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5月CFDA大幅度提高药品注册收费标准,试图用经济杠杆压缩药品申报数量,吹响了本轮医药新政改革的号角,但对于财大气粗的药企,影响并不太大,于是接着在2015年7月下发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的公告》,引发了药界“7.22”惨案(大部分的临床试验未能通过核查),也正式宣告了医药新政的开始。
医药新政以近乎残酷的方式开始,给行业带来了巨大阵痛,当一些没有研发实力的中小企业还在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做临床试验,“7.22”惨案与己无关时,第二波新政重磅出击,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的发布打响了一致性评价的发令枪。原本涉及289个品种,批准文号情况总共有17740个,但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企业更是积极投身于289个品种,于是引发了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全面铺开,根据药智数据统计在这一轮竞赛中,国有企业是雷声大(白云山制药集团等国企参比制剂品种备案数量众多),民营企业是行动快(目前已完成药学,准备或已经开始BE的主要是正大天晴、信立泰等民营企业),这倒也符合国有企业行动慢半拍的性格。
当然新政也有令人愉快的地方,那就是CFDA实施了加快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让一些高年资研究员感动得老泪纵横:“啊,终于有望在退休前看到自己研发的药品上市了”。让法律界人士也欢欣鼓舞:“啊,CFDA、CDE终于能够按法规要求的审评时限按时完成审评了,我们距离法治中国又进了一步”。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的矛盾,充分利用审评资源,加快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的研发上市, CFDA于2016年2月颁布了优先审评审批制度,大大地加强了药品申报领域的马太效应:越是市场需要、市场大的好品种越能快速的上市,获得经济效益。两个政策的叠加使得好产品的审批速度,好似由老牛拉车变成了坐飞机,不信?直接上图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