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我的好朋友——语姐姐,这篇文章就是来自于她的个人原创公众号
【女神30,ID:ns30riji】
。
很多人都说语姐姐是一个非常有
智慧的女神。
因为她总是能够将生活中大部分被人们称作“烦恼”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揭开事情的本来面貌,给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她的文章虽然阅读量不算高,但她一直坚持不写那些煽动人们情绪的文章,她认为每一篇文章,都应该给读者带来一些好处和启发。
于是粉丝们纷纷为她操碎了心,但同时又非常佩服她,
在这个流量为主的世界里,能够保持自己写作的初心,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
所以我强烈推荐你关注她的原创公众号
希望你和她一样成为一个拥有智慧的人
长按下方二维码就可以关注她啦!
▼
年轻的时候,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
文〡王语华
有一句话,“金三银四”指的是每年3月、4月份是离职跳槽换工作的高峰期。
这个季节很多人内心开始躁动不安,我最近收到几位读者来信,问的都是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
一位读者A今年24岁,她最近刚把工作辞掉,想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但是很迷茫。
她评价自己,学历不高,但工作能力可以。
现在迷茫的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想要做什么。
只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
比如自己性格被动,虽遇到问题会主动解决,但那些要求持续主动的销售类工作就不想做。
目前很想找到自己
擅长什么?
希望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然后持续做下去。
她还特意提到担心自己万一到30岁还没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不想过的生活,该怎么办?
另一个读者在一家外企工作了12年,现在工作非常稳定,但上升空间不大。
她担忧的是
感觉这几年职业成长没前几年快。
一方面因为收入增加有限,但家庭开销却越来越大了;
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
不想把精力最好的这几年,就这样耗进去了。
所以很有压力。
她说自己的优点是,心思细腻、有同理心、接受新事物快、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缺点是,
耐力不足,三分钟热度
、容易半途而废、还惧怕冲突
。
她也想知道,
怎么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把它利用得更好,快速成长。
她还说自己追求“稳”,
但也考虑过创业。希望能通过创业缓解经济压力。
另外还纠结赚钱可否与梦想同步进行?
她的梦想是会说三国语言,她认为会说3门语言的人太酷了!她想花时间脱产去搞定另两门半吊子的外语。
可是现实生活中,换房子、小孩上兴趣班、父母旅游、回馈长辈等都需要钱。
综合这两位读者的困惑,
我总结了以下4条,它们很有代表性:
1、大部分人遇到的问题是,“我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但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
2、我有兴趣爱好,但这些兴趣爱好,好像不足以谋生。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该选择什么?
3、面对兴趣,经常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下来。
4、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且能利用优势赚钱?
如果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否则会一直迷茫。
在解析以上4个问题之前,
我再讲一个真实的段子:
女人怀孕前,希望自己能怀孕就满意了;
怀上宝宝之后呢,发现过程很辛苦,希望早点“卸货”生出来就好了;
生之前呢,希望宝宝健康就好,可是看到健康的宝宝后,又希望孩子聪明就好了;
确认孩子智商没问题,于是期待着孩子能够快快长大变得懂事自觉就好了......
我想说的是,工作也如此:
没工作时,发愁工作没着落;
工作后,发愁薪资、然后又嫌工作不稳定;
工作稳定后又觉得这份工作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者总想着是不是下一份工作更好?别的职业看起来比自己的更有趣?......
这便应了那句话: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欲望满足后则无聊,然后升起更多的欲望,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当然,我想表达的是,
这是人生常态,所以不必纠结于此时此刻。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明白欲望在增长。
20岁的烦恼和30岁、40岁的烦恼一样多,只是烦恼的方式不同罢了。
因此,先要学会与烦恼相处。
再来说回职业规划问题,
以上四个问题,先要弄清楚其中的藏着“潜台词”:
1、以为自己喜欢的,可能仅仅因为做那个更容易,或者喜欢它的光环而已。
自己不喜欢的未必不擅长,还可能是因为不愿意走出自我舒适区。
我有个亲戚家的孩子,听说他喜欢摄影,仔细一问才知道,他其实喜欢“摄影师”这个身份。
因为这个身份很容易招女孩子喜欢呀,但买了一大堆摄影器材,很多都没用过。
为什么?因为买买买的过程中,他的内心已经得到满足。根本没有用心去钻研具体的摄影技术。
因此,
他的兴趣和爱好,并不能为更多人带来价值,本质上是自我愉悦。
2、兴趣和工作为何不能合二为一呢?
这是大多数人的困扰所在。我们听了太多关于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论调。
就好比,人们传颂的“神仙眷侣”多么美好,真实情况是,因为“神仙眷侣”、“灵魂伴侣”之类的太少,才会令人向往。
大部分人的婚姻是普通的,存在各种问题,多数是互相妥协的婚姻。
工作也一样,90%的人无法把兴趣当成工作
。多数人是,不得不靠工作谋生,兴趣作为业余。
也许这样做,多少有些遗憾,但确是最实际的做法。
假如,前20年为生存而工作,后20年可以不为钱而工作,这依然也算实现梦想了,因此它们并非一定要同步。
所以,
永远记得“生存第一”,在生存中求发展。
兴趣其实是一种自己的主观感受。
而更聪明的人,则会在工作目标中,找到自己的兴趣。
最后总结并破除职业中的迷思:
1、停下来思考人生的方法并不可取。
你可以给自己放一个假,出去旅游或者休息一周或者更长一点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个月。
因为停下来,你会因为感受不到”世界的呼吸“而恐慌。
记住,
一边走一边思考,比完全停下来思考更有效。
2、大部分优势都可以靠后天的训练获得。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了解自己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尝
试,多做
。做多了,你就明白自己哪些事做起来更得心应手。那里藏着你的天分。
但
先天优势这个东西,对不是天才的我们来说,其实是虚的
。还不及刻意训练获得的优势明显。
3、找到兴趣后再去工作,是个伪命题。
90%的人,兴趣和工作是分开的,找到平衡才是真理。
4、只有支撑兴趣的能力才和赚钱相关。
把兴趣通过刻意训练,使之成为能力,有了能力,价值才得以体现。
5、假欲望是,我想要;
真欲望是,我一定要!
三分钟热度的根本是,动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