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
201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涉旅系统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和各项指标。全年国内和入境旅游人数超过5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5.3万亿元;入境旅游进入全面恢复增长的通道,旅游服务贸易继续保持顺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创业创新更加活跃;全域旅游、旅游扶贫、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旅游外交、旅游统计,特别是得到习总书记高度肯定的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可圈可点之处着实多多,我们有理由为此而自豪。
2018年会有更多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民参与到旅游进程中来,并越来越懂得旅游,享受旅游。受益于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增长,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移动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预计2018年国民出游率超过4次,国内和入境旅游人数超过5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有望突破6万亿元。
受益于中国梦和“一带一路”的国家形象提升,品质旅游将引领入境旅游新发展,外国人入境旅游将有新的增长。老年人的观光休闲和候鸟式养老、青少年的研学旅行、中产阶层的休闲度假、家庭出行定制、年轻人的时尚与科技感,都可能是特定市场的风向标。
游客会有更便利的旅行方式,也会有更好的品质保障。
市场基础厚实了,旅游经济的繁荣自然也就指日可待。旅游消费开始从“有没有”的权利普及转向“好不好”的品质升级。
全面提升旅游产业质量水平,发展品质旅游,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是新时代旅游强国战略的工作重点。
2018年会有更多的旅游人坚持做阳光下的生意,致敬经典,面向未来,重构国家旅业的价值与尊严。
新的一年中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旅游市场主体将会面向国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以主客共享的发展理念,创造新文化,培育新内容,持续满足游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18年,政府会提供更有利的旅游发展环境和更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市场推广和行政治理将更加自信,更有国际范儿。
在新的一年中,将会有更多的人认同“法无禁止则可行”是私权力的高限,“法无授权不可行”是公权力的底线,平等、公正、法治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同样是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在阳光下共同的追求。
2018年,世界会听到更多来自中国旅游者和业界的声音。
随着出境旅游新时代的到来,希望更多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向中国游客释放更多的善意,体现更多的包容。