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监察委前沿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为监察委、法院、检察、公安、律师等从业群体提供一个相互研讨交流结识的平台,主要包括:相关监察改革资讯、监察委理论研究、监察及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实务,以及涉及上述领域的文学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酒业正从涨价狂欢转向控货觉醒? ·  4 小时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我被导师PUA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监察委前沿

【改革日记】‌纪检监察人的家风故事

监察委前沿  · 公众号  ·  · 2018-01-26 19:31

正文

感谢作者投稿并授权发表。 作者:何开序,四川省绵阳市纪委监察委。


一、《名人名言录》的回忆


昨天下午,女儿让我回家一定帮她把那本放在书架的某个位置的《名人名言录》拿过来,我回家按照她所说的位置果然一下子就找到了,可见她对这本书的印象是很深刻的。看到书上的购买时间和赠言,便回想起这是女儿刚上小学时我买给她的必读书之一。


虽然是十几年以前的事情了,但当时买这本书的初衷和原因我仍记得清清楚楚,那只是因为我一直深深地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是我的父亲为我买了一本类似的《名人名言录》,并让我从头抄写和背诵。在寒冷的冬天,父亲常常让我早起,先去操场上跑步,至少1500米,然后再回来坐在火炉边的一张小小的凳子上读诵和抄写那些名言警句,而他则在火炉上为我们做着早饭,近四十年过去了,这样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仿佛火热的炉子上铁锅里的米饭还在冒着令人垂涎的香气,因为背得了这些名言警句,我便常常把它们写进我的作文里,使得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拿到隔壁班当作范文来读,小小的我心里很清楚,并不是我的作文真的写得有多好,而是那些名言警句为我的文章增添了亮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我慢慢长大的人生之路上,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感到困顿的时候,那些烂熟于心的名言警句就像一个个智慧的长者在我身边告诉我该怎么做,为我指引着人生的正确方向。每当这时,我都非常感谢父亲,感谢他为我买的这样一本书,并要求我抄写和背诵……,仿佛为我幼小的心灵放置了一盏明灯,一直照亮着我前行的路。而当我成年有了女儿之后,把这样的理念和做法传递下去,似乎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发至内心对父亲感恩的一种必须的表达形式。几十年过去了,父亲已从当年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头发花白、脊背微驼的老人,并终将在以后离我远去,而我也将最终离开女儿,但父亲教给我的那些如明灯一样的名言警句的闪亮火光却可以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正所谓“薪尽火传,是也”。

二、物牢人牢


小时候,我的幺爷爷跟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面。他因为年轻时受过伤,嘴角留下了难看的伤疤,所以他一直留着长长的胡须遮盖。而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则多了几分威严,总是很害怕他。因为我的爷爷去世早,所以,幺爷爷对我们一家一直很关心,也总是喜欢批评和教育我的父亲和我们几个小孩子。


一直记得那时候父亲既要去学校里面教书,放学回来后还要去地里干农活,每次干完活回到家都累得有气无力,可能是因为实在太累了的缘故,常常看见他刚走到院子边上,就远远地、迫不及待地把锄头、背篼等农具使劲往屋角扔过去,然后进到屋里就一下子摊坐在凳子上再也不想动一下了。每当这时候,如果被幺爷爷看见,他就一定会背着手严厉地从院子那边走过来,然后对着我父亲不厌其烦的说着那句我们几乎都可以背下来的话:“那娃呀,你要爱惜这些农具哦,一定要轻拿轻放,你要记到哦,物(wa)牢人牢哦!”而我父亲总是应付的回答说:“我记到了,幺爹”,可他话虽这样说,每一次却又都常常忘记幺爷爷说的话,仍然故错重犯。而我们也一直不明白幺爷爷说的那句“物(wa)牢人牢”是什么意思?一直到后来,幺爷爷逝世,父亲才清醒的反省到自己当年的年轻气盛和固执己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