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电商行业发展陷入增长瓶颈之时,到线下去要流量和营收,成为各大拼多多的强势崛起,抖音直通淘宝,京东推出开普勒轻商城小程序……种种迹象表明,新一波的社交电商浪潮,正在迅猛开启。
互联网下半场,传统电商流量进入瓶颈期,社交领域却仍在不断创造新的流量红利,包括微信、抖音等社交
APP
,吸附越来越多的用户时长,成为“流量黑洞”。再加上,移动社交平台的供应链、支付环节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用户消费决策、购物习惯更倾向于关系推荐和创新玩法,导致这一波社交电商风口来得格外扎实。
虽然明面上,参与这波社交电商浪潮的企业形形色色,但深度挖掘下去可以发现,终究还是腾讯和阿里的游戏,一个掌握着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掌管社交流量分发大权,一个则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在电商运营和商业创新上无出其右。
那么,腾讯系和阿里系在社交电商上到底如何布局?有哪些不同的风格和策略、优势和短板?谁会更胜一筹?未来社交电商发展趋势究竟走向何方?
社交电商:终究还是腾讯和阿里的游戏
流量为王的时代,因流量而生的社交电商在这个时代迅速崛起。
随着消费升级
,
消费者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和个性化。作为推动零售业升级的一次产业变革
,
社交电商融合了多种业态和产业
,
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
A
、腾讯系布局
>>拼多多
2018
年研究电商,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是拼多多,其创造的拼团和砍价模式,以传播换取优惠,把广告投给用户,使其迅速成为互联网下沉时代的一匹黑马。
4
月
11
日消息,社交电商拼多多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在
30
亿美金左右,估值接近
150
亿美金,由腾讯领投,红杉参投。在
2016
年
7
月公布的拼多多
B
轮融资中,腾讯就是投资方之一,此次追投说明腾讯对电商业务的重视,可见其发力零售的决心,与阿里的零售之战,已经在线上线下全面铺开。
背靠微信,拼多多得以触达主流互联网用户人群,并借助微信支付、小程序等简化购物流程。微信好友、微信群、朋友圈的拼团模式是移动电商与社交媒体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模式,前期在几乎没做任何广告的情况下,很好地利用了社交媒体的渠道,借用户发展用户。
>>
京东
零售本就是人与货在特定场景下连接的过程,
PC
时代电商平台对流量的贪婪,归根到底还是对
“
人
”
的追逐,先将
“
人
”
请进平台,再进行
“
人
”
、
“
货
”
的连接。
在这场争夺中,京东走在了前面。
2014
年,在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之后,腾讯分别向京东开放了微信和手机
QQ
内的两个一级购物入口,使其得以推出多个基于社交电商生态的产品和业务模式,包括京东拼购、购物圈和京东购物小程序等。而真正让京东建立社交电商赛道优势的还是其开普勒小程序
——“
京商城
”
、
“
轻商城
”
的推出,它不仅实现了京东零售场景与社交的全面打通,还通过全面开放实现了向微信生态基础设施服务商和生态建设者角色的转变。
>>
唯品会
在与
腾讯
、
京东
签订战略合作获得庞大流量入口后,
唯品会
各项业务将获得多大幅度的提升,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门话题。
唯品会重新定位于微信电商体系基础设施服务商,将深耕小程序服务,全力发力社交电商。同时,代表年轻和未来客群的
90
后,也正在逐渐成为唯品会的主力客群。
对于唯品会来说,需要完成从原来货架电商到社交电商的转型,从提转化率转变为提裂变率,从引流思维转变为裂变思维。
因此,唯品会下一步在运营的发力点,就需要将更多的资源,向微信生态倾斜,探索如拼购等社交电商的新玩法。
>>
蘑菇街
作为最早一批上线直播功能的电商平台蘑菇街,借助腾讯云为其提供的互动直播方案成功地构造了完整的“电商
+
直播”的场景,并将优质内容呈现给消费者。
去年,微信小程序还帮助蘑菇街成功切入了微信的流量池。
除了直播、小程序,在向智慧电商转型的过程中,蘑菇街还不断尝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
>>
口袋购物
伴随这几年消费升级的趋势,阿里与京东这两大电商巨头逐步垄断整个互联网几乎所有可能的电商流量。口袋购物的微店曾经十分火爆,但问题是它在各种关键风口时期屡屡错过,并抱着中小卖家不放,其只是给卖家提供工具,但并没有为微信创造增量,解决流量以及各种运营问题。
以拼多多代表的低价拼团模式,都在挤压微店原本就不多的流量。
据调查,口袋购物的月活用户从
2014
年
11
月高峰的
198
万,直接下降到了今年
3
月的
1.88
万,下降幅度极为恐怖。
B
、阿里系布局
>>
淘宝特价版
过去的几年,淘宝一直在走“去爆款化”的战略,而近日似乎意识到了拼多多的威胁。今年
3
月
15
日,淘宝特价版正式上线。业内人士推测称,此次上线是阿里为了堵截拼多多。
打开淘宝特价版
App
,主要商品涵盖母婴、家居、家电、女装、食品、数码等多个品类。限时抢购、
9.9
元购、特卖清仓、邀人送红包等频道也被放到了主要位置。
可以明显看出,相较于手机淘宝主客户端,淘宝特价版更多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商品的追求,并且鼓励大家一起分享购物的乐趣。
>>
淘宝直播
/
淘宝短视频
视频中的直播行业因其互动性和实效性,发展迅猛,所以产生了很多流量主。直播营销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全方位渗透入消费者圈层,从而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提升消费者的参与度。
阿里在直播营销方面遥遥领先,淘宝直播做得好的卖家可以得到很好的销量与粉丝的转化。
此外,继今日头条系快手、抖音等短视频火了之后,腾讯启动微视,百度重仓持股的爱奇艺平台布局短视频,如今阿里淘宝也将推出“独客”短视频
APP
。
据悉,“独客”将主打以“物”为核心的生活消费短视频,据悉阿里将独立开发此
APP
,上线时间为
6
月初。当下淘宝短视频里最受欢迎的三类是,美食、美妆、服饰,都是跟电商转化强相关的,短视频的推出也会向这三个方面发力。
>>
抖音
今年
3
月,在受到微博、朋友圈接二连三的堵截之后,抖音上开始出现了关联淘宝的卖货链接。多个百万级以上的抖音号中出现了购物车按钮,点击后便出现商品推荐信息,该信息直接链接到了淘宝。
抖音的带货能力随着用户数量及粘性的提升早就开始显现,小猪佩奇、情侣手模以及一些线下店都迅速成为网红。这一次抖音直通淘宝,一方面让淘宝商家有了另一个潜力巨大的社交营销渠道,另一方面也为短视频创作者提供正式的收入来源。抖音与淘宝的这一次合作是对腾讯社交电商的一个反击。
>>
微博
去年
12
月,微博宣布开启内容导购平台的公测,该平台对接了营销平台阿里妈妈全量的商品库。通过内容导购平台,月均阅读量超过
10
万的个人账号即“达人”可以在微博上发布导购内容,用户通过导购链接完成购买后,达人就可以获得相应的销售佣金。
在这个过程中,购买流程也被大大简化。用户在阅读内容时点击商品链接,既可以在微博
APP
内直接完成购买,也可以跳转到淘宝电商平台产生交易。
>>
陌陌
在去年双十一中,社交平台陌陌就与天猫合作,打造了一场基于视频社交的电商营销,用直播、短视频等当下流行的互动方式赢取年轻人群的喜爱。
天猫在陌陌上发起了“双
11
爆款清单”短视频话题,并邀请陌陌视频红人为其定制专属品牌短视频,通过短视频内容与创意提升了消费转化。
投资陌陌本就是阿里在社交领域布局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陌陌的社交优势与用户粘性,阿里希望进一步挖掘社交电商的红利。
腾讯
VS
阿里“社交电商”博弈
谁更胜一筹?
可以看到,腾讯与阿里在社交电商争夺战上,已经达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密集排兵布阵,依托自身的核心优势,去给合作伙伴赋能。社交电商,是社交与电商融合、化学反应的产物,社交力与电商力缺一不可。众所周知,腾讯长于社交但缺乏电商基因,阿里长于电商但缺乏社交基因,这也导致双方的战局会非常有意思,扑朔迷离。
>>
腾讯阿里布局社交电商
风格与策略解析
在社交电商的布局上,腾讯依旧走的是开放策略,去投资和扶植微信生态中的电商企业。口袋购物、楚楚街、蘑菇街、京东、拼多多等等,都是腾讯在不同阶段的投资产物。
从传统的微商、内容导购类平台、“平台
+
达人分享”模式,到现在时兴的拼团模式,腾讯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次社交电商浪潮。
毕竟,一直以来,电商都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拥有丰富的场景和数据,对腾讯来说从战略上说绝对不能丢,而且一旦电商数据和社交数据两者都掌握在手中,两者叠加是可以产生化学反应的。
阿里在电商领域的打法,可谓“寸步不让”。但凡与电商相关的新兴模式,阿里肯定会亲力亲为,要么直接炮制一个对标产品,要么直接买下有可能崛起的“竞争对手”。
为了对抗拼多多,阿里推出了特价版淘宝
APP
,走“低价、性价比”路线。新用户可以快捷注册开通账号、邀请新用户可获得奖励、可以赚取红包,还有着类似亲情版淘宝中亲密代付等社交玩法。
在布局社交平台方面,除了腾讯系的社交网络之外,阿里几乎布局了市场上所有的有影响力的社交平台,包括投资微博、陌陌以及近期打通抖音等等。可以说,阿里对社交流量无比渴求,但无奈缺乏社交基因,只能靠投资和业务合作,去拉取战友。
>>
腾讯:掌控最大社交流量,但企业扶植战略鲜有成功
腾讯在社交电商领域的基础就在于其庞大的社交生态,优势也在于掌控着当前中国最大的社交流量,借助腾讯强大的社交优势拓展电商业务成为早期腾讯电商战略的最大看点。
但是,但目前来看,腾讯社交电商发展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先后在易迅网、拍拍网等电商布局中失败,放弃了赤膊上阵的自建平台方式,而选择了采用投资
+
收购的方式间接布局社交电商。随后与京东、唯品会展开了合作,并对其开放一级流量入口;并投资拼多多,将其扶植成了当前互联网市场的新晋大黑马之一。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扶植都能和拼多多一样,腾讯扶植起来的大多数社交电商都并不成功。据不完全统计,腾讯共参与投资了至少
20
家包括在线旅游和移动电商在内的电子商务公司,冲出来的却寥寥无几。
基于微信生态自有的社交电商而言,目前腾讯社交电商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业务模式与形态,另外最关键的是微信没能解决好用户间的信用问题。仅仅依靠人脉关系建立的背书,造成的就是整个电商体系信用不健全。
>>
阿里:强运营,广布局,但缺乏根据地
阿里作为深耕电商行业的互联网巨头,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提供商,发力社交电商自有其本身的优势。首先就是强大的电商运营能力,能够帮助社交电商平台快速打开市场;其次是阿里在各领域的布局非常广,从旗下各领域的
APP
及平台入口,可以引流来非常大的流量。
但是,阿里的问题就在于一直没有一个成功的成熟的社交平台圈子,为社交电商提供发展根据地。减小社交与电商之间的界限是阿里巴巴多年以来始终坚持奋斗的方向,虽然阿里先后多次在社交领域发力,但多以失败告终,甚至业界流传着一个阿里永远实现不了的“社交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