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今天的主题是:现在已经不是“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要低调做人,但要高调做事,如何将自己获得的成绩“晒”出来,还不让人反感你是在装在邀功,可能需要一些技巧。那么,职场人该如何正确地在社交媒体上“宣传”自己的职场成就,为自己助力呢?
又到快过年了,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人坐等着自己丰厚的年终奖,有人可能忧心忡忡担心是否会被裁员。
三十四岁的张华(化名)最近就好不焦虑。
说起来,张华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员工,在企业里属于埋头干活的那一类,然而近年来公司效益下滑,领导也找他谈了话,让他尽快做其他打算。
这个消息对张华而言无异于五雷轰顶,他实在没有料到,家人当初花了大气力给自己找了这么一家稳定的单位,如今说不行就不行了。
事实上,类似于张华这样的职场人不在少数。
作为一名职业咨询师,我接触了大量的咨询者,很多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在顺境的时候很少主动思考也缺乏为自己打算的意识,而等他们意识到要为自己做些打算和准备时,往往为时晚矣。
《哈佛商业评论》有篇专业性的文章就曾指出,
在变幻莫测的职场环境下,作为职场人的你我都要学会一点,那就是:建立公司以外的声誉。
的确,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每个人都有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的机会和权利,那么,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我们该如何运用社交媒体,为自己的职场助力呢?
一、
策略是根本
这里指的策略,指的是个人职业策略规划。
我当财务经理那会儿,就遇到过一位特别的实习生小罗。但她和很多实习生不同的是,对于自己的职业目标特别清晰。
小罗本科专业并不是财务,但上学期间她在社团帮忙记账,对财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向当时财务专业的学长们去请教;到财务班级里听课;积极和财务专业的研究生导师联系,了解考取该专业研究生需要的条件和资质。
当她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匹配,发现差距后,她开始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准备,最终如愿考取了财务专业的研究生。
来公司实习之前,小罗就理清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对第一份工作列出了详细的条件,包括行业、岗位、环境、待遇等等,在自己的QQ空间里发了一篇求职意向文章,结果这一文章被很多热心的朋友转载,被一位会计同行发现,这个同行知道我们公司正在招募一名暑期实习生,公司要求和她列出的条件十分匹配,于是几经辗转联系到了她。
就这样,小罗来公司面试后,非常顺利地成为我们财务部的实习生。
但有些人即便很努力,由于缺乏策略,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及职业规划,更谈不上去什么社交媒体发布这样的需求,让机会去寻找他了。
二、
恰当的宣传必不可少
由于社交网络的普及,沟通成本已经非常低了,但即便沟通成本降低,信任成本却依旧存在。
例如两个条件差不多的项目经理,想要拿下同一项目,如果这时候你一味吹嘘自己的实力,客户也是不会相信的,因为对方更在意你曾经做过的经典案例,而如果你擅于自我宣传,在某个细分领域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那么,信任成本会大大降低,客户更会倾向于选择你。
例如现在有很多在线答疑平台,你可以利用自己擅长的知识或技能,为其他人提供专业角度的建议,比如可以线下1V1约见的在行,以及花几块钱就可以向专业人士求助的分答,等等。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颇有见地,都可以尝试在这些平台进行注册认证,一旦认证成功,也是自身实力的证明,即便暂时无法通过认证也能了解自己的差距,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努力依据和方向。
如此一来,你通过这些平台将自己宣传出去,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品牌,你的价值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了。
三、
用优秀的作品或解决方案
为你的个人品牌“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