足球教练 84929 名,其中 S 级教练 498 名,A 级教练 2299 名,B 级教练 6664 名,C 级教练 28755 名,D 级教练 46713 名。
目前,日本足协注册的全职教练遍布日本 24 个都道府县的足协,并对应各个级别,开设了教练培训体系的相关课程和女子足球教练的课程。此外,日本的足协秘书处设置了一个监管机构,负责对日本 47 个都道府县足协的工作进行监管,以求日本足球在下至草根足球,上至国家队的技战术风格都能进行统一。

而足球基础比较差的国家如越南,则采取海外青训体系+本土模式探索两条腿并行的发展模式:

  • 由南首富段元德助力越南足协发起青训计划:其所拥有的嘉莱黄英集团出资和阿森纳进行深度合作,创建了嘉莱黄英-阿森纳 JMG 足球学院,并由温格选中的拉琛-纪尧姆担任 JMG 学院青训总监,按照阿森纳的青训教案提供高水平的训练,并坚持前往英格兰拉练,和当地的英超梯队进行高水平的热身赛。此外,阿森纳队也会定期出访越南加强交流,甚至带着科斯切尔尼这样的球星跟越南的孩子们一起训练。
  • 同时,越南设立了 NPO 越南足球天赋与发展基金会,由越南最大的不动产巨头 VIN GROUP 出资,目标是结合越南足球自身的发展模式,培养本土精英。

而我国的教练总和呢?
不足日本的三分之一。
其中,又存在着大量青训教练的只会粗野犯规,甚至对小球员体罚致死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一个脑子里只有「就照着人踢」青训教练,
又怎么带的出来好的球员呢?

  • 技术

这种青训教练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小球员的技术缺陷。
举个王大雷的例子:
在 2006 年的时候,还是天才少年的王大雷去国米试训。在试训结束之后,国米为他的试训过程递交了一份报告,指出他有 200 多个毛病。
他的试训教练,曾经带出过托尔多和布冯博萨里奥说:王大雷拥有无与伦比的敏捷性和力量,当时他拥有成为世界级门将的潜力,但如果他没有好的守门员教练进行指导,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

再比如武磊,我在武磊为什么总是单刀不进?这个问题下看到过鲁能青训的分析,第一点就是青训的训练问题,导致小技术的运动上有瑕疵,等到年纪大了之后再改就很难了。
如今,日益老迈的武球王在洲际舞台上疲态尽显,我们却找不出第二个能够在五大联赛立足的未来之星。
前国脚杨旭曾经写过一篇万字的中日青训对比,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段:
关于体能,日本小朋友的体能非常好。这个并不仅仅是传统的跑圈训练出来的,而是他们每次训练的高对抗,高压迫强度,高攻防转换节奏带起的,教练员也都受过训练,他们会用最简短的语言讲明白错误点,也会非常注意控制训练快节奏,整场训练能全部跟下来的小朋友,训练量肯定够了。中国小朋友刚去是完全跟不上的,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就如我们成人去了欧洲跟不上节奏一样。另外他们每周主队一定有比赛,节假日会加赛。每次比赛都是 5-9 小时左右,就是踢一天,中间除了快速吃饭便当(20 分钟)的时间,都在比赛,通常是几支队约一起,几块场地同时轮流对抗比赛,轮休的球队也不会休息,立刻在场边教练带着训练。即使非常偶尔教练没带着练,小朋友也绝对不会在场边玩或者打闹或者休息,一定是自己或者和队友传球训练。或者是两支球队约赛,踢一天。有的居然就带 8 个人来,也是踢一天,没有休息。基本球队是每周比赛一天,强队或者鸡血的队,每周比赛两天。孩子体能就这么被拉出来了。他们的体能强大到超出我的想象了。中国的青训队伍,训练和比赛节奏基本都没法比。他们的比赛都是 8 人制。
作为一个从中国体校青训体系成长起来的足球运动员,杨旭对于跑圈训练一定不陌生——至今,主管部门依旧喜欢把军训当作让舆论觉得是提升中国足球纪律性和体能的法宝之一。
但是,为什么一到高强度的比赛中,中国队的球员就好像不会踢球一样呢?
原因就在于中国队从小到大的训练都过于在乎军训、集训这种看起来体能消耗很大的训练方式,却几乎忽略了足球是一项需要多踢高强度比赛才能进步的运动
10-20 年之前,日本足球的青训以技术为主,全部是摆桩,一个一个基本动作拆解了,重复练,非常细致和机械化的极致练。20 年过去后,他们发现技术好了,有球能力可以,但是实战能力和无球跑位,在高对抗高逼抢下的控球能力,以及技战术能力跟欧洲还是有很大差距。现在,日本青训俱乐部逐步进化为高逼抢高对抗下,合理的运用技术的技战术能力训练了,对无球跑位和实战能力以及阅读比赛能力训练的更多。现在尤其是对高对抗快节奏,快速攻防转换,压迫强度要求非常高。
日本足球的提升,同时也是青训理念的提升。
唯有在小时候更多地参加高强度的比赛,在比赛中磨练技术,到了成年之后,才能适应最残酷的高压迫强度和高攻防转换节奏,而不是到了要去比赛了才想起来集训和跑圈。

  • 教育

除了在技术的培养上,好的青训教练的缺失也会体现在选材问题的偏颇上。
如目前在申花板凳席坐穿的温小将就曾经在采访时提到过他是如何被大连甘井子区少体校的足球队选中的:
也没那么复杂,教练就是从他们队里找了一个队员,让他跟我比一下 20 米跑,结果他刚一发令,那个队员可能是发力太猛,滑了一下子,然后我就蹿出去了。其实我的速度也不快,但是因为抢了个先机,结果就赢了,教练就把我招进队里了。
除此以外,在很多问及到关于怎么被足球队选上的采访中,速度快、个子高、身体壮都是高频关键词。
这一方面是选材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就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项东西:
球感。

而进入体校后,不可避免的,文化课就会拉下——这其实也是我国在体育教育上又一大缺失。

反观卡塔尔队的崛起:
2005 年,阿斯拜尔足球训练营在多哈成立,目的就是让卡塔尔的孩子们在全世界条件最好的训练场中,接受最正规、最专业的足球培训。
阿斯拜尔的办学宗旨让最有天赋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成长环境。因此,除了大量引入经验丰富的欧洲青训教练和创造与与巴萨、曼联、切尔西、利物浦等世界级球队同年龄阶段的梯队进行交流比赛之后,还规定参加青训营的孩子们必须和同龄人一样上学——只要学习跟不上,哪怕踢球天赋再高,也会被淘汰。

  • 青训理念

青训的本质,是对年轻球员文化水平和生活技巧的培养,接下来才是运动科学和教练资格。确保他们即使不能成为顶尖的足球运动员,也能够有足够的能力从事其他职业。
当今足球在社会中的责任不仅仅是培养足球运动员,更是培养他们的人格。人才发展是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足球的发展。

  • 心态

除了技术问题之外,中国队比赛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心态问题。
当博拉·米卢蒂诺维奇接过中国队教鞭的那一刻起,他就决定要将「快乐足球」的理念传递给国足球员。
足球应该是快乐的,不要赋予它太沉重的东西。
这其实也是中国队在比赛场内外遇到的最大麻烦之一:
很多看球或者不看球的人,总会被一个理念所困扰:
能不能赢。
但是,足球比赛的根本意义在于 Enjoy the game——享受足球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本身,而不是仅仅盯着比分来看。
这种心态的失衡,容易导致在关键场次当中畏首畏尾,最终更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成绩。
所以,这么多年来,只有米卢一个人成功了。
在运动员动辄被网暴为「海参」和「白斩鸡」,就连一些从业人员都只盯着一些所谓国家队成员踢足球只是兼职的谣言之时,
又如何能够发挥得出正常的技战术水平?



做大做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

足球产业的核心不仅仅是青训,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多少就业岗位,为潜在就业人群带来多少收入。



经济效益

说一千道一万,足球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运动,靠的不仅仅是宽泛的意义,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
足球,是一门很赚钱的生意——在全球体育产业创造的 GDP 中,足球占据了近半壁的江山。
从经济效益上来看,仅以英超联赛为例:
在 19/20 赛季创造的总产值为 76 亿镑、税收为 36 亿镑、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为 94000 个。

  • 总产值

单看英超联赛本身。在这 76 亿镑的总产值中:

  • 15 亿镑来自本土版权和联盟赞助收入
  • 14 亿镑来自海外版权收入
  • 6 亿镑来自比赛日收入
  • 16 亿镑来自俱乐部其他收入

除此以外,还有 15 亿镑的非直接产值和21亿镑的诱发产值
这些产值一共贡献了 36 亿镑的税收(22 亿镑来自于英超,14 亿镑来自于相关产业链)
直接创造了 94000 个就业岗位(大部分来源于非直接和诱发影响)


  • 旅游推动

除了英超比赛本身之外,英超还给英格兰&威尔士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英国旅游局的相关数据显示:
2011 年,外国游客入境足球旅游产值为 8.8 亿欧元,游客数量为 80.8 万人次。而到了 2019 年,英超联赛带动的海外游客入境旅游总产值达到了 17 亿欧元,入境游客达 150 万人次,人均消费 1075 欧元,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31%。其中,超过 2/3 的海外游客选择了 10 月 - 3 月,也就是英超竞争最激烈的月份入境英国旅游。而这 52800 名游客仅在 19/20 赛季就带来了 4.42 亿镑的直接花销:
此外,英超对于吸引外资用于投资的带动同样明显。阿布拉莫维奇、曼苏尔、沙特主权基金等投资人进入后,除了投资球队增强竞争力,对球队周边基建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 低级别联赛支持

在上文中,我已经提到了英超有将近 29 亿的赞助和海内外版权收入,会有相当一部分(约 15%)扶持草根联赛和低级别联赛,协助英格兰足球系统良性发展。2012 年至今,已经有 4.55 亿英镑被用于扶持足球金字塔底层的国家联赛。
截止到 21/22 赛季,在过去的三年内,英超俱乐部共投入英冠、甲级和乙级联赛的 72 支俱乐部 4660 万英镑,用于资助他们在社区开展的公益事业。

  • 社区建设

足球队和社区居民是一种共建的存在。
英超有一个名叫「英超社区行动」的活动,就是以英超联盟为指挥中心,号召英国各级别足球俱乐部成为带动社区活动的核心力量。
具体有三大目标:
投资:草根体育设施
激励:运动参与热情
支持:教育与职业技能
取得的成效有:
近 38 万名青少年参与了英超联盟举办的社区活动
包括 20 支英超俱乐部在内的 161 家俱乐部集体加入
2131 位英超俱乐部的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与市民互动
项目覆盖了英国最贫困的地区,占英国城镇数量的 30%
2115 所学校参与了「校园巡回赛」项目
在曼彻斯特地区出生的拉什福德,地地道道的曼彻斯特之子
截止到 19/20 赛季,英超联赛在社区基础建设累计投入 3.84 亿英镑到公共基金,参与了 996 个人造草皮球场、9459 个塑胶草皮球场的建设。
除此之外,俱乐部在疫情期间也做出了相应举措。以曼市双雄为例:曼城(传统球迷为曼彻斯特市居民)和曼联(传统球迷为曼彻斯特大区居民)以共同名义捐款 10 万英镑,受捐方是特拉塞尔信托基金,该基金会扶持了超过 1200 家食品储蓄站
而在疫情期间,整个英超联赛累计向英国卫生部门、社区和社会团体捐赠了约 3500 万英镑,提供了 150 万份膳食。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体育界的社会公益作用。
除此以外,英超俱乐部还大量的参与慈善工作(即扶贫行动)。以赫尔城老虎信托为例,在过去三年间,他们一共收到了英超联赛 170 万镑的资助,用于社区服务工作,并在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8 月期间创造了超过 2000 万镑的社会价值。



文化软实力

不管你们信或者不信,一个好的商业化足球联赛可以在全球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除了上文提到的旅游方面的收入外,在海外版权方面,2019/20 赛季吸引了 32 亿观众,直接创造了 14 亿镑的版权收入。这 32 亿观众遍及 190 个国家,在社交媒体上产生了 21 亿的互动。
在英国政府的眼中,英超已经成为了一张重要的关于「全球英国」的名片。




联赛使命

从英超联赛来看,成功地完成了三项使命:
对内

  • 改善产业结构
  • 增加就业岗位

对外

  • 增强国家软实力

在文化和经济的多重影响之下,英格兰 5619 万人里有 1410 万注册的职业和业余运动员、234551 名教练员和 27451 名裁判。
102410 支队伍,
比我国的注册足球运动员还要多。
也因此,
坐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亚洲第一大球市的中国,
一支理想中的中超球队目前能达到的收入极限连 2000 万欧元都不一定摸得到。



结语

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是其他任何运动都难以与之相抗衡的。
发展足球有且仅有的方法,
就是把足球正儿八经的当作一项产业来搞,不要想着在足球身上置换其它的利益。

在足球产业中,最难的一件事就是作假——所以足球运动往往也是最为公平的运动之一,也是最没有办法急功近利的一项产业:
只要认认真真搞联赛、踏踏实实做青训,一定会出成绩;
不然,就一定会遭报应。
如果我们不从思想根本上转变对于足球(乃至体育)的认知,永远想当然地以为中国足球天然应该等同于中国的综合国力。
那么我劝你还是不要关注中国足球来得好。

而这,也正是足球这项全民运动在中国发展的诡吊之处:
绝小部分人,因为喜欢足球而中国队是我们的天然主队而关注;
大部分人,纯粹是因为足球是第一运动所以我们需要足球来挣面子/搞流量而关注。
你问那大部分需要足球给自己挣面子的人会不会把足球视作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会。
他们只将足球视作一种比分游戏,目光仅局限在「输赢」二字之上,唯有极少数人能够乐于享受比赛本身。

而中国足球的根本矛盾,
恰恰在于「世界第一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让中国不得不参与的普及度和中国缺乏体育、工人、市民文化的根本矛盾。

因此,如果大家换一种心态,开始思考:
怎么样引导孩子们爱上足球;
怎么样鼓励更多孩子从小开始踢球;
怎么样发掘更多有天赋的孩子;
怎么样搭建青训体系来尽可能地兑现他们的天赋;
怎么样做大联赛,让更多的本土球员有球可踢,有高水平的比赛可以踢;
怎么样让足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怎么样去接受失败,
中国足球,才有机会拥有更好的未来。

如果做不到的话,
中国足球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以四年为一周期再作一次悲剧性的结束;
而这篇文章,是为中国足球乃至中国社会一部荒诞的总记录。


题图来源:《足球尤物》



知乎热门文章


永生是否是一种酷刑?


刻在人类基因中的禁令有哪些?


经常刷短视频,大脑真的会变笨吗?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