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鸟哥笔记
学运营推广,上鸟哥笔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运营网  ·  抖音运营培训手册.ppt ·  昨天  
运营研究社  ·  《小红书种草与转化实战手册》包邮送,真香! ·  4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大冰,为中年男人扳回一分 ·  4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深度解析10月抖音精选作者,我们找到了 5 ... ·  5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连锁培训机构获客,2000万预算搞定4000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鸟哥笔记

30岁以后,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鸟哥笔记  · 公众号  · 运营  · 2017-10-06 20:09

正文


一、评判标准:辨别好坏的眼光


同样一件工作,同样一份方案,同样一个设计,别人都交口称赞,可有的人却马上能够看出问题在哪里,而不是人云亦云。


这就是评判标准不同。



眼界宽阔,见多识广的人,判断好坏的界线就越高。工作了六七年,已经度过了职业生涯的迷茫期,在行业里浸淫良久的人,自然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很多时候,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堪当大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的评判标准如何。


拿设计师举例,小公司设计师的审美和4A广告公司就不同。在小公司看来已经能够打90分的设计作品,在大公司设计师眼里就跟刚毕业学生做出来的一样。


这是因为公司平台不同,给予员工的眼界和知识就不同。大公司在全球各地都有办公室,每年参加各种国际广告节交流。设计师们有机会接触全世界的优秀作品,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标准。而小公司的关注点更多在业务增长上,不会给予员工太多的学习机会。这在职业生涯初期也许不重要,但从长远来看,“审美”就是一个设计师的命,决定了他未来能走多远。


在职业生涯成长中,越往后你对一份工作的“评判标准”就越重要。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能力的直接体现。能力强的人,标准一定高。


我面试过很多高层岗位的工作,我发现这个时候对人才的考察和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非常不同。面试官更愿意用行业案例或者热点事件来考察候选人的思考和观点,以此判断候选人的眼光和能力。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就曾经面试过一位总监级别的候选人。当时我的这位朋友列举了一个行业内非常知名的案例为例,但抛给候选人的问题却是:“你觉得这个案子有什么问题?你觉得怎样能做得更好?”


如果这时候选人的答案和媒体上报道的一样,觉得“这个案例很棒”,那么很可能这个职位就和他失之交臂。后来这个朋友告诉我他这么提问背后的用意:


“这个案例是我们做的。虽然在业内很知名,媒体有过很多报道。但从传播目的上来看其实并没有那么成功。因为这个案子最终的目的是促进产品销售,而不是造话题。造话题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候选人能一眼看出这其中的问题,那么就代表他在市场营销方面是有扎实功底的。他的评判标准是围绕品牌增长而不是声量炒作。”


这就是对评判标准的考察。标准越严格,越能展现背后深厚的知识积淀和广阔眼界。尤其在带团队,做大项目的时候,Leader 对工作的评判标准直接决定了项目的产出质量。


二、行业名声:最重要的职场社交货币


30岁后会觉得,行业圈子其实很小。越往上走,叫得出名字的人越少。如果一开始跳槽还是靠简历,到后面就是靠“名声”。


名声,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广泛流传于人们口中的谈资,它是最重要的职场社交货币。


尤其在资深猎头或HR眼里,名声背后代表的是你呆过的公司,做过的项目,获得的成就,其他人对你的评价等等。这些都是无形资产,从一开始就要积累好。我曾经在文章《名片上最值钱的是你的名字,而不是你的头衔》里强调过:


写一份简历或印一张名片,可能只需要几分钟或几毛钱。但打造你的个人品牌,却需要一辈子。


个人品牌,就是“名声”。拥有好名声的人,根本不需要多解释,名字代表一切。这是最有效的职场通行证,比简历靠谱,比背景调查方便。请一定花精力经营好它,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关于如何打造好名声,三点个人感受:


第一:向上打造,面对老板来打造你的个人名声。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好交给你的工作,在老板心里建立可靠、高效的印象,以后跳槽带你飞才有可能。


第二:向周围打造,面对同事和猎头来打造你的个人名声。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合作,不拖泥带水,不踢皮球,在同事心里建立值得信赖与合作的印象;保持日常生活中和猎头的定期联系,积极给猎头分享行业里的最新信息和热点(猎头也需要对行业有学习和认识,以便筛选人才),在猎头心里建立聪明,上进,知识面广的印象,以后有好职位才会先想到你。


第三:不要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名声也不是短期积累起来的。不要用投机的心态去打造名声,“一夜爆红”后面多半都是“昙花一现”。这就像盖楼,靠的是一砖一瓦,而不是吹嘘和浮夸。



三、人脉资源:打造自己的吸引性价值


很多人误解了人脉的定义,以为“我认识谁谁谁”就等于“我能够借力于谁谁谁”。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弱关系,类似于朋友圈的点赞之交;后者是一种强关系,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回报投资。


是的,人脉资源的本质依然是等价交换。


自己一定要有能为对方提供价值的东西,对方才愿意用相应的资源来交换。这个价值分两种,一种是给予性价值,一种是吸引性价值



给予性价值,是你需要不断向对方展现自己的价值,得到对方的持续认可。比如不断帮朋友解决一些情感烦恼,或者工作困惑,这是一种被动的人脉投资。给予性价值的问题在于,你不能停止给予。一旦停止,之前的人脉积累很快就会消失。就像你不断帮闺蜜分析恋爱问题,可一旦闺蜜找到稳定的男友就会停止向你咨询,你在这方面的价值就消失了。


吸引性价值,是指自己身上拥有的财富,能力,智慧,人格魅力等,能够主动吸引周围的人来与你结识。并且只要某一次将这种价值进行给予,以后将获得源源不断的回报。比如你是一个资深的咨询顾问,帮助某个公司的老板解决了一个重大的业务战略问题,那么往后这个老板再有这样的项目或者其他公司有类似的需要,他都会为你引荐;同样的,你之后在相关领域有什么需要帮助,这位老板一定也会尽力帮你。因为只要他的公司还在,他就希望与你建立长期稳固的关系。


30岁以后,要开始着重打造自己的吸引性价值。将自己的能力转换成一种可见的,持续的价值输出。它并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轻易停止。



四、跨界能力:创造新的细分赛道


30岁之前,应该积累知识,锻炼技能,尽力成为某一细分领域的专家;但是30岁之后,就要跳出围墙,打造跨界思维。将自己的核心技能和其他相关行业领域的知识进行结合,创造新的技能体系。


比如会演讲的程序员,懂编程的营销专家,逻辑思维强的设计师等等。这么做的好处,是规避了红海竞争。在某一领域难以突围的情况下,跳出战场,寻找新方向。


大多数程序员都不善言辞,如果有一个语言组织能力强的程序员,就很容易出头,成为项目带头人;


很多营销人员不是很懂数据和编程,但如果有一个即懂营销又懂数据的人,就很容易上位,成为新领袖(阿里巴巴的CMO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就和田忌赛马一样,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从竞争对手的弱势上开始发力,从而开辟出新的竞争赛道,而你是这个赛道上唯一的运动员。


随着时间的增长,你会发现这种神器的“技能组合”效应会为你带来更多新的机会。


拿我自己举例,我的本职工作是广告营销,但机缘巧合下我开始对互联网产生兴趣,平时也会大量涉猎这些在广告人看来晦涩难懂的信息和知识。虽然我不是专家,但在同行看来,我是互联网人中最懂营销的,营销人中最懂互联网的。这种交叉定位为我创造了全新的蓝海,让我获得的工作机会大大高于其它人,这就是新赛道。


(我们曾发布过一篇关于跨界思维的文章,感兴趣可以点击阅读)



以上就是Boy的四点心得。如果按照重要性来排序,我认为分别是:


1. 评判标准(50%);

2. 行业名声(25%);

3. 人脉资源(15%);

4. 跨界能力(10%);


后面的百分比,是投入在这一项中的时间和精力。其中评判标准是最重要的,无论在哪个行业,你的眼光和格局都决定了你能走多远;而行业名声和人脉资源,是随着专业能力的提升而顺其自然的东西,但需要花精力去经营打理;最后一项跨界能力,是全新的思维方式,能够指引我们在难以突围的情况下找到新赛道,但它必须以前三项为基础才能成立。


以上,感谢各位的时间 =)


作者:张良计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




国庆假期限时立减289元!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