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缙云 2018年4月
生态文明与传播:乡村作为前沿
——第四届河阳论坛暨“乡村、文化与传播”学术周征文启事
生态文明理念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核心,体现了人类和宇宙辩证统一的世界观,是具有强烈民胞物与情怀的“天人合一”观念在全球环境危机时代的全新表述。它既是对西方现代性中的唯理性主义和只问“进步”不计代价的发展理念的一种“东方反思”,又是对我国多年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扪心自问”,更是中华文明对国际流行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文明再造层面进行的深化与拓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高度,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具体方针。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性体现在它没有明确的、独立的边界,只有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有效融合才能生成全新的文明系统。
乡村蕴藏着指引生态文明建设的希望之源。相对于工业文明的标准化、单一化,乡土社会代表着生态文明理念所推崇的“物无非彼,物无非是”的多样性观念。一万年前,中国农耕文明的多样性就已经在长江黄河流域迥异的原生农业中初现端倪。其后,围绕农耕活动经年累月而成的乡土文化,以生态友好、社群协作与永续发展为内核,为当代的生态文明实践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经验。然而,作为希望之源的乡村也绝非清净无染的“香格里拉”和“世外桃源”。无论前现代的伐林开荒,还是当代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农业化学化、农村工业污染以及消费主义对乡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都提醒着我们乡村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所要面对的历史与现实困境。
乡村是生态治理的前沿和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石,文化与传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高地和关键领域。继2015年至2017年成功举办以“构建平衡互哺的城乡关系”、“乡土文化复兴:机遇与挑战”与“文化主体性与乡村发展:国家、市场与民间的联动”为主题的三届河阳论坛之后,由缙云河阳乡村研究院和丽水瓯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河阳论坛暨“乡村、文化与传播”学术周将于2018年4月7-10日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举办。届时,主办单位将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康纳尔比较人文研究中心等协办单位,广邀文化传播和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者和生态文明实践者,在这块“两山理论”的实践热土、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前沿,探讨乡土视野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径以及文化与传播的角色。
本届河阳论坛征文议题包括但不局限于:
1. 生态社会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乡土实践
2. “两山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3. 乡土社会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
4. 基于乡土经验的发展主义批判
5. 生态女权主义与乡土文化的反思
6. 传统乡土文化、民间习俗的生态观
7. 古村落的活态保护与生态文明的传承
8. 资本下乡与乡村生态困境
9. 区域不平衡与城乡生态统筹
10. 环境传播的乡村视野
11. “乡愁”话语的生态维度
12. 媒介景观中的乡村与环保
13. 电子垃圾与乡村环境
14. 绿色科技与乡村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